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纵观《外国小说欣赏》16位作家作品,其创作方法、写作风格、文学流派、语言魅力等特色,足以给予学生充沛的文学养料和写作源泉。笔者认真梳理作家、文学流派与思想,比照作文中的考点等级,尝试着在浸润文本时让理论投射其间,形成理论对写作的控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热情空前高涨,写作水平大幅度提升。一、运用想象等多种表现手法,反映生活的横断表面——浪漫主义的华美变身这种手法与发展等级中的"丰富"、"有文采"融合交聚。《炮兽》《丹柯》《安东诺夫卡苹果》《山羊兹拉特》等都采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它往往突出作家的主观情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包括《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中国现当代诗歌与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外国诗歌与散文欣赏》《外国戏剧欣赏》等多种"欣赏"类课程。文学欣赏类课程的教学策略主要有:自主阅读,让学生真正地亲近文本,"扪触"语言,获得真切的感受;反复阅读,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较为深刻的阐释;创意阅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觉,并且化为自己的血肉和精魂;另类"检测",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考查学习实效。  相似文献   

3.
戏剧文学的阅读与欣赏在初中阶段只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五册第七单元。选文是《〈白毛女〉选场》、话剧《〈陈毅市长〉选场》、传统京剧《〈打渔杀家〉选场》。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着重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作文训练是编课本剧或将剧本改写为故事,语文活动是演课本剧。根据以上目标,我按八个步骤来进行教学。 一、总览 我先让学生读单元提示,了解戏剧文学在这里就是指剧本,明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阅读时,要抓住戏剧冲突;欣赏时,主要是欣赏人物语言。再引导学生读附录中《谈谈戏剧文学》的知识短文,让学生了解一些戏剧知识,知道剧本通常包括舞台提示与人物自身台词两部分,了解剧本的三个特点及其不同标准的分类。从而提高阅读与欣赏戏剧文学的能  相似文献   

4.
正一、引言英语文学作品是宝贵的英语课程资源,是扩大学生阅读量的有效载体。《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建议在高中开设"英语文学欣赏入门"选修课,然而,当前大部分高中却仍未将英语文学欣赏课真正列入学校课程之中。即使开设了英语文学欣赏课,教师也多采用"知识——语法——解题"  相似文献   

5.
<正>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功能须经欣赏而得以实现,而欣赏的最起码标准就是要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看看写的是什么,想想这是为什么,到最终明了有什么,不可"只以晓义为满足",而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激发学生文学阅读思维的方向上。特别是文学作品多以形象见长的表达,使阅读常有一望而知的感觉,但真要能读出点文学的"味"来,思维必须跟进。——沈中尧《高中文学教学的困惑与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6.
我们经常能听到社会各个方面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批评、建议。其中,涉及文学欣赏的占了很大的比重。例如,有人认为"现在的文学欣赏没有什么文学味儿,学生当然不爱学"。更有人建议"文学欣赏应当成为语文课的主体"。这些批评和建议都涉及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文学欣赏》课教学方法应该如何改革。  相似文献   

7.
中国素有"诗国"的美誉,古诗词作品辉煌灿烂,其以整齐优美的形式、和谐动听的旋律、含蓄精练的语言和深沉炽热的情感,成为中华民族文学艺术中的瑰宝,诗文化已经浸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进行古诗词欣赏教学已成为必然。但初中学生阅历尚浅,正处于文学素养的培养提高时期,尤其是古诗词与现今时代相去甚远,用典颇多,给作品的欣赏带来了障碍。学生对学习古诗词普遍缺乏兴  相似文献   

8.
老大很忙     
Jay的新专辑《牛仔很忙》一经面世,哇噻!那叫一个火。而就在此时,整日跟着酋长南征北战、素有"新鲜N部落金牌狗仔"之称的奔奔,也准备携其"处狗作",一部低成本半自传体影片——《老大很忙》进军好莱坞。作为它的死党,俺们"酋长放映室"拿下了这部影片的全球首映权。接下来,我亲爱的族人们,请把手机调成静音,一起来欣赏2008年春季大片——《老大很忙》!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精粹,代表了文学艺术的最高水平,是古典文学中最为精彩的一笔。因此,进行古诗词欣赏教学已成为必然。但初中学生阅历尚浅,正处于文学素养的培养提高时期,特别是古诗词与当今时代相去甚远,用典颇多,给作品的欣赏带来了障碍。学生对学习古诗词普遍缺乏兴趣,很多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偏重于"识记",远没有达到"鉴赏"这一层面,无法学以致用。中学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习要得其真味,就需要赏析.但文本的欣赏是一项非常高雅的工作,小学生无论是理论修养,还是阅读能力,都是达不到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要推迟文学欣赏的步伐?这显然是不行的,因为阅读从一开始就要起点高,口味正,手高眼也要高.我们需要在儿童的心中播下阳春白雪的种子.这样看来,小学的文学欣赏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用传统的方式带着孩子欣赏吧,学生功力不够,行不通;不带着孩子去欣赏吧,又会错过对儿童进行文学欣赏启蒙的最佳敏感期.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习要得其真味,就需要赏析。但文本的欣赏是一项非常高雅的工作,小学生无论是理论修养,还是阅读能力,都是达不到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要推迟文学欣赏的步伐?这显然是不行的,因为阅读从一开始就要起点高,口味正,手高眼也要高。我们需要在儿童的心中播下阳春白雪的种子。这样看来,小学的文学欣赏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用传统的方式带着孩子欣赏吧,学生功力不够,行不通;不带着孩子去欣赏吧,又会错过对儿童进行文学欣赏启蒙的  相似文献   

12.
<正>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所以鉴赏小说归根结底就是欣赏"角",尤其是"主角",进而把握作品的主题。要欣赏"角",首先要去"认人"。俗话说,看人先看相。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先了解人物年龄的大小、相貌的美丑;再观察人物的衣着服饰,探出其身份地位;还能从音容笑貌中窥见其基本性情。"三看"之后会对人物有基本印象。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观其  相似文献   

13.
《〈史记〉选读》教学中,以"深度学习"的思想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自学和有针对性反馈,高效落实文言知识;以有价值的主问题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性欣赏;通过课堂的微探究与课后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体验《史记》的文化价值,最终实现文言、文学、文化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但它与许多学科,例如绘画、文学、地理、历史、数学等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该敏锐地抓住其横向联系,在教学时进行相互渗透,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在《春江花月夜》的欣赏教学中,我注重了音乐与绘画,音乐与文学之间的联系。在欣赏  相似文献   

15.
为你圆梦     
梦圆:我校一大批学生一直是《中文自修》的忠实读者和朋友,《中文自修》对我们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她已经成为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对象了;改版后的《中文自修》在很短的时间就得到了读者和专家的肯定,令人钦佩!最近我校准备创办校报——《彭浦三中报》,初定为月报,四版,"浅草"是我们的文艺副刊,现在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想请梦圆帮我们圆个"梦":请教育了几代学子的文学前辈峻青先生题写报名——《彭浦三中报》。不胜冒昧,还请扶助!  相似文献   

16.
<正>在给高一学生执讲《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时,出于思维定势,在总结写作特点时,我依旧欣赏并推崇作者贾祖璋在撰写说明文方面用词的"严谨"。可是,这次当我再搬出这一"经典论断"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班长杨楠对此提出了异议。  相似文献   

17.
<正>南京市鼓楼区力学小学李琳名师工作室与琅琊路小学周益民名师工作室曾联袂举办了以"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一体化"为专题的展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执教了"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长征'系列诗词诵读与欣赏"。在学习苏教版五下《七律长征》的基础上,我确立了诗词诵读与欣赏的目标:整体诵读与欣赏毛泽东"长征"系列诗词五首——《清平乐会昌》《十六字令三首》《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沁园春雪》,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文学中,《圣经》典故的运用往往因其文字简洁,内涵深刻,形象生动的特点,使文章色彩大增。因而,对含有《圣经》典故的句子、段落的正确理解,其意义尤为重要,也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总结归纳教材中出现的《圣经》典故,其运用类型大致有三:一是画龙点睛,言简意赅;二是幽默、讽刺;三是引发联想,无声胜有声。对《圣经》典故的来历及其引用的讲解,不但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而且还能使学生领略英语语言的风采,丰富自己的词汇和文学知识,提高英语文学欣赏水平,使学生的学习基于教材,广于教材,高于教材,达到学习、欣赏、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美术的辉煌》教学中,教师可以《蒙娜丽莎》画像和《时代周刊》封面范冰冰头像比美为话题,引入探讨名画的审美标准——名画不仅因为刷新了"美"而被铭记史册,更重要的是其历史价值;针对《马拉之死》画作,课堂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史料挖掘和分析,置身历史长河,诉说"时代故事",形成"历史解释";通过欣赏油画《夏洛蒂·科黛》,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到底要学什么",倡导批判思维。  相似文献   

20.
文学鉴赏中的共鸣 ,一是指不同的鉴赏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对同一作品产生大致相同、相近的情感体验 ;二是指文学鉴赏中主体与客体 (作品 )之间产生的情感共通 ,交流。比如我们在欣赏安徒生的《白雪公主》时 ,无论欣赏者属于那个时代、那个民族、那个阶段、那个阶级 ,都无一例外地被白雪公主的美而感染 ,为白雪公主的不幸遭遇而担忧甚至落泪 ,也为白雪公主与王子的结合而拍手称快。这就是说 ,我们在鉴赏《白雪公主》这一文学作品时 ,产生了大致相同的、相近的感情体验——共鸣。再如 ,我们在鉴赏朱自清的《背影》时 ,当读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