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刘建虎 《新闻传播》2009,(8):121-121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目前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我国“两会”的召开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和经济内涵。两会的信息最终会通过新闻方式发布.因此利用西方新闻自由主义追寻我国“两会”的召开应有较为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每年在召开全体会议之前,都要由“两会”发言人分别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召开人大、政协会议的有关新闻,并回答中外记者提出的问题。这已经成为“两会”对外开放的显著标志之一。然而,“两会”新闻发布会起源于何时?什么时候开始电视直播?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什么时候开始?本文就全国“两会”新闻发布的历史做些回顾。  相似文献   

3.
“微博问政”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融合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4月13日,我国外交部开通了一个名为“外交小灵通”的微博,开博仅6天就吸引了2万多网友的关注。据悉,这是我国第一个部委开通的微博。其实,早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微博问政作为网络问政的新形态就已备受追捧。到2011年两会,短短140字的“微信息”已成为网民关注两会的重要渠道。微博的低门槛、低成本,让更多的人有了话语表达的便利,从而使信息发布的手段更加简单且数量更为庞大。正由于微博这个新兴媒体拥有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多种优势,因而以报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面对微博问政迅猛发展的势头时,既要有面对大众传播新形态的危机感,又要在保持固有价值并发扬光大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微博问政与自身新闻传播的“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4.
2003年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之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为了满足对外宣传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而外交部无疑成了实践这项制度的典范。近几年,新闻发布已不再由中央一级政府机构专属,更多的地方政府倾向于直接向媒介和百姓发布各项政策。2003年度注定成为新闻发言人制度“滥觞之年”。该年度“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这类字眼作为“关键词”不时出现在中国政府公报上,为各色媒介所评介  相似文献   

5.
两会的新闻发布始于我国新闻发布制度建立的"元年",一直是我国新闻发布制度发展的风向标和指示器,也是我们研究新闻发布工作最好的案例.去年我们已经关注到两会新上任的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和李肇星成了"最抢眼的人物",本文将在此基础上,以两位发言人的表现为案例,进一步研究发言人所需要掌握的原则和技巧.  相似文献   

6.
从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政协大会开始,“两会”新闻报道进行了近五十年。报道范围从全国到省地县,信息量不断加大,气势恢弘,内容丰富。新意迭出的“两会”新闻报道,以生动的新闻实践有力地推动着我国新闻改革的进程,充实和完善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在我国新闻史上书写了精彩的篇章。本文着重从新闻媒体对“两会”报道的角度做一个初步的探讨。一、“两会”新闻的政治性要求“两会”新闻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政治性要求高。人大和政协工作属于政治体制的范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新闻媒体在从事“两会”报道时,从政治的高…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广播网“两会”专题站点开通 中国广播网2月24日全面启动“两会”报道并在各大媒体网站中率先开通“两会”专题站点,正式开始对“两会”进展情况进行实时报道。中国广播网成立了由网站编辑、记者和网络技术人员组成的“两会”报道组,对“两会”期间网上所有直播、点播及新闻发布系统采取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提前设计应对网上黑客恶意攻击防范预案,确保“两会”期间网络安全、万无一失。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信息     
“两会”专题新闻摄影将评奖为了搞好“两会”的宣传,鼓励新闻摄影记者的开拓创新意识,提高会议新闻照片质量,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和广东中山市剑龙实业集团公司联合举办’93“两会”专题新闻摄影作品大奖赛。“两会”新闻摄影报道设大奖赛,在新闻界尚属首次。凡是以“两会”为主题的场内、场外新闻照片,均可参赛。“两会”结束后,中国新闻摄影学会聘请首都新闻摄影界权威人士组成评委会进行评奖。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信息     
“两会”专题新闻摄影将评奖为了搞好“两会”的宣传,鼓励新闻摄影记者的开拓创新意识,提高会议新闻照片质量,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和广东中山市剑龙实业集团公司联合举办’93“两会”专题新闻摄影作品大奖赛。“两会”新闻摄影报道设大奖赛,在新闻界尚属首次。凡是以“两会”为主题的场内、场外新闻照片,均可参赛。“两会”结束后,中国新闻摄影学会聘请首都新  相似文献   

10.
今年的“两会”是在中国作为“全球金融风暴中一个崛起大国的角色担当”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由此受到了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据报道,有3000多名中外记者云集“两会”,其中海外媒体记者就有800多人。报道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对外关系等各个方面。与中外记者直接联系的“两会”发言人及“两会”上的新闻发布无疑是传媒竞争焦点中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各显神通各具特色──简评“两会”新闻发布会的报道翟跃文,周燕群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在回顾1997年的“两会”时,我们试图通过截取各新闻单位对“两会”新闻发布会的报道这样一个横断面,来观察和感受一下各新闻单位“两会”报道的特色,虽然不免有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12.
正无论是对于我国还是对于世界各国的新闻发布制度建设而言,2013年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自2003年起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全面推进新闻发布制度至今已整整十年。如果要追溯到外交部1983年正式任命首位新闻发言人,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制度建立业已历经三十个春秋。放眼世界,1913年3月,美国白宫在威尔逊总统的倡议下举行定期的新闻发布会。这是世界上首个正式建立的新闻发布制度。威尔逊在任4年共举行了132场新闻发布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2004年12月28日在北京指出:我国政府三个层次的新闻发布体制已基本建立,新闻发布会的数量质量不断提高,为中外新闻界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政府信息。赵启正表示,目前中国政府三个层次即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各部门和省级政府的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已基本建立。除国务院新闻办外,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公安部等62个国务院部门建立了新闻发布制度,设立了新闻发言人,目前共有75位发言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已建立新闻发布制度的共有23个。赵启正指出,我国新闻发布会的…  相似文献   

14.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的新闻发布会一直是国内外媒体的焦点,大会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场场火爆,不少地方政府负责人也在会议期间精心组织安排各种新闻发布活动,引来各路媒体记者的青睐。作为一项惯例和制度建设,政府新闻发布在中国的语境下承载了执政能力、信息公开和政治文明等宏大叙事话语,从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的缘起、制度建设的推进以及近些年来的实践进展中,可以看出转型中国新闻发布理念的变迁与政治文明的渗透和共进。  相似文献   

15.
李红 《青年记者》2007,(5):49-50
1983年3月,外交部首任新闻发言人对中外记者亮相。4月23日,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2003年“非典”危机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  相似文献   

16.
3月6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新闻发言人姜恩柱邀请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就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这是李肇星部长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与姜恩柱交流意见。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前,盛装的少数民族代表步入人民大会堂。3月3日,“两会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档案的对外开放 2004年1月18日,外交部网站发布了一条消息:“外交部档案正式对外开放。”此举在中外档案界引起极大的反响。李肇星外长在“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揭牌仪式上指出:外交档案不仅要为国家利益服务。还要为公众服务。外交部发言人孔泉说:“虽然开放的档案所占的30%的比例不算很大,但终究是重要的积极的一步。”一时间,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门庭若市,前来查阅文件、  相似文献   

18.
国外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已有百年历史。1897年,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威廉·麦金利任命了乔治·B·科特柳为新闻助理,替他准备向新闻界散发的书面声明。1909年,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总统每周两次定期举行记者招待会,成了第一位举办正式的、定期的记者招待会的总统。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出现得比较晚。1983年,钱其琛同志担任了外交部的第一位新闻发言人,出发点是“满足对外宣传需要”。随着外交部一场场新闻发布会的举行和一个个新闻发言人的露面,这一制度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到1991年1月,我国为了更充分地向“世界说明中国”,组建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相似文献   

19.
王敏 《新闻传播》2012,(5):126+128
我国的两会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是重要的政策和信息发布平台,所以两会上的新闻发言人不仅成为联系政府和人民的桥梁,同时,更是向世界说明中国、让外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本文将以政协发言人赵启正为例谈新闻发言人的语言符号表达。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全国“两会”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关键时刻举行的。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运行的主要形式,“两会”既体现了固定的程式,又具有在当前政经状态下鲜明的主题和针对性。根据这一特点,今年的“两会”报道,既在导向、规格、规模上体现“两会”的一贯风貌,又要根据会议主题的与时俱进,突出重点,彰显新闻之“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