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尝试使用网络语言,甚至有泛滥的趋势。这种现象令教师和家长非常担心,他们认为,过多使用网络语言会影响青少年使用语言的准确度,限制其规范语言能力的发展。网络语言是网民在网络上的交际用语,是在社会变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语言变体,实质上,它是一种介于书面语和口语的特殊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2.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形式。现有研究过多地关注网络语言的符号意义与社会影响,而忽视了对网络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流动过程的全面理解。本文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不断流动和变化的文化现象,因此有必要从过程视角对网络语言的生产来源、流变过程和再生产结果进行综合研究。同时将青少年这一促进网络语言产生与发展的重要主体作为研究对象,从而更为客观地解释和探讨网络语言流动与再生产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网络语言运用中的"网络文体" 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仅实现了无纸办公和换笔革命等工具性的变化,由电脑催生出来的:写作实践,更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思维习惯以及语用规范.在人类语言发展史上,尚没有哪种语言的社会变体像网络语言这样引起社会各界如此高度的重视.网络文体作为网络语言的一种运用方式,在网络媒体的交流与传播实践中同样被赋予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20,(3)
<正>网络语言是依靠互联网技术发展出来的一种全新的语言形态,已经被广泛使用并引起了学界重视。学者韩凝撰写的《网络语言传播与社会效应》(吉林文史出版社2019年5月)一书探寻了网络语言研究的全新路径,与过去从语言学角度研究网络语言的修辞方式、语用特点、交际场合不同,本书从传播学和教育学等不同角度对网络语言进行分析,打开了对网络语言研究的新的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8,(6):42-49
在过往的研究中,关于网络语言的亚文化属性及青少年由此形塑的区隔、抗争、娱乐、游戏等多样和繁杂的文化身份均有了详尽且深刻的描述和分析。本研究将关注点从宏观层面的网络语言亚文化特性迁移至网络语言自身的承载机理与内容表征,着重关注青少年在"丰富芜杂、急速更新、海量且弥散"的信息洪流中如何自我面对和自我建构,涉及青少年对于网络语言的攫取、接收、模仿、创造、表达、传播等一系列过程。这其中,青少年呈现出"网感"、"刷屏"和"拒土"三个较为显著的现象。在此基础上,研究将网络语言作为一种信息时尚,呈现出区隔、新奇、转瞬即逝的文化逻辑。而青少年以"注视"的姿态,面对网络语言的流转和变迁。"注视"是一个观看动作,也是一种观看方式。具有蕴含情感、在游弋和趋同中动态切换、置于关系网络之中三个特征。"注视"横亘于青少年和网络语言之间。在对迅捷且易变的语言讯息持久且专注的"注视"中,青少年的文化身份和流动不居的网络语言一样,变化不定,不断变动。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言对青少年语言习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网络诞生之日起,就随之产生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带有明显标志的"社区"语言,有着与传统语言截然不同的随意性、混合性等特点,大多数语言形式有悖于语言规范化的原则,对我们的语言习惯有着极大的冲击。在中国数亿网民中,青少年占了绝大多数,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7.
杨芹 《出版广角》2013,(22):84-85
历经十年,网络成为人民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语言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刻影响的同时,也为语言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互联网普遍融入我国人民生活,一股关于网络语言的潮流正在兴起。由于网络语言本身所独具的魅力,其迅速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并引起了很多学者对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他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网络语言上,为寻求网络语言更好的发展前景而努力。在这一研究领域,颇为成功的是安志伟博士的著作《网络语言的多角度研究》。该书内容广泛、表达形象,颇具研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网络语言实际上是社会大众文化发生变动的一种外在呈现、传播的载体和工具,是信息网络化社会背景下的大众文化发生变化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结果。网络语言与社会大众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从网络语言中可以窥见大众文化的特征,遂以网络语言中出现的语言现象为研究对象,浅析网络语言的大众文化性,以期从文化的角度对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作出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李琳 《青年记者》2012,(18):30-31
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在给网民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语言失范现象,对此应当及时纠偏,在网络语言规范化上不断总结、归纳,为网络语言使用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平台,进而在全社会建立起规范化的网络语言大厦. 网络语言的类型和性质 (一)网络语言的类型 根据网络语言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叠音型、谐音型、符号型、词义新解、英汉结合等几类.  相似文献   

10.
全媒体时代主持人在节目创作和语言运用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积极因素是网络语言丰富和生动了主持人的有声表达,迎合了网民的喜好兼具时代感;消极因素则是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规范的冲击和混杂其中的"三俗"内容。因此,本文从网络语言的特点出发,研究全媒体时代网络语言对主持人语言的影响,并对主持人准确把握网络语言的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关于网络语言传播现状,学界有众多观点,归纳起来有肯定论,否定论、合理论和发展论四种.本文以为,应从发展进化的思维来看待网络语言的传播,从而有利于语言的生态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网络语言是指随着互联网的产生而产生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的运用在丰富现代汉语内容的同时,也给语言规范化带来了冲击.网络语言相比传统语言具有形象快捷、生动有趣、自由随意、独特另类、简洁明了、富于创新等优点,同时有的网络语言也存在一些文字差错、语法差错.在图书编校过程中,我们应在把握其特点的基础上,应用原则性、正确性、特殊性和适当性、分类应对等方面的策略来处理好稿件中网络语言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迅猛发展是信息社会到来的重要标志,它所拥有的开放、互动、自由等特点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丰沃的土壤,网络语言便是伴随着网络的兴起和普及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本文对热点新闻事件中产生的网络流行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语言本身就在经历着一个不断发展变革的过程,网络流行语鼓励创新,可以给语言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让语言文化更加丰富多姿。  相似文献   

14.
网络语言概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赵均 《现代传播》2005,(2):96-98
网络语言是一种用于网上交流的社会方言,主要由年轻人群创造和使用,具有简单直观、生动风趣的特点。大致有汉语改造、谐音变化、自由缩略、合音变化、故意使用错别字和联想造词等几部分来源。与传统语言的最大不同是体态语得到符号化的展现。网络语言词汇流变主要是造词的扩张和集中、用词的沉淀和流动。网络语言必将对传统语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的语言规范已经成为大众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从分析融媒体背景和融媒体背景对播音主持语言的挑战入手,对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的语言规范进行了探讨,认为播音主持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运用正确的语言形式、甄别网络语言内容,正确运用网络语言,更好地传播正能量,为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语言规范提供了个人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用户与日俱增,网民们为了适应网上交际创造了一种具有独特的亲和力和趣味性的“在线”流通的语言-网络语言.这种颇具特色的语言不仅在网上备受青睐,各类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纷纷采纳一些经典网络语言,以此不断地自我调适与革新,使新闻报道更具时代特征.本文将对新闻报道中使用网络语言的现象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不管你是否愿意,你已经接受着或被接受着网络语言。这是伴随着网络时代而来的一种很有意思的新语言,它散发着熠熠生辉的网络时代光芒,裹挟着巨大的影响能量,展现着创新语言的魅力,高度浓缩着网络时代的社会万象。网络语言,无疑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具有鲜明网络特色的时代符号。  相似文献   

18.
网络流行体特指在网络交际中出现的,具有特定词汇、句式或韵律特征,并表现出特定风格的网络语言形式。它是近年来网络语言中兴起的新的语言现象。网络流行体作为网民娱乐大众、宣泄情绪、表达意见的一种网络语言形式,势必会折射出这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心理,从而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相契合。本文主要就网络流行体的"调侃"功能进行分析,并进而透视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9.
近十几年来,互联网联系了千家万户,带动了网络语言的快速发展,并且迅速地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语言对社会的影响是始料未及的,这些语言的变异现象也引起了广大语言学工作者的注意,纷纷通过各种途径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取得了不少成果.山西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安志伟博士的著作《网络语言的多角度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以下简称《网络语言》)[1]为网络语言的研究园地又增添了一抹亮色.在撰写该书之前作者追踪网络语言十多年,并有多篇论文问世.这次的专著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十年磨一剑,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20.
网络语言传播与规制的多维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炎龙 《新闻界》2007,(6):29-32
网络传播的拟态环境中,网络语言作为一个特殊的语言变种,已经成为虚拟社区中的交流工具,研究网络语言的传播路径和引导策略,使其成为网络文化传播的有效渠道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