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小笛信箱     
问:最近不知怎么了,经常在家和父母争吵,为了小事乱发脾气。我也不想这样,怎么办?(氧气)答:把上面这些话告诉父母,让父母理解正处于情绪低谷中的你的无奈,也为下次可能出现的争吵预先"安"了一个"缓冲装置",当争吵再次到来时,彼此的伤害将减轻许多。  相似文献   

2.
一、被父母婚姻所伤的孩子 一位18岁的学生,以书信的形式诉说了父母间的冲突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创伤:"父母不知又为何事争吵起来,他们用天下最恶毒的语言一句接一句地攻击对方,争执内容一会从钱的问题转向双方的父母,又从双方父母转向对彼此缺陷的攻击,话语一句比一句尖刻难听.我则害怕地蜷缩在被子里,用被子无助地盖住自己的脑袋,徒劳地用双手疯狂地拉扯着自己的头发,内心充满愤怒和恐惧.没有争吵的日子才了过几天,我的头脑一片混乱,且越来越害怕.突然,父亲跳起来用拳头狠狠地攻击母亲的头部,母亲则拼命地破口大骂,两个人像仇人一样疯狂地扭打在一起,撕碎的衣服,拉扯掉的大把大把的头发.我恐惧而无助地看着这一切,内心绝望地呐喊着:'如果能够用我的生命换回父母的和平,我也愿意;活着对我有何意义,真的不如死了算了……'."  相似文献   

3.
舒心姐姐:你好! 今天一直在下雨,非常冷,在这样的时刻我很想给你写封信说点事,因为我的心也和这天气一样寒冷。你知道吗?我刚刚离开家,是哭着冲出来的,我甚至想永远不回家了。生活在快乐、温暖的家庭是幸运的。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福分。我的家里就经常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在我们家,“怒”几乎占了生活的全部。父母之间经常争吵,有时还会拳脚相加。其实在我看来,他们争吵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为什么不能平和地解决呢?而父母对我除了指  相似文献   

4.
有爱才幸福     
吵架声,打骂声,乒乒乓乓的摔碗声无时无刻不在缠绕着我。在通往学校的路上,脑子里始终回想着父母争吵的画面。"唉!"我不由叹了口气,无精打采地走着。自从我进中学以来,他们的战争就没停过,多半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知怎的,我想起了"松鼠"。松鼠是我好朋友,  相似文献   

5.
"少女妈妈"的泪水人生心理咨询中,一位少女妈妈倾诉了自己痛心的故事,让我们来一起倾听——我生长在一个偏远的乡村,在父母的争吵中长大。去年父母又一次吵架之后,我孤身一人远离了校园,远离了家  相似文献   

6.
孩子都天性爱玩,我也不例外.我读小学的时候最享受的,就是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响起,我并不为即将到来的周末感到兴奋,而是期待于周五下午放学后短暂的玩耍. 因为大学里环境相对安全,所以父母一般都会同意我和几个同学去玩,而且我们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玩到天黑才回家.鉴于我每次都十分守信,父母对我很是信赖.然而有一次,一个稍微胆大的同学提议几个人一起去广场的新华书店,大家欢呼雀跃地同意了.我清楚家人是不会让我这样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小女孩离开父母走那么"远"的.但我为了一时的开心,还是向父母撒谎说去同学家过生日,并偷偷拿了自己的压岁钱,与同学会合去了.  相似文献   

7.
张杰 《初中生必读》2016,(Z1):19-20
小萱姐姐:我发现父母和自己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不一样,以至于我都不想跟父母沟通了——一说话就免不了争吵,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代沟"?我不想要代沟,我想跟父母搞好关系啊!(长丰沙凯)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们先做一个问卷吧。试着找一找不同年龄段的人问个问题:你对春节的印象是什么?相信不同年龄段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孩子们或许会说"放假""走  相似文献   

8.
老师: 您好! 我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了.每天早上,孩子自己穿衣服很慢,而我和她爸爸又要赶时间上班.于是,我习惯于帮她穿衣服,这样会快一点.可是,孩子的爸爸认为应该让她自己穿,不让我帮忙.孩子穿得慢他就老催孩子,越催孩子就越穿得慢,弄得孩子哇哇哭;我觉得孩子还没睡醒,穿衣又慢,自己赶时间上班,帮帮也无所谓.但她爸爸就不让帮,为这我们吵了两年了. 苦恼的妈妈 苦恼的妈妈: 您好! 非常理解您的心情,其实这也是很多家庭中常见的一幕.爸爸和妈妈的出发点似乎都有道理,但立足点不同,争吵也就在所难免了. 我有些好奇的是,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完全可以熟练地自己穿衣服了,而您和孩子爸爸争吵的这两年中,为何孩子穿衣情况没有改善?或许家长需要去反思个中原因,并及时调整教育方式,而不是习惯性地争吵而已. 在这件事情上,首先重要的是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其次才是孩子的穿衣问题.其实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意见不一致是正常而普遍的现象,但父母如何处理这种不一致,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父母因此在孩子面前争吵,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她会感到害怕、伤心,也容易不自信.所以这一点上建议您和孩子爸爸好好沟通一下,尽量达成一致,至少首先在意识上、思想上一致,要坚决避免在孩子面前夸吵甚至攻击对方.  相似文献   

9.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  相似文献   

10.
特色菜     
"开饭啦!"随着一声大喊,我们几个便围了上去,虽不像饿虎扑食,却也有几番狼吞虎咽之感。我的口水"泛滥成灾",我望着这一碗碗诱人的菜,和一张张笑险,忍俊不禁了。特色菜嘛?我们班多的是!  相似文献   

11.
《母婴世界》2010,(5):33-33
孩子是我们的"润滑剂"孩子是父母的开心果争吵正一触即发,孩子突然插一句:"你们争吵,也要学会文明一点呀。"孩子一边说笑着,一边做着鬼脸,甚至还  相似文献   

12.
如果你有话想说,可以告诉我。或许我们心有灵犀。QQ群号:172042538微博昵称:初友—静子热线如果你有话想说:两周前,爸爸妈妈在郊区的一个网吧里找到了我,这是我无数次离家出走至今最近的一次。我已经习惯了和老师争吵,逃学,挨父母责骂,离家出走,被父母找回送到学校,然后继续和老师争吵……我早就厌倦了被父母安排的生活,每个人都是读书,备考,从中考到高考,单一而又无聊!  相似文献   

13.
A我是地道的农村孩子。在家里排行老三,是唯一的男孩,自然很得家人的宠爱。爸爸喜欢喝酒赌钱,一碰到输了钱或是不顺心,他就变成了魔头,一回到家就对妈妈非打即骂,摔板凳砸碗,在一旁怯生生的我只好拽住妈妈的衣角朝外跑。我也难免挨爸爸的揍。那时候我不知道别人家的孩子是怎么过的,家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感觉,每次在外和小伙伴玩到天黑,小伙伴的父母喊他们回家吃饭时我最难受,我担心的不是没有饭吃,而是害怕进屋后再次听到父母的争吵。那时我最喜欢白天,因为可以与小伙伴在田间地头捉蚂蚱、扑蝴蝶……  相似文献   

14.
读懂父母     
夜已经很深了,可我依然睡不着觉,也不知这几天怎么搞的,居然患了 感冒,脑袋沉沉的,鼻子也透不过气,真是难受。今天已不是第一晚睡不着 了。唉,心烦啊,一心烦就想家,想我的父母。 以前的我是一个不了解父母心情的女孩,每天都想着离开他们,去独 立生活。离开了家,才知道以前的想法是那么天真,那么幼稚。尤其在今晚, 我真想发自内心地大喊:"爸爸,妈蚂,我想你,我离不开你们!"  相似文献   

15.
"老师,你帮我补补课吧!" 这是我班的一个女生,拿着书和作业本风风火火地来到了我的面前.我先是一惊:她开始要学习了!然后长舒一口气:功夫总算没白费! 曾经的她,扬起高高的头颅,谁也不理不睬,就连父母也很难跟她说上一句话,何况老师!放假回到家,几乎不跟父母讲话,这让她的父母伤透了脑筋,不知如何是好…… 刚开始接触她时,也令我非常尴尬.一次提问让她回答,她一动也不动,一句话都不说,就连象征性地站起来摇一下头都不愿意.我顿时感觉到问题来了,责任也来了!于是我开始从外围了解她——她的家庭,她交往的同学:父母知识水平都很高,她的智力应该不差,行为习惯也很好,为什么不说话、不学习?说明有心结.  相似文献   

16.
永世的债     
我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这么一句话:"儿女是父母前世的债",看过这句话后,在深夜里,我哭过很多次! 我的家在金鸡岭,这地方你们都不知道,因为它在我心里.我的父母,中国最传统的两位农民,用手中锃亮的锄头养活了我们一家,养大了我们三姊妹.  相似文献   

17.
我正在房间里写作业,突然,从客厅传来争吵声.唉,不用说,肯定又是为电视争吵!不瞒你说,我们家的"四大天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经常会为电视争吵,为这事,我也挺苦恼.这不,一次混合双打又开始了.我真想早点将这件事彻底解决,可又一时没什么好办法,还是先把眼前这场"战争"平息吧!我放下笔,向客厅走去.  相似文献   

18.
感恩父母     
人们都知道"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这句话.而人呢?人一定要感恩父母,因为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一个幸福美满而又和谐的家. 父母为我们做了这么多,难道我们就无动于衷吗?难道父母就应该为我们操劳一辈子吗?难道我们就不该怀着感恩之心,去感恩那些昼夜不分,为了孩子而牺牲自己健康和安逸生活的父母吗?他们对孩子是那样呵护有加.他们就像一只大鸟,在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中,仍然坚强地屹立着,让小鸟们躲到自己的羽翼之下,不让小鸟淋湿一根羽毛.大鸟的这种精神,不正是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吗?  相似文献   

19.
孩子     
我一向不信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因为我亲见孩子到处在做现在的主人翁.孩子活动的主要范围是家庭,而现代家庭很少不是以孩子为中心的.一夫一妻不能成为家,没有孩子的家像是一株不结果实的树,总缺点什么,必定等到小宝贝呱呱堕地,家庭的柱石才算放稳,男人开始做父亲,女人开始做母亲,大家才算找到各自的岗位.我问过一个并非"神童"的孩子:"你妈妈是做什么的?"他说:"给我缝衣的." "你爸爸呢?"小宝贝翻翻白眼:"爸爸是看报的!"但是他随即更正说,"是给我们挣钱的."孩子的回答全对.爹妈全是在为孩子服务.母亲早晨喝稀饭,买鸡蛋给孩子吃;父亲早晨吃鸡蛋,买鱼肝油精给孩子吃.最好的东西都要献呈给孩子,否则,做父母的心里便起惶恐,像是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一般.孩子的健康及其舒适,成为家庭一切设施的一个主要先决问题.这种风气,自古已然,于今为烈.自有小家庭制以来,孩子的地位顿形提高,以前的"孝子"是孝顺其父母之子,今之所谓"孝子"乃是孝顺其孩子之父母.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要孝他!  相似文献   

20.
在我的老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对夫妻对父母非常不孝顺.他们把年迈的父母关在一黑屋子里,每次吃饭时,总是把一些剩饭菜盛在一只木碗里往地上一扔,而且那只木碗从来就没洗过.这一切,都让这对夫妻的儿子看在眼里.有一天,这个孩子对他的父母说:"这个木碗可要留好了,将来你们老了,也用这个吃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