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的事物都有精确性和模糊性两个方面,其中精确性是相对的,而模糊性则是绝对的。语言也是如此,既有精确性的一面,也有模糊性的一面。汉语更是  相似文献   

2.
模糊语法学的研究落后于人类在智能领域的研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人类没有对语言现象进行更深层的探索,其次就是没有抓住模糊语法学的根本属性,因而止步于表面研究。人类所运用的语言都具有模糊性,所谓的语言模糊性(又称模糊语言)就是对于自己表达的意思没有精确性,只是表达出了你所要表达意思的边缘。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对于事物的模糊认知反映到人类所运用的语言当中就形成了语言的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在互相交流时,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区别开来就是使用了语言的  相似文献   

3.
模糊性语言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写要讲究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无论是叙事、状物、抒情、描写,都要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然而由于客观事物不间断的矛盾运动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复合、转化等复杂关系,记者有时难以确定地把握某些事物的性质、范围,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应用模糊性语言。什么叫模糊性语言?模糊性语言是相对于精确性语言来说的不精确性语言,是模糊性思维方式的物质外壳。大千世界,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不少客观事物之间的界限并不都是清晰的,有的呈现出模糊现象。模糊性事物和现象反映到头脑中便是模糊性思维。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  相似文献   

4.
大千世界万事万物,不仅存在精确性,而且还存在许多模糊性。作为对客观事物进行真实反映的新闻报道,要反映事物的模糊性,不可避免的需要运用模糊语言。运用好模糊语言,对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和社会效果有重要作用。就电视新闻而言,模糊语言主要是指视觉模糊语言,即所拍摄的画面不稳定、不完整、不清晰,以及编辑时用特技制作的模糊效果。从常规、通用的拍摄要求上说,这是错误或低水平造成的现象,但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里,这种模糊效果往往比稳定清晰的  相似文献   

5.
准确性是新闻语言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是,准确性不等同于精确性,精确语言可以实现准确性,模糊语言同样也可以实现准确性.模糊性语言的使用在新闻报道中是不可避免的.模糊理论能够解释新闻语言中模糊性词语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在新闻报道中适当地运用模糊性表达方式,有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范铮 《档案管理》2015,(6):20-22
精确性是立法语言的灵魂,也是立法者遵循的主要立法原则,但是在法律文本中模糊语却经常出现.文章分析了我国《档案法》中模糊语的表现形式、存在的合理性和消极性,并以《档案法》为例阐述了法律语言的精确性与模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所谓信息,即是指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定性的减少或消除。[1]而模糊信息则是以界限模糊的形式表示事物的属性和运动形态的信息。[2]其产生根源在于客观事物本身界限往往不分明,呈现“亦此亦彼”性。模糊信息在新闻内容中以语言文字、声音、画面等多种形式表现。另外,文字等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或通过特殊组合而呈现出的模糊状态也是新闻中模糊信息的组成部分。新闻作品要求以“再现”的方式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但这并不等于说它排斥模糊信息。模糊信息由于自身的特性,一定情况下能够在新闻宣传中发挥特殊作用。其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种:一、准确反映事实准确与模糊并不矛盾,因为模糊不等同于含糊其词,模糊信息同样可以做到准确反映事实,而准确性“在另一种情况下也可以容忍一定的模糊性”。[3]比如进行经济预测性报道,常常有“将进一步增长”、“有成为下一个泡沫的可能”之类的模糊用语。某些时候,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事物发展的随机性及记者主观认识上的局限性使记者只能运用模糊信息来达到相对准确,这应该是可以被“容忍”的。另一方面,既然事物的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只有把这些事物的模糊信息“还原”到新闻中,才可以确切反映事实,达到真实性原则的要求。例如,在美国观察...  相似文献   

8.
模糊信息在新闻宣传中的特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信息,即指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定性的减少或消除。而模糊信息则是以界限模糊的形式表示事物的属性和运动形态的信息。新闻作品要求以“再现”的方式真实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但这并不等于说它排斥模糊信息。准确与模糊并不矛盾,因为模糊不等同于含糊其辞,模糊语言同样可以做到准确反映事实,而准确性“在另一种情况下也可以容忍一定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9.
所谓信息,即是指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定性的减少或消除(1)。而模糊信息则是以界限模糊的形式表示事物的属性和运动形态的信息(2)。其产生根源在于客观事物本身界限往往不分明,呈现“亦此亦彼”性。模糊信息在新闻内容中以语言文字、声音、画面等多种形式表现。另外,文字等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或通过特殊组合而呈现出的模糊状态也是新闻中模糊信息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张琨悦 《新闻窗》2010,(2):55-56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模糊现象、模糊概念、模糊判断、模糊推理等是把握世界本质和规律的一条重要途径。写作新闻稿件,对语言最基本的要求便是准确,然而,在特定语境环境中.模糊语言有精确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众所周知,客观事物不仅仅具有精确性特征,还具有模糊性特征。比如.在经济领域中,一个企业生产条件的好坏,生产能力的强弱,设备先进与落后,产品的优劣等,常常很难将其作精确的表述,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社会生活中,模糊现象是大量存在的。人类所能明晰把握到的只是宇宙中很少的一部分,而大部分都处于混沌模糊状态之中。反映到人类认知和把握世界的方式——语言当中,也必然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模糊概念的大量存在以及许多逻辑思维所不能维系的环节。正如康德所言:“在自然  相似文献   

12.
徐烨 《新闻传播》2010,(4):83-83
新闻作品要求以再现的方式真实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而在新闻报道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类似于"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取得‘较好效果"这样的语言,被我们认为是模糊信息。某些时候,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事物发展的随机性,以及记者主观认识上的局限性,使得记者只能运用模糊性语言来达到相对准确,而有些时候,模糊性语言反而可以达到精确语言所达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一般地说来,新闻是忌讳模糊语言的,业界有不少人士批评说“近日”、“前不久”、“日前”、“大约”、“左右”等模糊语言不应该出现在新闻报道中。批评讲的确实有道理,因为新闻讲求的是事实的真实性、客观性,讲求的是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有的时候还需要讲求精确性。  相似文献   

14.
刘剑波 《现代传播》2005,(5):132-133
一、传播特性研究应该迈出新的一步大众传媒是统一的传播大家族,这一族系中的各个媒介既有共通的一面,又有异质的一面。用中介理论来说,它们共通的一面就是亦此亦彼的中介区幅,而各自不同的一面,则是非此即彼的两极(或多极)质点。例如报纸的传播特征被定型化之后,广播的传播特性便大量重述了与报纸相通的许多特性。同样,对电视和网络传播的特性研究,也经常照搬此前的媒介特性。虽然在这些论述之后,也强调了它们自身的特点,但严格来说,它不符合探讨事物的本质特性与规律,因此是很不科学的。其主要弊端是直接形成了特性研究的模糊性,以及由此…  相似文献   

15.
什么叫模糊语言?所谓模糊语言,就是由概念外延不确定的模糊词语(如“大”、“小”、“长”,“短”、“好”、“坏”、“善”、“恶”等)构成的语言。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早就说过:“人类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模糊语言。不可能处处使用精确语言代替模糊语言”。这是因为人类生活、人的性格和感情都县有模糊性,表现和描写人类生活、人的性格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传播崇尚准确语言,这似乎人所共知。然而,新闻传播并不全用准确语言,还用相当多的模糊语言。那些所谓的准确语言,也只不过是模糊性较小一些。对于新闻中的模糊语言,有些人还存有偏颇之见。因此,探讨新闻的模糊语言问题,对于正确认识新闻传播中的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控制论专家L.A.Zadeh教授创立模糊集合理论以前,精确方法一直是人类描述世界的唯一方法,这也就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广告创作思维定势:广告要准确、清楚、明白,广告表现必须力求精确。其实,这种认识是完全建立在精确性和有意义性是一致的假设之上的。而现实的情况是,把复杂的模糊事物人为地精确化,势必降低所用方法的有意义性。精确方法并不是唯一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是能够如实反映事物本来面目,按事物自身的规律处理问题的方法。广告创作,既需要精确方法,也需要模糊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宁 《云南档案》2009,(8):48-49
档案现象存在着精确性和模糊性。经研究表明过分的精确会使结果模糊,适当的模糊反而精确。通过对模糊数学的分析,探讨其在档案学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认识复杂的档案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控制论专家L.A.Zadeh教授创立模糊集合理论以前,精确方法一直是人类描述世界的唯一方法,这也就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广告创作思维定势:广告要准确、清楚、明白,广告表现必须力求精确。其实,这种认识是完全建立在精确性和有意义性是一致的假设之上的。而现实的情况是,把复杂的模糊事物人为地精确化,势必降低所用方法的有意义性。精确方法并不是唯一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是能够如实反映事物本来面目,按事物自身的规律处理问题的方法。广告创作,既需要精确方法,也需要模糊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论模糊广告     
孙文清 《新闻界》2008,(2):122-125
模糊广告是相对精确广告而言的,它不是含糊不清的广告,也不同于歧义广告。模糊广告所研究的模糊性包含了客体的模糊性、认识的模糊性和方法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