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卫视频道遇到了新一轮优胜劣汰的较量。卫视的发展已经进入品牌竞争阶段,开拓创新,打造个性化品牌栏目,凸显频道特色,是提高卫视频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寻求突破,树立创新典范 (一)选择突破口自首家卫视开播到现在,中国的省级卫视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卫视频道急剧增多的筹建阶段,此时的卫视节目以整合本地地面频道节目为主,少有自办节目,频道的地域性色彩较浓。第二个阶段是内容为王阶段,部分卫视频道开始打造自己的节目,比如东南电视台等频道,凭借自己的优势节目迅速在全国打开知名度。现在已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品牌创新阶段,各卫视频道开始意识到节目品牌精品化和个性化对频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东南卫视综合分析判断第三阶段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的优势,决定独辟蹊径,把新闻制作列为品牌创新的试验田和突破口,《海峡新干线》栏目于是应运而生。 (二)确定突破点卫视新闻节目一向难办。一方面, 省级卫视作为各个省对外宣传自己的主流频道,承担着地方政府新闻宣传的“喉舌”功能,省级卫视必须编播大量的地方新闻,这就使得大多数卫视频道的新闻地域色彩较为浓厚;另一方面,观众往往是根据兴趣和需要来决定收视节目的,而大多数地方新闻  相似文献   

2.
现代传媒的竞争已经进入品牌经营时代,而电视产业竞争的实质是“内容为王”。一个媒体的地位和影响取决于它有几个品牌频道,而品牌频道需要品牌栏目做支撑和保障,品牌栏目的核心就是品牌节目。竞争之下,打造电视品牌节目至关重要,这就必须强化品牌经营意识,透析新环境下的节目发展趋势,从提高节目质量的核心入手,通过科学有效的市场运营策略,努力构建、强化、创新和维护品牌节目,乃至塑造精品栏目、王牌频道的新形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电视包装全称电视品牌形象设计与策划,它是对电视台的频道和栏目的整体形象进行外在的形式要素上的一种强化。随着市场的发展,每天数以千计的节目,使电视成为一个庞大的超级市场,在这种媒体过剩的背景下,电视进入了品牌时代,频道包装已经成为频道参与品牌竞争、增加广告收益、提高盈利能力的有力武器。频道包装被视为树立频道整体形象,彰显频道风格特色,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为适应电视媒体发展规律和观众收视需求,根据节目具体内容和频道特点,采用鲜明的节目形式,对频道进行整体介绍和宣传,并对节目内容进行精心编排和美化。电视包装主要分为频道整体包装、频道栏目的包装。电视包装还可以使用个性化的音  相似文献   

4.
电视调解,作为我国社会管理创新与媒体发展变革有机结合的产物,牢牢植根于我国民生新闻的热土,并以上海娱乐频道《新老娘舅》为发端,以江西卫视《金牌调解》的成功为爆发点,逐渐掀起了我国电视调解节目发展的热潮。深圳都市频道《第一调解》、北京科教频道《第三调解室》、辽宁卫视《复合天使》、湖北卫视《调解面对面》等大批电视调解节目纷纷涌现。其中,深圳都市频道《第一调解》虽然并非电视调解节目的首倡者,但其以敢闯敢试的勇气,通过理念、模式、管理等全方位的创新创优,迅速赢得了深圳观众的关注和喜爱,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就实现了平均收视率近3、收视份额超过10%、同时段本土收视排名第一的喜人成绩,不仅为深圳都市频道打造出了新的品牌节目,而且开创了我国电视调解节目创新的“深圳现象”。  相似文献   

5.
施冬 《视听界》2011,(6):46-47
2011年5月,江苏城市频道《万家灯火》节目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全国十大创优创新节目”,成为江苏广电总台以及全国地面频道惟一获此殊荣的节目。这是《万家灯火》近年来持续不断塑造节目品牌、提升节目品牌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频道专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电视竞争在多频道竞争时代更多地表现为同质竞争,即相同或相近定位的类型化频道之问的竞争。目前电视媒体市场的现状,传受众感到“有节目,无频道”即品牌节目给观众留下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作为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标志性的品牌频道,各界对纪录频道的关注焦点已经从“新频道”转移至“好口碑”和“好节目”.本文试从四个方面解析了央视纪录频道在品牌建设与传播上的多项创新.  相似文献   

8.
修行与探索:央视纪录频道的元年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盘点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2011年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频道品牌塑造、节目内容生产、运营机制创新和国际传播合作等四个方面,梳理了纪录频道开播元年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电视、互动电视、移动电视相继启动,城市频道的发展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创新节目样态、丰富节目内容、提高节目质量固然是城市频道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巧妙的频道节目编排策略也是出奇制胜、提高收视、扩大频道社会影响力的一大法宝。  相似文献   

10.
《河北广播》2008,(2):I0001
为进一步提升和扩大河北广播的引导力、影响力及核心竞争力,3月11日和14日,河北电台分别举办了频道发展和频道经营高层论坛。这是深化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论坛涉及广播的专业化、类型化,资源共享与资源整合,频道定位与节目创新,品牌建设与频道发展,广告和经营等影响广告媒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再掀高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调查显示,在国内电视市场上,综合频道总体收视率呈下滑趋势,而定位准确、节目制作精良的专业频道收视率呈上升趋势。事实说明,频道专业化代表了电视业发展的方向,也是中国电视在新世纪实现体制创新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2002年,是北京电视台实现频道专业化播出的第一年。这一年,我们用频道的专业化带动栏目和节目的精品化,以栏目和节目的精品化打造专业频道品牌,树立专业频道形象。一批老名牌栏目经过改版和创新焕发了新的光彩,一批立得住、打得晌、传得开的  相似文献   

13.
电视业的发展和受众市场的变化使得电视频道专业化成为必然,频道专业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专业化频道不够专业,定位模糊,这对频道的品牌经营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本文试以Mbox合肥电视台影院频道为例,通过对频道的品牌定位、栏目设置、受众分析来探讨电视专业化频道应如何经营。专业化频道应该有鲜明的定位,找准市场,找准目标受众,提高节目质量,才能取得较好的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媒体间的激烈竞争,我们的传媒比任何时候都有更为强烈的发展意识危机意识。面对“媒体大战”,各电视台纷纷“上星”,专业频道不断增多.各类节目层出不穷。如何面对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吸引更多受众的目光,锁定自己的频道、栏目.已成为各电视媒体关注的焦点。而强化精品意识,大力实施精品工程.不断提高宣传水平和节目质量.实施品牌经营,已成为电视业界竞争的必然趋势和选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的调查显示,在国内电视市场上,综合频道总体收视率呈下滑趋势,而定位准确、节目制作精良的专业频道收视率呈上升趋势。事实说明,频道专业化代表了电视业发展的方向,也是中国电视在新世纪实现体制创新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在新闻宣传“品牌年”建设活动中,精心培育品牌栏目、品牌频道.重点活动,重点节目、品牌主持人这“五朵金花”.全面推进品牌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批视听率高,美誉度好,影响力大的优秀节目和活动,为集团做大作强广电宣传,不断拓展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李刚 《视听纵横》2007,(1):22-23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在新闻宣传"品牌年"建设活动中,精心培育品牌栏目,品牌频道,重点活动,重点节目,品牌主持人这"五朵金花",全面推进品牌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批视听率高,美誉度好,影响力大的优秀节目和活动,为集团做大做强广电宣传,不断拓展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打下了雄厚的基础。本文从"高端谋篇,整体布局""五彩缤纷,高潮迭起""提升内涵,凸现价值"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在现有的电视频道资源条件下,以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从而使节目内容能较为集中地反映某些特定领域的需要, 是实行频道专业化的目的所在。专业频道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两个特征是:频道节目内容的定位专一和目标观众对象的分众化。在当前电视媒体的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进程中,频道专业化愈来愈凸现出重要意义。一、频道专业化是电视业自身发展的产物我国的媒体,不但面临着国外媒体的激烈竞争,还面临着不断加剧的国内媒体之间的竞争。人才缺少、节目制作能力不足、雷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非常迅速,在这样的情况下地面频道未来该如何发展成了很多电视人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地面频道的发展途径,分别是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形成特色化频道、不断强化大型活动营销、借力推广,扩散造势影响。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希望能够为以后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电视频道在节目内容上的专业、专一、专注,为频道细分了观众市场,也赢取了大量广告客户"有的放矢"的广告预算。但是,频道在"专业化"发展进程中也遭遇了许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众多频道在节目内容和节目形态上的同化或相互模仿复制,给这些频道的长线发展带来了巨大阻力,甚至成为频道的生存危机。正如一种商品的物理功能与属性容易被模仿,而品牌赋予它的附加值却不能复制一样,从频道内容到节目,被模仿不可避免,只有独特的频道品牌才是唯一的、具有不可复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