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网络信息时代,媒体肩负着新闻的发现者、采集哲、传播者的多重身份。基层是挖掘新闻的“富矿”。从2011年8月份起,江西宜春日报社根据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刊发了一批记者来自基层的报道。2012年春节期间,记者们在走亲访友的同时带回了一批散发着泥土芳香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各地发展的喜人变化,传递...  相似文献   

2.
杨帆 《新闻传播》2015,(4):33+35
我们国家和党一直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摆在核心位置上,因此,记者也需要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逐渐地走进群众当中去,走进基层里,去反映和报道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最关注的实事。但是随着记者走基层活动的深入化,我们也发现,在记者队伍中确实存在一批形式主义的记者,他们把走基层当成是一种形式,没有真正实现走基层的目的,对此,文章重点论述了摄影记者走基层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2011年8月新闻战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一大批来自一线质朴"接地气"的新闻报道获得多方好评。《孝感日报》也将一批批记者、编辑派下基层,通过现场体验式采访,深入田间地头、基层一线,与百姓交朋友,记录他们的真实生活。新闻界有一句名言:活鱼总是在最基层。在走基层活动中,我深感只有沉下身去,才有可能出奇制胜,写出有份量的新闻。活动中,我收获了一些好稿件,更重要的是对新闻的内涵、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以下,谈三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正值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之际,从中央到地方,一大批记者行走于基层的路上。记者们深入偏远山区,深入艰苦一线、深入平日里不常去的地方,既采写了大量满怀深情的鲜活新闻,又在走基层过程中加强了职业和自身修养,可谓收获多多。  相似文献   

5.
2012年8月30日,中宣部在北京举行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理论研讨会。会议认为,2011年8月起,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以来,一大批源于基层实际、内容生动鲜活、文风清新质朴的优秀作品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一大批奔走现场一线、善于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的优秀记者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6.
在转型期的基层社会,很多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超出我们的想象。要读懂并呈现给读者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基层社会,记者不仅需要理性的头脑,也需要一颗滚烫的心。记者要让自己采写的报道有温度,就必须带着感情,带着问题,深入基层,立足百姓,让自己成为一名记录者、感受者以及体验者,方能写出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新闻作品来。做有温度的新闻,才能温暖我们的读者。  相似文献   

7.
今年春节前夕,辽宁日报组织开展了记者新春走基层活动。在近20天的时间,笔者和全省驻各地记者一同行走在路上,进企业、走工地、问农户、访社区,用心去记录、去感受,用鲜活的语言、质朴的叙述采写了一批与以往不同的稿件。累计发表稿件和图片  相似文献   

8.
沈新 《新闻前哨》2004,(3):13-14
为了提高全省新闻采编队伍特别是青年记者政治业务素质,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养良好的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从2003年开始,组织省直新闻单位一批年轻的业务骨干到基层挂职锻炼。通过锻炼,下派挂职的青年记者加深了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增进了与基层干部群众的感情,在实践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  相似文献   

9.
"走转改"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简称。目的是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着力提升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吐鲁番日报社按照活动要求,适时开展了"走转改"活动,组织一批一线记者组成报道团,深入两县一市一线"蹲点",采写了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相似文献   

10.
晓方 《新闻前哨》2011,(10):64-64
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倡导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全国广泛开展,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新闻单位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推进,各单位的负责人和记者深入基层采访,一批来自基层、新鲜活泼、内容扎实的新闻报道在媒体刊播,给先前沉闷枯燥的版面栏目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受到普遍好评。  相似文献   

11.
基层有新闻,最精彩的新闻来源于基层。曾有一位年轻的记者问新闻界的老前辈穆青"记者怎样才能尽快成才?"穆青告诉他,成才没有捷径也没有秘诀,记者只有把根扎在人民群众之中,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穆青认为,做记者决不能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一旦脱离了,记者的职业生命也就完结了。联系新闻战线深入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记者认为,新闻工作者更应当加强和基层群众的联系,积极到新闻一线去、到基层去,释放自己的正能量。一、带着责任走基层走基层是一个"苦旅",或者说是一个"苦差"。因此,有的记者不喜欢走基层,认为到基层采访又苦又累,有可能走了基层之后依然是没有成效、两手空空,还不如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新闻     
方华全国百余名青年记者奔赴西部采访  “中国百名青年记者西部行”的第五批记者分团10余名记者日前赴新疆采访。据了解,全国100多家新闻单位的150多名记者将分12批参加由中国记协策划组织的此次大型采访调研活动。截至目前,前四批80多名记者采访已基本结束。此次活动将持续到11月份。  为了配合党中央开发西部的战略部署,中国记协于今年年初策划了此次活动,目的是让青年记者深入到我国老少边穷地区采访锻炼,了解基层,了解生活,经受考验,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等…  相似文献   

13.
“一头汗.两腿泥”.才能打好写出好新闻的基础。“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军队媒体纷纷推出专栏、派出记者深入基层,一大批来自一线、带着泥土芳香、反映基层官兵生活的原生态新闻呈现在我们的媒体上.受到了广大官兵的欢迎和热捧。由此可见,基层是新闻工作者真正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批"80后"的新记者进入采编队伍,他们大多受到专业新闻教育,思想活跃,长于发现,对新闻队伍素质的提升起到了不小作用.相较而言,他们缺的是实践经验,以及在实践中体现"三贴近"的本领.对年轻记者来说,与老记者一起到基层从事新闻实践活动,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新形势下,这种传帮带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5.
黄燕 《声屏世界》2022,(4):22-23
新闻单位负责同志带头走基层,是对本单位"走转改"活动最好的动员,为年轻记者编辑树立了榜样,有助于加强新闻战线队伍建设.2022年新春,江西广播电视台负责同志采写的一批走基层新闻作品,集中体现了"把准主题、沉浸观察、讲好故事"的素质能力,折射出对新闻工作者"政治过硬、作风过硬、业务过硬"的重要要求.  相似文献   

16.
周宝 《新闻实践》2007,(11):52-52
为了使新闻报道更好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培养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采编队伍,10月12日,舟山日报社召开了"记者基层行"新闻作品研讨会,舟山日报、舟山晚报的9位同志在会上作了发言。今年以来,舟山日报社在贴近性上下功夫,倾力打造基层新闻,从版面、考核、评好稿等方  相似文献   

17.
去年以来,全国各级各地的新闻媒体按照中宣部的要求,纷纷开展"记者走基层"活动,黄冈日报记者也当仁不让地加入到这一滚滚洪流中。其实,早在1998年,黄冈日报就拉开了"记者走基层"大幕。14年来,黄冈日报记者活跃在基层这个大舞台,从未离开,而且乐此不疲。因为我们的记者知道,新闻的营养来自于基层,鲜活的素材取自于基层,情真意切的优秀作品埋藏于基层。  相似文献   

18.
汪群 《新闻实践》2008,(5):50-50
作为同行,我是很为近来重庆市出现的一群"田坎记者"、"巷子记者"感动和骄傲的。这群记者,以"为真善美锦上添花,更要为百姓的困难雪中送炭"为座右铭,不用扬鞭自奋蹄,根植大地吐芳华,写出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新闻作品,讴歌了一大批来自基层的小人物,受到了各方面的赞扬。这些记者用行动守望人间真情和社会道义,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记录者和构建者,他们诠释着新闻工作者无尚荣光的职责,抒写着人生壮丽的赞歌。  相似文献   

19.
"基层,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新闻工作者的最好老师."《闽西日报》始终秉承这一理念,按照统一部署和安排,从闽西老区的实际出发,扎实开展"走转改"活动.近期,《闽西日报》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开展了"十八大精神在闽西——党报记者走基层"大型采访活动,一大批以基层群众为主角、带着浓重乡土气息的新闻报道见诸报端,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20.
湖州晚报细化民生新闻,增加社区新闻版,呈现媒体直接面对受众、受众成为新闻主角的“圆桌对话”方式,受到了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的欢迎。两年多来,湖州晚报社区新闻版记者真正“下沉”到基层,挖掘了一批湮没在寻常百姓家的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