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只雄蝈蝈,一只叫绿仕,另一只叫红仕. 一天中午,天气晴朗,它们在草丛中嬉戏.绿仕对红仕说:"咱们玩儿捉迷藏吧!" "我先藏,你来找."红仕说. "好啊!"绿仕同意了,并且转过身去,还把眼睛紧紧地闭上了. 红仕悄悄地躲到一个茂密的草丛里,它的身体颜色和草丛的颜色太相近了,只要不出声,别人很难找到它.因为保护色是蝈蝈的自卫绝招,蝈蝈的体色几乎清一色是绿色或褐色,还会随着环境的变化改变体色.  相似文献   

2.
杨明泉 《文教资料》2007,(13):152-153
一、教学总体设想《绿色蝈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一单元以反映自然界的内容为主题,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对自然世界进行的科学探索,这些内容都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科学精神。其中法布尔的《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它把文学与科学巧妙地结合起来,描绘出一个丰富而奇妙的昆虫世界”。  相似文献   

3.
我在教人教版教材《语》七年级上册第18课《绿色蝈蝈》前,正好读了《中学语教学》(2004.11)尹子彬的一篇章《“绿色蝈蝈”到底为何物?》。该对课中的蝈蝈进行了大胆的质疑.指出它与人们日常见到那种会鸣叫的蝈蝈不同,而更像是螳螂。我仔细地阅读了课、教参,也有同感,只是基于教材编写人员给尹子彬的回信“译难断正误,专家也说不清是非,只有等待日后进一步考证了”.我便将错就错地来教这一课。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绿色蝈蝈>一文中的"绿色蝈蝈",我们始终搞不清到底是何物,也很难向学生说明白.  相似文献   

5.
正10月19日多云有一天,一只小蚂蚁和队伍走散了。小蚂蚁独自走到了湖边,眼睛眨了眨,前面的湖挡在了它的面前。小蚂蚁想出了个好办法,它拿起一片树叶,找到了两根树枝。小蚂蚁把树叶扔到了河里,跳到了树叶上,划呀划,划呀划,终于到了河对岸。河对岸有好多路,不知道怎么走。蝈蝈正好走过,小蚂蚁赶紧喊,蝈蝈转过头来,看见是小蚂蚁,蝈蝈问:"你有什么事?"小蚂蚁说:"我迷路了,不知道走哪条路可以回到蚂蚁王国?"蝈蝈回答说:"一直走就可以  相似文献   

6.
蝈蝈     
姨夫从街上买回了一只蝈蝈,惹得我好几天一直围着它转。蝈蝈的头是扁圆的,长着两根细长细长像丝线一样的触角。咦,蝈蝈额头上怎么还有两个凸出来的黑色小圆点呢?那黑色小圆点还不时地转来转去。仔细一看,原来是它的两只眼睛。它的嘴分成三瓣,有点像兔子嘴。嘴下面有几根像短胡子一样的小须。姨夫说这几条小须会把要吃的东西送到嘴边。我一试,果真如此。当我往它的笼子里放进一片菜叶时,蝈蝈便用它那像小胡须一样的爪子将菜叶抱到嘴边,嚓嚓地吃起来,那样子好玩极了。蝈蝈背上有两只无色短翅。因为翅短,所以不能长距离飞行。蝈蝈肚…  相似文献   

7.
一、凸现语文学科个性语文教学要凸显学科个性。例如教法布尔的《绿色蝈蝈》,主要不是让学生学习蝈蝈生活习性的生物学知识,而主要是应该学习文本的本身,  相似文献   

8.
我的小蝈蝈     
今天,爸爸下班回家后,给我带回来一只绿色的蝈蝈。我可高兴了,急忙上下打量它。蝈蝈全身嫩绿,脑袋呈椭圆形,脑袋顶部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只米黄色的眼睛,嘴的上、下部位和嘴角两边还各有两根“须”。它的头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触角,触角有5厘米那么长呢!耍来耍去的,好威风呀!蝈蝈的腹部有4条小腿,两条大腿,腿的顶端,还有几个小圆片,可能是蝈蝈的脚趾吧。蝈蝈的肚子上还有环形的花纹呢!蝈蝈的背部有两片嫩绿色的翅膀,细嫩、短小,可以看出是一只刚刚出生不久的小蝈蝈。这只可爱而且逗人的小蝈蝈将在我家度过美好的时光。看它在新家里活…  相似文献   

9.
蝈蝈声声     
佟希仁 《少年月刊》2013,(10):33-34
小时候家住农村,我最爱玩的游戏要算是捉蝈蝈了。每到盛夏,走进绿色的山谷,就会听到满山谷里都是蝈蝈的叫声。那叫声清脆响亮,就像孩子们新敲起的小铜鼓,声声人耳;又像虫儿们山谷里召开的热闹演唱会,真是令人兴奋极了。  相似文献   

10.
长长的铁道,穿过小镇从学校后面经过,火车开过的时候,铁道旁的乔木会撒下漫天飞舞的落叶,纷纷扬扬的很柔美。铁道的尽头是一个美丽、神圣而又不能轻易抵达的世界,蝈蝈不只一次这样对我说。蝈蝈在文科班,她说她每次写作文的时候都会写到那段凄美的铁道,她说那或许是前生就烙在了她心里的影子。于是蝈蝈经常光顾那段铁道,那片浓密的林子。在我没有成堆的作业的时候,她也会叫上我,让我带上吉它,蝈蝈每次都会拿一本蓝色封面上面勾勒着一些抽象破碎文字的书,却从没见她翻开过,她只是安静地蹲坐在大树下,踩着落叶,然后把书小心翼翼地放在膝盖上,像…  相似文献   

11.
教《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篇课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把自己用卡纸做的一只蝈蝈送给了朗读最好的那位学生。为了使学生更有兴趣地再来读读这篇课文,我灵机一动,说“:现在有没有哪位同学再来试试,读得好老师教你画蝈蝈,你就可以自己画一只绿色的蝈蝈了。”我本以为这样  相似文献   

12.
蝈蝈     
蝈蝈是我最喜欢的昆虫。它的身价虽然不高,可是在我家的地位却一点也不低。每逢夏天来临之际,我总是要缠着爸爸给我买上一两只饲养,让它陪伴我过上一个暑今年暑期,为了买到一只良种蝈蝈,爸爸带着我在花鸟市场里转悠了好久。别人早就带着叫声清脆的蝈蝈回家了,而我和爸爸却依然在那里寻觅。总算等到人潮退尽,一声清脆而悦耳的叫声吸引了爸爸和我,走近去看,只见三只蝈蝈隔着笼子面面相觑。左边一只身材魁梧、四肢粗壮,可能是蝈蝈爸爸吧;右边一只身材娇小、色彩鲜艳,也许是蝈蝈妈妈吧;中间一只个子小小的,色泽光亮,它肯定是蝈蝈…  相似文献   

13.
刚步入小学不到一年的孩子天真、幼稚,常人觉得他们大多数情况下一定是"我口表我心".可一节语文课上学生的表现却让我大跌眼镜. 那天,我引领孩子们一起学习《蚂蚁和蝈蝈》一文.课堂上,我提出以下问题引领学生交流:(1)夏天的天气给你怎样的感觉?(2)如此炎热的天气你最想干什么?(学生回答:吃冰棒,喝冷饮,待在空调房)(3)读读课文,看看蚂蚁、蝈蝈在炎热的夏天分别在干什么.评价一下"搬粮食的蚂蚁,乘凉的蝈蝈".(学生:蚂蚁很卖力、很累、很辛苦;蝈蝈很舒服、很快活、很惬意)至此,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已品读完.我没有及时安排学生品读第三自然段:"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刮起来.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相似文献   

14.
教材简析 本文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首儿童叙事诗.课文是一首儿童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赞扬了少年儿童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全诗紧扣"送"字,抓住人物的特征,写"送"的用意和蝈蝈的欢叫,分别用了四个"婆婆"和"您",洋溢着童心和意趣,充分展现了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5.
绿色,大自然的色彩,象征着生命,也预示着希望和活力.而"绿色"一词运用于教育领域,则衍化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一种生命化的教育.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扬起"绿色课堂"的旗帜,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犁出一方绿色的土壤,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课堂生机盎然,充满浓浓的绿意.那应该怎样"绿化"我们的语文课堂呢?  相似文献   

16.
<正>我真不知道它有多么充沛的精力,在午夜三更时刻,冬天的蝈蝈在我的书房里,一口气吟唱了几百声。那是春节午夜守岁时发生的事情:当北京的大钟报告狗年来临、鞭炮响成一片的时候,书斋里传出它吟唱新春昂扬而欢快的春歌。说来像是一个童话:初夏时我曾养过两只蝈蝈,到了冬至后的11月中旬,两只蝈蝈像是有"虽非同时生,但愿同时死"的情约那般,一块静卧于蝈蝈笼子中,结束了它们的歌唱生涯。死前它们还有一个  相似文献   

17.
暑假里的一天,爸爸在下班的路上,给我买了一只叫蝈蝈。我太喜欢这绿色的小动物了。“叭,叭”,我在爸爸的脸上,甜甜地亲了两下。晚上,我饭也不想吃了,小提琴也不想拉了,直盯着叫蝈蝈看。我一会儿给它吃毛豆,一会  相似文献   

18.
自从去了农博会,我们家就多了个嗓音清脆的歌唱家。这歌唱家不是别人,正是那惹人喜爱的蝈蝈。一开始,蝈蝈似乎很怕我,见我走近了,就立刻退到笼子后面,眼睛紧盯着我,生怕我威胁到它。两条触须冲着我不停地摆动,后腿还向后绷着,一副随时准备向我进攻的样子。不过时间一长,蝈蝈就不那么怕我了。你瞧它多可爱啊!身上披着一件威武的盔甲,头上插着两根长长的须子,还有两颗像宝石一样的眼睛,多像个威风的将军!对了!它唱歌的时候才最可爱呢!两只翅膀又张又合,发出悦耳清脆的声音——蝈——蝈,蝈——蝈”……那声音有节奏地响着,好听极了!傍晚来临,它…  相似文献   

19.
我初读《绿色蝈蝈》的标题,眼前为之一亮:这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中的一篇新篇目,题目中的"绿色",当然应该多少给师生们带来些绿色的感受和体验。况且它又选  相似文献   

20.
蝈蝈情     
你听!我家蝈蝈那斗志昂扬的叫声又响起来了!每年买蝈蝈已经成了我家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在深秋干燥的季节里,我总是觉得家里少了点什么——哦!该买蝈蝈了。别看我们家每年都养蝈蝈,可技巧却实在不怎么样。刚买回几天的蝈蝈从葫芦里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