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信息时代的逐步发展,高校校报副刊出现了一些作品不大气、作品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与其他版面相比竞争力下降、后备力量不足等困境,所以我们应该紧扣网络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强化主题,结合自身特色,以个性吸引读者;提升学生的素质,办出有活力的高校校报副刊,帮助高校校报副刊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2.
王钧 《当代传播》2002,(3):37-39
作为无产阶级新闻报最初的萌芽,高校校报是中国党报群体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主流党报进行新一轮改革、走入资本运营阶段的时候,高校校报的前行却举步维艰。目前全国校报已于逾800多家。这些根植于高等院校的报纸,在面对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从实际出发,下大力气提升报纸质量、满足高校受众需求是当前开创中国高校校报工作新局面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试就校报的历史、现状及其制约因素等方面引出对校报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蔚 《新闻传播》2010,(2):65-65,67
中国高校校报在中国高校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几乎同时出现,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见证。由于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校报的质量与社会上的新闻报纸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要充分利用高校自身资源,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加强科教新闻的报道,开辟理论空间,以解决高校校报发展中的质量问题,使之更好地成为高校宣传的主阵地和重要窗口,成为教育部开展专题调研工作,成为各高校之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4.
杨洪波 《今传媒》2011,19(2):119-120
许多高校校报编辑部结合自身实际,在对学生通讯员的选拔与培养上,都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学生通讯员一般在大一、大二,刚刚熟悉新闻采写工作,在校大三、大四就要准备考研或找工作,所以,校报通讯员队伍的选拔与培养十分重要。高校校报编辑部要着重培养学生通讯员骨干,以骨干带领众多通讯员,以校报全体通讯员带动各自班级学生为校报写稿、组稿,并逐渐形成一个"传、帮、带"的制度,让每个通讯员在临毕业前,都带出几名新通讯员。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通讯员队伍的集体成长与交替。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报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之一,是高校进行舆论宣传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工具,在高校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党对新闻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高校校报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办好校报,出高质量的校报。但就目前校报的情况来看,人少工作多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再加上校报自身的特殊性,提高质量有着诸多困难。针对上述矛盾和问题,我们将视线转向在校大学生的身上,认为培养一支学生记者队伍协助办报,非常重要,而且也是切实可行的。实践证明: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进…  相似文献   

6.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培养一支强有力的学生记者队伍,这既是办好校报的重要条件,也是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运用 SWOT 原则,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分析了学生记者能力的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科学管理,提高校报学生记者能力的培养措施:规范制度,全面优化组织结构;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新闻业务水平;以学生为本,创新记者团管理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校报的育人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对大学校报育人功能的认识 新闻宣传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无疑也是校报的使命。挖掘、拓展和发挥高校校报的育人功能,取决于校报编辑人员正确的编辑思想和良好的编辑意识,两者不能截然分开;而办报人员不论何种意识,都应统一于“育人”之中。也就是说,在高校校报中,“育人意识”是灵魂、是最根本的办报理念,它应该渗透在办报的整个过程中,这是高校校报有别于其他报刊的显著特性。因此面对广大学生,校报应当成为育人的工具;面对众多学生记者,办报应当成为育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提升高校校报影响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报是报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引导校园舆论、舆论监督与沟通、办报育人、服务师生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媒体竞争,校报的困境日趋显露,高校校报如何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络,不断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好"喉舌"作用,既足高校校报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崔国军 《新闻传播》2014,(2):178+180
高校校报编辑主体性的发挥直接影响着高校校报的质量。当前,高校校报编辑普遍存在职业意识模糊,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不足等问题,主体性意识亟待增强。高校要切实加强对校报工作的重视和领导,校报编辑部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校报编辑要增强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加强学习和交流,与时俱进,主动创新,不断提高高校校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报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卢国华 《青年记者》2007,(12):36-37
传媒在社会组织结构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高校校报作为高校主流传媒,除了要履行好构建和谐校园的职责外,必须要追求自身的和谐发展,也只有在解决好自身发展中的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够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同时,高校校报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好时机。2006年6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1.
王诗根  王迅 《新闻世界》2010,(6):236-237
本文描述了安徽高校校报近年来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高校校报在推动高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的积极贡献。指出了安徽高校校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提出了对加强和改进安徽高校校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报如何改进和创新宣传教育引导工作的理念、内容、形式、方法和途径,重要的是坚持贴近青年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构建宣传教育引导工作的互动机制,突破传统的主客体模式,摒弃单一主体的观念,确立“双主体”意识,通过双向交流、互动渗透的作用提高以大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校园环境为互动渗透创设优势校报与大学生读者互动渗透客观上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地理优势。高校地域空间小,校报局限于校园一隅,读者就在身边。由于它自身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便于与学生读者保持密切的联系。二是…  相似文献   

13.
新闻标题的出新、出彩对于高校校报加强自身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当前高校校报新闻标题存在着雷同重复、冗长啰嗦、用词不妥、空泛套话等问题,需要校报新闻工作者从提高精品意识、读者意识、版面意识和学习意识四个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前,新闻改革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就报纸来说,正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但是,全国600多所高校校报却落后于这种形势,多数校报尚处在封闭性的状态,部分校报的改革,也刚刚起步,离开放型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克服高校校报固有的封闭性,把高校校报办成开放型的报纸,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所需,也是新闻改革中应该重视、解决的一个问题.高校校报的封闭性,与本身的工作业务不开放  相似文献   

15.
如今,中国大地报纸林立。小报的自身能力有限,为了生存,只有靠改革。高校校报就是其中之高校校报是高校生活的缩影。以我从事校报编辑10年的经历着,办好这张报纸,其难度是与大报不能相比的。主要是多年来她已形成了自己传统的封闭观念和工作模式/是人员少工作量大、高校校报办报人员一般在3人左右,这些人员既要当编辑,又要当记者,还要从事通联、校对、报纸发行和稿费发放等工作,有时甚至要抽调参加学校的中心工作,更增加了在位编辑人员的工作量,一是校报周期长、容量小、新闻不新、信息不通。校报少数为周、旬报,多为半月报。…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新媒体凭借着立体化传播、互动性好、容量大、时效性强等优势,给高校校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直接冲击了其在校园的主流媒体地位。因此,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高校校报必须重新找准自身定位,分析自己的优劣势,找到适合高校校报的创新转型之路,从而实现新的发展与突破,对其主流媒体地位进行巩固与加强,为我国高校校报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2002,(6)
高校校报自身特殊的运行机制决定了它不可能像社会报纸那样分工明确而精细,校报编辑除了要完成常规性的编辑任务外,一般还要兼顾采写、版式设计、校对等工作,这是校报工作有别于其他类报纸的独特之处。校报编辑在服务于校报、塑造校报精神风貌的同时,校报工作也以其自身的特殊性塑造着编辑,对编辑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泥霓 《青年记者》2017,(5):41-42
高校校报是高校实现育人职责的重要媒介.高校校报学生版的读者为青年学生,稿件内容应紧紧围绕育德、育才、育体三个方面选材,合理使用策划编排技巧,增强育人效果. 高校校报学生版发挥育人功能的优势 高校校报的职能与地位决定了它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高校校报出版周期固定,通过进宿舍、进班级、进食堂、进班车等方式,主动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高校育人的重要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19.
杨宏 《青年记者》2012,(33):57-58
高校校报作为传统校园媒体,具有纸媒的一般特性,同时还兼具着学校舆论导向和文化育人的特殊功能。多数高校校报是学校党委的机关报,是学校进行舆论宣传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工具,因此,高校校报在校园媒体中一直占据着校园主流媒体的地位。在新形势下,高校办报人应树立全新的办报理念,增强校报的可读性,充分发挥高校校报的文化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0.
强红 《新闻知识》2006,(10):72-73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传媒已成为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力量,面对新的环境和对象,创新思想教育已经成为必然。①高校校报作为党报传媒的特殊形式,自创立以来一直肩负着面向高校师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高校教学、科研和改革发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审美熏陶等重要作用,而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其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所特有的育人功能,以适应高校育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校报主体受众的特殊性要求,是校报新闻宣传工作者应积极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认为,校报要更好地实现其作为党在高校主流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