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晶 《青年记者》2020,(11):107-108
五四时期学生联合会、社团创办的《少年中国》《新潮》《南开日刊》等报刊将思想宣传同群众运动、政治斗争相结合,成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载体.而学生报刊的发刊词,则以简洁的文字体现了报刊的时代背景、宗旨和传播取向,以此看待五四运动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可以发现其何以传播及如何传播的路径体系.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刘少奇被誉为"党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延安时期,刘少奇作为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重要组成成员,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同各种不正确的思想、路线及主义做斗争,为党的事业顺利开展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原宙 《东南传播》2022,(2):40-43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西欧,19世纪中后期在欧美的广泛传播中,其影响力与日俱增。出于斗争的需要,国际工人运动组织和工人政党的革命家、理论家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书报刊物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力武器,同时始终与错误思想思潮作斗争也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力与吸引力。回顾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在欧美的传播,这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传播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需要我们在传播主体、受体、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去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图书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推动马克思主义图书大众化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力武器,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有效工具,有利于促进基层马克思主义者成长.本文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图书出版发行现状,解析马克思主义图书大众化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从形式、内容和出版宣传等方面探寻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5.
近十多年来,在新闻领域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几起几落,特别是经历1989年的激烈交锋之后,更加丰富和发展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 历史表明,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从“五四”时代的萌发,经过革命战争年代的成长和壮大,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系统化,改革开放时期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历程、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毛羽琪 《今传媒》2016,(2):60-61
从中央苏区时期开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逐渐在人民群众中传播,并且逐渐向共产党组织传递开来.为了争取更多的人民群众投入战争,最终实现革命胜利和人民自由,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党政府在中央苏区借鉴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同时紧密的结合实践,在中央苏区组织了很多重要活动,例如读马克思重要文献、创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逐渐形成中央苏区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本文以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的实践历程为出发点进行研究,以期给当代中国新闻的发展提供一些现实经验.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根据其所处时代实际斗争的需要,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客观规律的科学概括与总结,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闻传播领域的集中反映和体现。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导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继承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光荣传统的需要,也是新闻工作者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的需要。有人提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奠基者和创立者都已离开了我们,一些新闻观点大都是针对当时政治斗争和新闻工作的实…  相似文献   

8.
近十多年来,在新闻领域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几起几落,特别是经历1989年的激烈交锋之后,更加丰富和发展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 历史表明,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从“五四”时代的萌发,经过革命战争年代的成长和壮大,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系统化,改革开放时期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历程、实践的基础、理论的体系、鲜明的特性、优良的传统和现实的优势,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坚韧的战斗力。 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和从事新闻工作的卓越代表人物,以他们的实践和论述,都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非洲化与非洲社会主义实践是世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洲人民探索发展道路的一次有益尝试。马克思主义在非洲的传播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条件,不仅符合世界反帝反殖斗争的历史潮流,而且契合非洲国家谋求民族独立解放的现实需求,残暴殖民统治促使非洲人民日益觉醒和英勇反抗为马克思主义在非洲的传播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与此同时,非洲特有的传统价值观包括乌班图思想、黑人性、泛非主义等与马克思主义气质相符,为马克思主义在非洲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非洲化与非洲社会主义经历了兴起、高潮与低谷的跌宕起伏,向世界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非洲的生动实践,马克思主义在非洲的传播也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虽因内外缘由导致非洲社会主义的实践被搁浅,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随着非洲大陆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中非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互鉴的不断深入,非洲社会主义新探索呈现诸多亮点,马克思主义在非洲再次受到青睐。  相似文献   

10.
150多年前,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以他们的不朽著作<共产党宣言>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指导世界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将其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而且创造性地将其理论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和世界能够不断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传媒视点     
《青年记者》2020,(12):4-5
舆论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政治活动始终伴随着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报刊活动。他们不仅为报刊撰稿,还自己办报办刊,运用报刊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组织革命斗争、指导社会实践,创立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推动网络空间成为意识形态斗争和舆论争夺的主战场和前沿阵地。在网络视域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性、现实性、实践性和隐蔽性特征显著。网络空间中舆论场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场所,但也给予了西方意识形态进行网络渗透的空间。应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从实践和理论层面正向引导网络舆论,加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资源空间,培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话语转化。以更好地增强网民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向心力。  相似文献   

13.
孙念超 《青年记者》2012,(15):34-35
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通过通俗化的宣传、普及和推广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知、接受、掌握,并使它转化为人民大众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内化为人民大众自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需要外力的推动,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需要"建设一支从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专业队伍".  相似文献   

14.
丰富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吴冷西近十多年来,在新闻领域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几起几落,特别是经历1989年的激烈交锋之后,更加丰富和发展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历史表明,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从“五四...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青年》周报创刊伊始,围绕中共的政治纲领确立了宣传主题,宣传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国民革命摇旗呐喊,在思想文化斗争中冲锋陷阵,为促进青年进步献计出力,引导大批有志青年走向中共倡导的革命洪流中.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3,(19):16-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变迁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寻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之路的真实写照。研究探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变迁不仅可以更精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及大众化的深刻内涵,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时代品质,还可以从实践上和理论上更加深刻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当代中国发展道路及旗帜选择所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1997,(1)
何微先生是中国当代新闻学理论巨擘,是与复旦大学新闻学教授王中先生、人民大学新闻学教授甘惜分先生等齐名的新闻思想家。他有着早年接受史学教育的深厚根底,有着数十年的新闻工作实践,有着参加革命斗争后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军事辩证法的积累,有...  相似文献   

18.
孙树橙 《大观周刊》2012,(27):21-22
目的:探论艰苦奋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义。方法:收集和查找文献资料。从艰苦奋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基础、实践成果及现实意义等三个方面全面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义。结果:详细论述了艰苦奋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义。结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对于中国快速而平稳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当代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日益重要的思想素质和精神品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实施更是具有自己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1840年,西方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古老沉重的大门,古代中国和近现代中国即由此竖起一方醒目的界碑。嗣后,中华民族经历了一场场异常激烈和振荡人心的选择与探索,追求,失败,再追求,再失败的斗争,最终在马克思主义学说指导下,以崭新的姿态,奇迹般地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经过三十多年曲折坎坷的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又一次  相似文献   

20.
张养志 《科技与出版》2021,(10):前插1,5-20
深入系统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研究,是新时代赋予出版理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文章在对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思想观点和出版实践进行理论概括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和总结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的新发展,以期有助于出版工作者铸牢理论根基,坚定理想信念,形成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出版问题、探究出版实践的理论自觉,树立崇高的政治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