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育,学校的育人之魂。大多数学校都很重视德育工作,将德育摆在各项工作之首。然而值得深思的是:我们从学生自进小学起一路"德育",学校德育工作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什么印记?在成长的季节里,我们需要静待花开,需要给学生的成长留下时间、空间,需要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内心与灵魂,更需要将学生一刹那的感动和触动铸成德育成长的印记。德育不仅仅是当下,更是未来。让我们德育为学生成长留下一种关怀,一种习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让德育为学生成长留下坚实的脚印。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85):17-18
初三作为一个考高中的关键阶段,是莘莘学子在备考时重点担心的一个环节,随着考高中带来的备考压力,初三学生在学习阶段将赢来更大的挑战,而如何有效提高初三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是攻克来自数学的重大压力,是每个初三学子所需要重点思考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就如何有效提高初三学生在数学复习中自主分析试卷的能力而展开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3.
正曾经,看电视之后,我经常感慨:"陈旧!老套!一点创意也没有!"然而,去年以来,《中国好歌曲》《最强大脑》等节目却常让我流下感动的泪水。虽然选秀节目曾备受诟病,但它们将评判标准定位为草根、原创等后,仍然广受观众青睐。同样,我国中小学德育评价也呼唤生命的活力,需要闪耀生命的光亮。德育评价是一种期待。任何评价都会确立比较明确的目标,即通过评价的正向导引,让评价对象达到评价所期待的目标。德育评价的期待,具有生命的元素。有的地方和学校评选"阳光少年""美德少年",就是期待学生心地善良、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教育学生不能光靠班主任,还需要各学科老师的共同努力。因此我经常在语文课上,抓住一闪而过的灵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我想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语文是一门情感饱满的学科。正因为它的非凡魅力,语文老师才能在施教的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让我接触到这些稚嫩可爱的灵魂,适时对他们进行德育渗透。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德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王娅霜 《教育探索》2008,(11):108-109
学生自主德育日益受到高职院校的关注。开展学生自主德育应该做到:明确德育对象,分层次制定德育目标;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发展于日常学习生活中;重视学生德育评价,以评价推动德育实践;形成拉动机制,实施评价调控案例化。在自主德育活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是:增强德育互动,整合学校德育资源优势;学校辅助实施,实现三个转换,抓好四个依托。  相似文献   

6.
小学德育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学会过道德的社会生活。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离开生活实际,德育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回归生活是小学德育的必然选择。关注生活,注重人在生活中的动态生成过程,这是德育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对生命的尊重。关注生活,德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关注生活,德育方可绿意盎然,生机无限。关注生活的需要【案例】课间,我刚要走出教室,罗蓉同学跑过来,匆匆塞给我一封信,然后跑开了。展信一看,一行行娟秀的字迹跃入我的眼帘:尊敬的秦老师,我是鼓足勇气给您写…  相似文献   

7.
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学生的素质结构组成提出新的要求,善于合作、交流和学习是不断适应和发展的前提。信息化社会、首都教育的发展和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当前首都区域教育发展面临的大背景。在这一背景下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也需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创设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新环境。东城区作为北京市教育先进区和教育改革实验区,深受各级政府的指导和关怀。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充分挖掘新时期德育内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和德育资源观,结合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环境,在德育管理、德育活动设计、德育资源建设、德育课程建设和德育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卢春梅 《教育导刊》2002,(10):10-12
传统的德育模式,只把学生看成是教师"教"的对象,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的情感需要和道德内化.学生由于缺少参与,缺乏深入实际的道德体验,因此对外部的道德规范要求难以唤起共鸣,以致无法从内心里真正领悟到做人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数学作为中职院校的教学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和关键。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渗透德育。在中职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和概念,还需要结合数学中相应的人文知识,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以人为本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中职数学课本进行研读,提出多种德育渗透方式。  相似文献   

10.
自主德育——学校德育的有效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往往习惯于抱着一种对学校德育的高期望,却往往忽视德育对象的存在,忽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结构.事实上,学生不是被教化的物品,而是未成熟的具有主体意识的人.所以,我的观点是:自主德育,是实现德育目标,培养现代合格公民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德育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1.
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德育是核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德育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德育为核心,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建设一个现代的文明社会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主要靠学校,学校是德育的主战场,课堂是主渠道.如何发挥语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我认为,应该以语文教材中的  相似文献   

12.
张标 《教育探索》2001,(11):80-81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是拓展德育空间,获取德育实效的重要措施。构建校外德育网络,努力完成德育任务,对于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建立校外德育网络是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来自学校,而且来自家庭和社会。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不能只把学校教育当作德育的惟一渠道,而应该运用系统论的原理,把各种教育途径合理地组合,形成德育网络。德育网…  相似文献   

13.
德育艺术就是教师将自己受到感动的典型事例拿来感动学生;德育艺术就是用坦诚坚持实事求是,使学生愿意从讲述者的体验和语言吸取真理和力量的艺术;德育艺术就是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的艺术,自己睡着了,是叫不醒别人的.  相似文献   

14.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形式的改革显得愈发重要。通过多年的德育实践,并结合我校实际,我认为中学阶段实行分层次、递进化形式的德育,符合现阶段我国教育规律和客观要求,能有效地对学生渗透德育内容,实现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德育中,“想要德育干什么”与“德育能够干什么”似乎总是有些差距。我们往往习惯于抱着一种对学校德育的高期望,却忽视德育对象的未成熟性,忽视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结构的差异性。事实上,学生不是被教化的物品,而是未成熟的具有主体意识的人。多年的德育实践中,我们认识到,通过学生自主道德培养,实现学生自我发展,是实现德育目标、培养现代合格公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面对新课程,我们感到学习的方式变革,期待德育教育资源的丰富,以满足时代给予我们责任的要求;聚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感叹当前教育环境的不良,呼唤优质德育资源出现,以符合当代中学生生理、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审视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着眼学生未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要优化德育资源,挖掘德育内涵,才能打造成功德育。一、正确引导,优化网络德育资源。通常我们怨叹网络的飞速发展给学校德育带来巨大的冲击,教师憎恨网络干扰自己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家长渴望回避网络对学生成绩的负面影响,然而学生喜欢网络,因为网络给他们无…  相似文献   

17.
冯全军 《中国德育》2004,(2):47-47,26
学校的德育一般分四个层次,第一是养成教育,第二是情感教育,第三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道德教育,第四就是理想和信念教育。德育工作者要面对全体学生,而每一名学生对德育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我以前往往不自觉的总是围绕后进生开展班级德育工作,忽略了其他大多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不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无视学生主体,单纯采用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灌输为主要手段。近年来“德育同归生活世界”逐渐成为德育理论界的共识,然而生活实践中如何实现德育回归?回归的道路上学生遇到了什么?又是什么促使学生在生活世界中提升了思想道德水平?这些问题的答案都需要从生活实践中寻找。“龙蛋行动”给了我这样一个深入研究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正丰富的地方本土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宝贵资源,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的主阵地,是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平台。近几年,我校充分利用本土德育资源,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养成道德习惯,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信念,继而内化为自身素质,收到良好效果。1.心灵碰撞,催生感动。本土德育能使学校德育生活化、形象化,使德育内容由空洞变为充实、由陈旧变为鲜活、由死板变为生动,能使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场景入手,触及灵魂,催生感动。在井陉县,"好人韩金贵"的事迹有  相似文献   

20.
自主德育的核心就是要求教育者转变思想,与学生换位,教师从管理转向服务,学生从边缘走向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认同现行的德育目标,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目前,我国学校的传统德育的时效性不强,存在局限性,表现为:一是忽视学生作为道德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过程中倾向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单向灌输、刻板说教,而无视受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