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省诸城市枳沟小学始建于1912年,是一所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农村学校,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曾在此就读。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创办适合每一名学生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把赏识教育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迈上了内涵发展之路。以赏识建起温馨家园学校把赏识确定为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对校园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精心安置校训石、校园雕塑,开辟校园赏识橱窗、赏识园地,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所占地15亩,只有60间平房、10个教学班、124名教师的农村完小。这样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却把二行大字张贴在校园最显眼的地方——“让农村孩子享受和城市孩子相同的优质教育。”走进这所朴素的学校,我们的确感受到了一种真正的教育力量,感受到了一种心灵的撞击。相信一所普通农村小学能够办到的,其他农村学校、城镇学校同样能够办到!  相似文献   

3.
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北京房山区良乡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至今已有160余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和谐发展,崇尚一流"的办学理念。"协同教育"成为学校办学特色。图1良乡小学校园根据当前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结合专家的建议,从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考虑,良乡小学在学校原有教育教学系统、网络管理的基础上,重新规划、调整运行环境和机制,打造以"协同教育"为建设理念的数字校园。良乡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以服务学生、服务教师为出发点,通过学  相似文献   

4.
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城乡学校"捆绑发展"是很多地区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所采取的一种重要政策。基于在西南地区Q县的调研表明,该地推动城乡学校"捆绑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组织形式、交流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其在帮扶组织的形式和权力结构、受援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以及经费保障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城乡学校"捆绑发展"模式中,教育行政部门应扮演引导和服务的角色而不应直接参与管理;城市优秀学校传导给农村薄弱学校的应该是超越具体校情差异的进取精神;农村学校则应立足于农村文化而保持自主性,成为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办学主体。  相似文献   

5.
正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由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校园文化不是直接可以触摸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园之中的人却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活力所在、动力之源。然而,我们只要留心不难发现,校园里因为人为的刻意和不注意,造成校园文化教育的"讽刺",让人尴尬,让人滑稽。  相似文献   

6.
燕河营镇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始建于1956年,2011年改建之后,成为一所全新的农村寄宿制中学。近年来,我校领导班子带领勤奋进取的燕中人努力诠释并践行着"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首先学校着手构建温馨校园,营造幸福氛围。学校结合农村学校实际,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挤出资金着力打造校园环境,建设了"幸福墙"、"礼仪墙"、"红色经典墙"、"幸福书吧"、"书香阁"等平台,让师生感觉到校园的温  相似文献   

7.
一我校为江苏省首批实验小学,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积淀和丰富办学经验的百年老校。长期以来,学校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恪守"让儿童天天快乐,让教育处处精彩"的办学思想,全力营造和谐校园,倾力打造"爱心师群",努力构建"智趣课堂",着力培养"阳光少年",形成了"凸显艺术教育,构建智趣校园"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06年的百年老校。虽然地处偏僻的农村集镇,却依靠一群普普通通的教师,坚持走"科研兴校、科研兴师"之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被领导及同行们誉称为"马小现象"。马塘小学的教育科研,起步较早,措施笃实,参与面广,成果丰硕。在争奇斗艳的教科研百花园中,马小以其"双百"教科研特色和"烛光"科研精神,开出了一朵农村教育科研的奇葩——"苏北小教之花"。本期推出解读马小的一组文章,旨在帮助我们走近马小,更好地了解马小人心中共同的精神家园,探索"马小现象"的所来之径。  相似文献   

9.
<正>许多学校校园都贴着"校园无小事"这条标语。"校园无小事"意味着校园中的事都是"大事",为什么能这么说?我觉得这是从教育的重要性方面来说的,校园中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具有较大的教育意义,每一件事都与人的成长有关,要把它当做大事来办,这大概就是"校园无小事"的意义。但这样说,对天天处于操作层面的教师来说,并没有多  相似文献   

10.
戴成法  杨劼 《上海教育》2005,(7B):16-17
3年前,这是一所操场杂草丛生、设施破旧不堪、校园杂乱无章、师生纷纷流失、人称“全上海顶顶蹩脚”的学校;3年后,这是一所花木郁郁葱葱、教室整洁明亮、电子设备齐全、办学声誉良好、人称“南汇区后起之秀”的学校。  相似文献   

11.
"智慧校园"建设正逐步在校园中大力推进,是学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以人为本是当前智慧校园建设的前提,各级政府对学校加大了投入,大数据也广泛地应用到"智慧校园"的建设中,但是如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来建设,用好配备的设备、设施,大数据怎么用到课堂教学中,是每一个学校建设过程中在顶层设计时需考虑的问题,本文与"办学学校思想"相结合,在"智慧校园"建设中根据校情、师情、学情积极推进"智慧校园"的建设,对城乡接合的学校进行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师》2013,(19):F0002-F0002
东江河畔,珠江之滨,一所“平安校园”正在悄然崛起。校园内百花争艳,鸟鸣鱼跃,师生怡然自乐,平安与祥和处处显现,这就是矗立在广州市萝岗区最南端的品牌学校——广州开发区第二小学。学校办学十余载,奉行“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办学理念:传承“祟德、尚美、学渊、志远”的校训;并在“微笑教育”这条特色之路上实现着教育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黑河教育》2009,(4):F0004-F0004
幸福中心学校是一所在城里集中办学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占地近10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7个,学生784人,住宿生688人,教师68人。  相似文献   

14.
针对学校78%的学生都是农村留守生的实际情况,铅山县紫溪乡中心小学克服地处偏远、条件艰苦、无留守生教育经验等困难,先后创建了农村留守生亲情校园办学模式和小当家校园自主管理模式。其中,亲情校园办学模式被省委省  相似文献   

15.
计琳 《上海教育》2012,(31):14-16
"高中不只是为连接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而设""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和才能显露与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人的多样化决定着高中办学的多样化之路"……2010年,上海正式启动了教育部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促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多样发展试验项目"的探索,高中多样化开始破题。两年中,239所普通高中参与了上海市普通高中办学特色现状的调研,11所高中加入了"上海市高中多样化建设与特色发展"项目组。"特色办学""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高选择性课程"……一个个鲜活的理念在上海的高中校园发酵、升温,高中的定位、高中的价值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反思与关注。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她的发展轨迹很特殊:2009年之前隶属于企业管理,之后被移交给当地政府。之前,她发展蓬勃;之后,她更是生机盎然。济钢鲍山学校,在其64年的发展历程中,渐渐形成了充满文化味、人情味、幸福味的"三味校园"。多年的能量积聚,也衍生出这样的评价:文化够味,质量给力。朴素理念让学校充满人情味。济钢鲍山学校以  相似文献   

17.
徐锋 《教书育人》2009,(1):42-42
一是无钱.跟城里学校相比,农村学校基本没有任何创收,望天吃饭,维持学校日常基本运转尚且困难,哪有奖金福利刺激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切向钱看的观念影响,校长难当啊!加之在"普九"验收校园建设中欠下的沉重债务,各路债主逼得校长焦头烂额,无处藏身.再说,校长的劳动价值也没有真正得到体现,校长职务津贴从来都难于兑现,在学校经费困难的情况下,一些开支还得由校长自掏腰包,让人心寒!  相似文献   

18.
白墙、红瓦的平房,稚嫩、活泼的孩子,舒缓、古典的音乐,清脆、嘹亮的出操口号声,质朴、热情的教师,整洁、美丽的校园,是这所农村回民小学给笔者的初次感受。在笔者来这所学校之前,已经不止一次从一些教育工作者的口中听到他们对这所农村小学的赞叹:穷学校办出了大教育,这是所"家"味很浓的小学,这是所SDP(学校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9.
两年前,刚刚到任的云梦县吴铺镇中心小学校长何宇,看着显得有些空旷的校园,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无奈和失落。如今,不惜成本而大量外流的学生像着了魔一样纷纷回流,甚至城区的部分家长也把孩子送进了这所农村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膨胀,在坚定了学校发展方向的同时,何宇又有了"装不下"的担忧。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学校的校园经济应运而生并成为校园文化的新芽,它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弥补了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因此,便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一、校园经济的涵义所谓校园经济,是利用学校的有限空间,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创收为手段,以育人为目的的勤工俭学活动的一种方式。目前,大多数农村中小学,还不具备发展工业的条件,特别是在办学经费方面,都有较大的缺口,要依靠自己勤工俭学的收入来补充。勤工俭学的出路在哪里?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