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阐述了配气相位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说明了车用发动机对配气相位的要求及采用可变气门驱动机构的优点.着重介绍了本田公司的可变气门驱动机构VTEC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2.
基于发动机上装载的液压连续可变气门机构,设计并开发了一套气门运动特性的测试系统,能够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实时测量气门位移及开闭时刻。该测试系统主要包括了气门位移测量组件、曲轴信号测量组件、数据采集卡以及LabVIEW软件测试终端。气门位移测量组件能够实现测量气门位移;曲轴信号测量组件可实现检测压缩上止点信号;数据采集卡同时采集气门位移测量组件和曲轴测量组件的信号并通过LabVIEW软件终端进行显示并读取气门位移以及气门相位的信息。通过测试验证了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并利用该系统进一步测试了发动机运转工况下气门位移、开启持续期、气门落座速度的气门运动特性。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能够在发动机运行工况下实时准确地对气门运动特性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3.
运用案例分析来介绍汽车发动机气门正时系统中最常见的故障之一的车载诊断系统判定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信号不可信,用两则案例呈现出车载诊断系统判定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信号不可信的两种典型情况,便于理解汽车故障自诊断系统的两种典型的故障判定逻辑,有助于对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和故障排除操作。  相似文献   

4.
能源与环境问题是目前汽车工业所面临的问题,为了提高汽油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本田汽车公司设计出可变配气相位,即I-VTEC系统,改变了传统发动机中配气相位固定不变的状态,在分析本田I-VTEC系统气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介绍新一代I-VTEC发动机.  相似文献   

5.
普通自然吸气四冲程发动机工作时,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时刻并非恰好是活塞处于上、下止点的时刻,而是利用气流的气流动量惯性,气门适当提前点开启,延迟点关闭.此类发动机配气相位是固定不可改变的.为了使发动机充气量足、排气彻底,能够适应行驶过程中发动机不同的工况.通过适时改变配气相位,延长、缩短进、排气的时间,以达到进气充足排气干净的要求,提高发动机转矩和功率.  相似文献   

6.
章在分析传统配气机构固有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案即电-液控制配气系统,该系统由计算机根据发动机工况的要求控制一套液压装置来驱动气门,使之按一定的次序即时、准确地开启和关闭,配气相位完全由发动机工况决定并能随工况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使配气相位始终处于与工况相适应的最佳状态,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利用BOOST软件建立一款自然吸气四缸汽油机的仿真模型,可变气门正时汽油机通过可变液压气门机构实现进气门开启持续期和进气早关角的连续可变.将实测的气门运动数据按照不同的负荷要求输入模型,由于取消了节气门,进气节流阀R1取值为1.进气早关角依次设定为原机进气晚关角之前的6~56°CA,以10°CA为一间隔,研究不同转速下的充量系数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可变正时汽油机低速时,选择较大的进气早关角可避免进气倒流,高速时选择较小的进气早关角可充分利用过后充气,兼顾了高低速工况的进气性能.根据传统汽油机和可变正时汽油机负荷调节方式的不同设定两种仿真模式,传统汽油机配气定时固定不变,进气节流阀R1取值0~1之间某值以模拟不同的节气门开度,可变正时汽油机输入不同进气早关角的气门升程数据,匹配两种模式下的平均有效压力值相同,对比不同转速下泵气损失随负荷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可变正时汽油机相比于传统汽油机对降低泵气损失有明显优势,低转速小负荷时改善程度最明显,最多可降低泵气损失约49%;高转速大负荷时改善程度最弱,全部实验工况下平均降幅约为34%.  相似文献   

8.
孙万宝  董桂周 《考试周刊》2009,(28):165-166
本文针对校对陌生的发动机气门间隙四难题.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帮助读者从容校对陌生发动机的气门间隙。  相似文献   

9.
气门间隙的检查和调整是发动机保养和维修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间隙调整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功率的大小。本文介绍一种利用发动机工作循环表来分析确定可调间隙气门的方法.较以往的方法更直观、更容易理解和操作。  相似文献   

10.
在内燃机中,废气残留比例直接影响气缸内气体的燃烧状态,进而影响发动机的排放、动力性和经济性。可变气门正时技术(VVT)可通过调整气门开闭时间实现气缸内的废气再循环(内部EGR),从而控制燃烧气体内的废气比例。分析了气门的结构、物理过程以及气门处的气体流动过程,建立了不同气门开闭时刻对应的废气残留比例动态模型,并搭建仿真模型,分析各个物理参量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摩托车发动机汽缸头,是由气门阀座与气门配合起密封作用的,如果气门阀座和导管孔加工不良,会导致燃烧室压力不足、汽油燃烧不充分及气门积碳等诸多问题。图1为摩托车气门阀座示意图,它由导管孔和阀座组成,其中阀座处有3个倒角,  相似文献   

12.
气门弹簧是内燃机配气机构中气门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确保气门组件的正常工作。为对某柴油机气门弹簧工作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和疲劳寿命进行研究,利用MSC.Patran有限元软件对气门弹簧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气门弹簧在各种工况下的应力分布情况,然后对其进行模态分析以检验共振情况,校核分析结果和设计要求。运用ADAMS对配气机构进行动力学仿真,导出了疲劳分析所需要的载荷谱。然后运用疲劳分析软件Fatigue对气门弹簧进行疲劳寿命分析,评估进、排气门弹簧的疲劳寿命。最后搭建气门弹簧试验台架,进行试验研究,验证疲劳寿命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气门间隙是气门杆尾端与气门摇臂之间的间隙,是为配气机构零件受热膨胀留出的余地。气门间隙过小,则易造成发动机工作中漏气、功率下降以至于不易起动;若气门间隙过大,则会引起发动机吸气、排气不畅,缩短发动机使用寿命,还会带来不正常的敲击声。因此快速迅捷地调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了本田发动机VTEC可变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系统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传统非可变配气正时的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固定式单向阀.将该阀安装于发动机气缸体与化油器之间,在中低转速下可阻止已进入发动机气缸内的混合气发生倒流现象,从而能有效地降低传统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介绍了单向阀簧片的3种运动形式和对应的影响因素,分析了簧片的设计要求,重点研究了簧片的运动规律,建立了所设计的单向阀簧片的运动微分方程式,并运用Matlab编程求解出簧片的理论固有频率,为单向阀的簧片的形状和限位板高度等的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AVL-BOOST建立EQ486汽油机的仿真模型.传统汽油机通过改变节流阀参数调整不同的节气门开度以满足不同负荷要求.可变正时汽油机节流阀无节流作用,将实测的气门升程数据按照不同的负荷要求输入仿真模型,选择不同的升程数据来满足不同的进气量以模拟负荷的变化.首先在同一转速下要求两种负荷调节模式下的进气量相同,这样才能保证缸内压力计算及进气仿真的精确性.可变正时汽油机通过改变进气门早关角来控制进气量,对不同进气早关角下的缸内压力变化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选择不同的气门运动规律控制进气量完全可以取代传统汽油机的节气门来调节负荷.其次保持同一转速设定不同的充量系数值,对两种负荷控制方式下的泵气损失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变正时汽油机在取消节气门后,进气过程中的节流作用大幅减弱,有效降低了吸气过程中的泵气损失,并且改善趋势随着充量系数减小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四冲程发动机保养速度 ,采用二次调整法调整全部气门间隙。提高工作效率。检查调整气门间隙 ,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气门挺杆底面落在凸轮基园上 ,即气门间隙值准确时 ,气门处于全关闭状态。现以东风EQ6100—1型发动机为例 ,可以从它的工作循环表和配气相位 ,确定可调气门。东风EQ6100—1型发动机工作循环表如下所示 :工作顺序为1—5—3—6—2—4;配气相位为 :进气门开启提前角α=20°(曲轴转角 ,下同)、进气门关闭延迟角β=56°,排气门开启提前角γ=38.5°、排气门关闭延尽角δ=20.5°。顺时针摇…  相似文献   

18.
基于AVL-BOOST软件,建立了发动机的倒拖计算模型,将模型与原机充气效率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采用直接控制气门运动达到取消节气门的目的,通过计算无节气门发动机缸内压力,得出了进气过程泵气损失的变化;与传统节气门发动机对比,证实取消节气门能够有效地降低泵气损失.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一种新型凸轮-电机控制气门配气机构的基本工作原理,对其空间凸轮型线进行了设计计算,并对该系统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一种新型凸轮-电机控制气门配气机构的基本工作原理,对其空间凸轮型线进行了设计计算,并对该系统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