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探讨寒假停止系统的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对普通大学生和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机能状况的影响;机能测试的内容为寒假前、后受试者定量负荷机能反应测试、最大耗氧量测试和几种常见体质指标测试.研究表明,假期停止系统的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后,大学生定量负荷状态下的机能反应表现为动员慢、反应大、恢复慢,且这种变化与学生在校期间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的状况、性别差异等因素有关;假期后大学生机体有氧工作能力明显下降,平时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中获得的越多,假期里停止系统的体育运动后失去的越多;假期停止系统的体育运动可使学生下肢等张力量和爆发力显著下降,并且这种变化与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训练水平密切相关,假期后体育专业女生下肢柔韧性水平呈显著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散打训练对人体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散打运动员的骨质水平、身体成分的结构比例以及二者的相关性,采用HOLOGIC公司的双能BMD测试仪和Biospace InBody 3.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40名专业散打运动员和40名普通对照组的人体骨密度(BMD)及身体成分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散打运动员的掌骨、尺桡骨、腰椎、股骨、胫腓骨和跖骨部位的骨密度(BM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可以得出,散打训练改善了人体的骨密度(BMD),提高了人体骨质水平;2)通过对散打运动员的身体成分与普通对照组进行分析,得出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普通对照组,身体成分结构比例更加合理;3)人体的骨密度(BMD)与身体成分中的去脂体重(LBM)具有密切的正相关性,并且二者的相关性受散打训练的影响不明显。可以推出,人体去脂体重(LBM)能够作为评定散打运动员的骨质水平的重要指标。建议对散打运动员的骨密度(BMD)和身体成分进行定期测定,掌握散打运动员的骨质状况及身体成分结构比例,为科学合理地安排散打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陈召 《体育世界》2014,(2):86-87
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对参加第五届郑开国际马拉松赛训练的18名学生经12周赛前集中训练后,身体成分变化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以了解马拉松赛前训练对其体成分变化。结果表明:经过12周的马拉松赛前训练能显著改善大学生身体成分,减少体脂含量、增加瘦体重,增加基础代谢量,促进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旨在观察乳酸阈强度训练提升超重女大学生心肺机能和改善身体成分的效果。方法:通过递增负荷实验测定超重女大学生个体乳酸阈,绘制血乳酸-走跑强度动力曲线,依此确定运动干预强度及设计运动方案;受试者进行12周乳酸阈强度运动训练;测定实验前后身体成分、肺活量、最大摄氧量、超声心动等指标进行与对照组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超重女大学生个体乳酸阈为3.75±0.91mmol/L,乳酸阈强度为6.91±0.88km/h,乳酸阈强度训练靶心率为137±12.2次/min;实验组训练后,体脂%、腹部脂肪含量等非常显著的下降,最大摄氧量、肺活量、每博输出量、射血分数显著性提升;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12周乳酸阈强度运动锻炼可显著改善超重女大学生的心肺机能和身体成分;本研究得出的乳酸阈强度可作为超重女大学生有氧健身的参考强度。  相似文献   

5.
《辽宁体育科技》2007,29(3):112-112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运动员而言,运动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必经之路;对健身者而言,合理运动是改善体质、增进健康的必要手段。然而,在训练和健身的过程中人们常常发现,由于不能科学安排运动的强度和计划,造成过量训练导致运动能力的下降;由于缺乏营养恢复的必要知识,造成运动后身体无法及时恢复,运动成绩和体质水平不能提高。可见,对运动员和健身者身体机能的科学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合理的营养恢复成为制约其运动能力提高及体质改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辽宁体育科技》2007,29(5):98-98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运动员而言,运动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必经之路;对健身者而言,合理运动是改善体质、增进健康的必要手段。然而,在训练和健身的过程中人们常常发现,由于不能科学安排运动的强度和计划,造成过量训练导致运动能力的下降;由于缺乏营养恢复的必要知识,造成运动后身体无法及时恢复,运动成绩和体质水平不能提高。可见,对运动员和健身者身体机能的科学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合理的营养恢复成为制约其运动能力提高及体质改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普通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课程学习一学期前后各指标的测试变化结果,分析健美操运动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经过健美操运动锻炼,健美操选项班学生身体成分BMI、WHR、%BF等指标均未有显著性变化;身体机能水平有较明显的改善;身体素质水平提高较显著。  相似文献   

8.
《辽宁体育科技》2007,29(6):106-106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运动员而言,运动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必经之路;对健身者而言,合理运动是改善体质、增进健康的必要手段。然而,在训练和健身的过程中人们常常发现,由于不能科学安排运动的强度和计划,造成过量训练导致运动能力的下降;由于缺乏营养恢复的必要知识,造成运动后身体无法及时恢复,运动成绩和体质水平不能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篮球运动训练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方法:使用辽宁丹东体育有限公司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立定跳远、台阶脉搏测试仪对黑龙江科技学院学生为期2年训练前后及无篮球课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篮球运动训练可改善学生身体形态和下肢肌肉爆发力;(2)篮球运动训练可增强呼吸机能;(3)篮球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4)力量素质、肺通气机能、耐力素质随年龄增长呈增长趋势,下肢爆发力则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赵婷 《体育世界》2012,(12):91-92
大学生大众体操训练是在大学校园中最常见、最受欢迎、普及度最广的运动之一。进行体操教学和训练对于人体体内血液循环系统的改善、心肺功能的提高、肺活量的加大以及身体素质的增强、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体操训练对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以及心理健康的影响,论述了体操训练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以期为体操训练在大学生中更广泛的推广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浙江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参加体育锻炼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改变联系密切,对调节和缓解大学生因学习负担而造成的心理压力有良好的效果.长期坚持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李伟 《体育学刊》2002,9(4):67-69
对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承担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全国性重点课题的3所高等院校,两年来实施体育素质教育课程实践影响大学生体育动机强度的变化效果进行了统计学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体育素质教育,对促进大学生锻炼动机强度在深层次、多结构的良好变化发展方面具有显性意义,大学生体育动机强度正趋于理性化、个性化和整体化的全面发展完善阶段,已基本奠定了学校体育的多元化教育基础,具有较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针对大学一年级太极拳必修课程的学生,进行学习太极拳前后的心理问卷调查和生理指标的测定,通过数理统计分析认为:通过一学年太极拳必修课程的学习,能够明显地改善大学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提高和改善大学生力量、平衡、柔韧和反应素质,但不能改变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肥胖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促进和改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weight training on the self-concepts of college males. Another purpose was to identify the types of males, relative to measures of extroversion, neuroticism, body cathexis, somatotype, and muscular strength, who experience the most improvement in self-concept during a lifting program. Subject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 = 113) trained with weights twice each week for 16 weeks, while controls (n = 127) were educated relative to personal health concepts. The results revealed significant posttest differences in global, internal, and external self-concept between the groups, confirming the hypothesis that regular weight training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elf-concept. Pretest body cathexis, self-concept, and neuroticism scores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global self-concept change from the pretest to the posttest, whereas pretest measures of extroversion, somatotype, and muscular strength were not. Changes in neuroticism, body cathexis, and muscular strength scores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self-concept change, while extroversion change was not, indicating that the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weight training and self-concept enhancement is multivariately determined, and that some types of males experience more improvement of self-concept than others during a weight training regime.  相似文献   

15.
祝大鹏 《浙江体育科学》2003,25(5):55-57,62
群体凝聚力是使群体团结在一起的重要因素。它对于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不同项目体育课对大学新生群体凝聚力的影响的研究,探讨大学体育课对促进大学新生群体凝聚力的作用,为提高大学新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三人制”与“五人制”篮球赛在高校体育中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奋奋 《体育科研》2000,21(3):39-40,45
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是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主导思想.为了让学生在大学期间习得一两种简单实用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日后终身健身的手段,笔者通过对我校大学生男篮“五人制”比赛和“三人制”比赛的对比,阐述高校大学生推广“三人制”篮球赛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心理干预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心理测量法与心理实验方法,对体育院校大学生进行了18周的心理干预训练。结果显示,实验组经过18周的心理干预,各因子均分均有所下降,在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方面有显性差异。而在停止训练22周后,经过16PF二级指标的检验,两组在心理健康、专业有成就、创造能力、在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等方面并无显性差异。研究结果提示:心理干预训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短期影响作用,对人格的改变未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建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运动实施度与应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研究探讨了SCL-6三维应激测试量表的信赖性,分析了大学生运动实施度与应激的关系.结果表明,SCL-6量表测试应激的信赖性是可以确认的,证实运动实施度与应激水平的高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即运动高实施群的应激水平要明显低于低实施群.其中,运动强度与时间对减缓应激的作用更为显著,而运动频度对应激的减缓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评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乐玉忠 《体育学刊》2004,11(5):84-85
结合我校实施情况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下简称《标准》)进行剖析,认为《标准》部分选测项目组的设定不尽合理,《标准》存在评分标准分值级差过大及身体素质评分标准降低幅度过大等问题。应积极打破壁垒,实现各厂家《标准》的测试仪器及软件系统的完善及兼容性;在进行学生基本信息录入时,建议从教务处获取学生电子信息直接导入为好;应加强教育,使学生掌握规范、正确的测试方法,确保《标准》测试结果的客观性、可靠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郭强 《浙江体育科学》2007,29(6):106-111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查阅、分析大量关于自我研究、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体育锻炼通过调节自我,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分析,并试图通过这一机制解释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