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明 《声屏世界》2013,(6):18-19
近些年来,广电媒体不断在完善自身报道方式的同时,遇到了一个尴尬的现实——舆论引导能力的弱化。弱化的原因很多,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主流媒体的边缘化引起。笔者承认这是其中一个原因,但笔者认为在新媒体时代,广电等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弱化,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媒体舆论场和网络舆论场的冲突和悖离。国内最早提出"两个舆论场"的是新华社前总编南振中,他于1998年提出了"两个舆论场"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曾提出,两个舆论场在中国是客观存在的。一个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主流媒体舆论场",另一个是依托于口口相传特别是互联网自媒体的"民间舆论场"。1研究两个舆论场之间的对峙对于两个舆论场的融合、促进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凝聚正能量,对于进一步提升中国官方媒体的公信力与话语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浩 《新闻世界》2014,(1):12-14
中国现在存在两个舆论场即"民间舆论场"和"主流舆论场"。党报作为"主流舆论场"的重要角色之一,积极促进"两个舆论场"的融合以期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这既是党报的责任,也是党报在互联网时代提升自身公信力的关键所在,而"走转改"为党报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路径和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普及,以网络新媒体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已经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舆论影响力,同时以党报、党刊、电视台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已经形成官方舆论场,并且形成了民间舆论场和官方舆论场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舆论新格局.本文从两个舆论场的议题形成到其相互影响的表征,探讨如何使两个舆论场在良性互动中提升我国舆论影响力,引导我国舆论向积极的方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唐伊娜 《东南传播》2015,(12):54-56
中国的两个舆论场由来已久,官方媒体曾长期占据舆论场舞台,一枝独秀的格局直到互联网的普及才被逐渐改变。这一变化体现在新闻传播现象中,浅层的是传统媒体受到新兴媒体的冲击;更深层次的表现在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这两个舆论场之间的互动。本文将以"夏俊峰案"为案例,梳理案件从发生到落幕的四年多时间里,两个舆论场的互动过程和各自观点的转变,以探索两个舆论场未来的离合关系。  相似文献   

6.
陈明 《声屏世界》2016,(1):19-20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舆论场、民间舆论场、网络舆论场、境外舆论场多元舆论场共存,给我国广电媒体带来空前的挑战,广电媒体自身议程设置能力弱化日趋明显。本文认为,提升广电媒体议程设置能力的路径主要有三点:尊重议程设置自身的规律;找到主流广电媒体在议程设置上自身的独特优势;推动广电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打造拥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7.
刘贤 《新闻世界》2013,(11):225-227
本文从"两个舆论场"的概念出发,结合舆论调控的理论框架,确定突发事故灾难中的舆论调控主体。通过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在舆论调控方面的经验,总结我国在事故灾难中舆论调控主体的不足,并针对如何提高事故灾难下舆论调控的效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前卫 《今传媒》2016,(6):27-29
随着移动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舆论场发生了新变化,呈现出新特点。网络舆论从边缘步入中心,社交媒体平台成为舆论传播的主场;传播主体多员化,传统媒体主导的话语权转移到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影响力下降,网络社群力量开始兴起,并影响舆论形成;社交媒体信息把关能力的短板,导致舆情反转现象频现;不同移动互联网世代之间存在刻板印象和不通约的现象,给舆论引导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两个舆论场”的融合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2018,(7):82-86
当前"两个舆论场"的差异和冲突更加复杂,社会共识的达成更加困难。党和政府的舆论引导工作迎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需要对两个舆论场的融合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考察。"两个舆论场"融合的具体路径包括:推进传统舆论场言论生产机制转型;积极发展传统媒体的新媒体传播渠道;吸纳和鼓励民间化的话语方式;扩大传统主流媒体声音在社会大众中的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0.
在新媒体语境下,舆论的产生有了新的特点和模式。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呈现一种互动和相互影响的状态。本文研究发现,"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中,在主流媒体和意见领袖依旧起较好的舆论引导作用的同时,受众对于新闻真相的获取变得更加主动。  相似文献   

11.
刘荣 《新闻世界》2016,(1):55-57
"两个舆论场"现象产生于大众传媒主导的传统媒介生态之下。在社会转型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共同作用下,网络社会初步成型。"两个舆论场"被吸收、融合,形成主体多元、场域统一的网络社会舆论场。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多元力量在新舆论场中意图通过改变公众的心理场,即物理事实、社会事实和概念事实来争夺话语权,以占据社会资源分配的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12.
舆论引导上有两大误区,一是在指导思想上把受众看成是消极被动地接受信息的“靶子”,片面地认为只要媒体不断轰击,受众就会接受这种观点;二是阻塞信息渠道,以为“控制”住了主流媒体就等于“控制”住了舆论。这种简单化对待“舆论引导”的结果,会造成“媒体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疏离。从而造成“媒体舆论场”公信力的缺失,实际上是放弃了舆论引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媒介融合改变了我国传媒业既有的传播格局和生存方式,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分化与冲突,迫切需要新型主流媒体担负起价值沟通与共识达成的桥梁职能。通过分析媒介融合的特征,官方话语权建设的目标等,探讨我国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要建设的三个基本问题,即沟通能力结构优化,以打通两个舆论场、形成更高程度共识,体制创新、形成有效政治传播的内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媒体舆论场”,一个是“口头舆论场”。“媒体舆论场”是由社会舆论的调控者新闻宣传部门和主流媒体着力营造的,它通过各自不同的媒介载体,以强制性的方式向百姓传达。“媒体舆论”表达的是正确的、严肃的、具有引导性的观点。而“口头舆论场”则是百姓从自身感受出发,对于一些共同话题、同一事件进行评论,在口口相传之中形成的。口头舆论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有时难免会有片面性和夸大渲染的地方,但却“无处不在、无处不及”。通常人们说“无风不起浪”,我们总结一些口头舆论场形成的过程,便不难看…  相似文献   

15.
舆论引导离不开舆论监督。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曾经提出过“两个舆论场”的观点:一个是主流媒体营造的“媒体舆论场”,一个是人民群众的“口头舆论场”。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大,党报引导社会舆论的实际效果就越好;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小,引导社会舆论的实际效果就越差。如果两个“舆论场”根本不相吻合,那么,党报不但无法引导舆论,甚至会丧失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换而言之,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是提高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所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6.
刘鹏飞 《今传媒》2013,(5):111-113
本文从新华社前总编南振中先生"两个舆论场"的概念出发,分析了"两个舆论场"态势极其严重危害,讨论了造成"两个舆论场"缺少交集、共振的根本原因,研究了我国媒体生态、媒介关系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阐释了新闻专业领域理论前沿问题,剖析了政府、宣传主管部门错误的新闻观念和影响,总结了主流媒体违背新闻规律的典型表现形式,概括了当下主流媒体新闻模式的新变化、新气象,指出了新媒体时代的主流媒体应秉持的新闻理念,在理清各媒介要素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给出了打通"两个舆论场"的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进步,新媒体已成为现代媒介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受到了严重打击,但它必须主动适应媒介环境的变化,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以谋求更长久的发展。融媒体时代,我国舆论场也由传统媒体主导的社会场逐步转为新媒体舆论场,舆论场的生成和存在方式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立足融媒体时代舆论场特点,对融媒体时代评论工作的创新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舆论场是指“包括若干相互刺激因素,从而能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在我国社会,社会舆论场可以细分为一个三元结构:一是政府舆论场,即体现党和政府意志的舆论场;二是媒体舆论场,这个舆论场为媒体的新闻实践所构成。在这个舆论场中,媒体既反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表达民情民意;三是民众舆论场,它通常是民众从自身利益、情感和意愿出发而形成的舆论场。  相似文献   

19.
吴柳林 《今传媒》2011,19(1):143-144
大跃进时期,新闻媒介并没有通过构建"主流舆论场"来发挥自身在舆论引导方面的积极作用。当时在"舆论一律"观念的影响下,新闻媒体大量刊登高指标、放卫星,批评不相信高指标的人是"右倾保守",在媒体的报道氛围中,所构建的舆论场是不正常的。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主流媒体提升舆论影响力的关键,就是关注读者最现实最迫切的需要,把不同舆论场纳入自己的引导范围,以主流媒体舆论场为基本介质,以自己特有的形式,在不同舆论场的重合点上发力,展示自己的发现和发掘,以引导读者观察和思考,亮出自己的观点,以帮助读者释疑和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