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在不彻底的认知研究范式下,学生仍被认为是不成熟、有待接受教育的人而不拥有自己的教育观念。在这种认识指导下的教育实践中,学生要么放弃自己的教育观念而曲意附和教师,从而丧失了主体性;要么坚持己见或走向与教师对抗,从而被视为异类,使教育走向低效。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的确存在自己的“教育观念”,并对自己行为产生实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考前是否进行认真扎实、系统有效的复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考成绩的好坏。而不少教师在复习中要么是让学生听自己讲解,要么是让学生沉浸在题海中。教师应该改变满堂灌、炒旧饭的做法,让学生跳出题海,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3.
几乎每个教师每天都在教学,可以说是教得都非常认真,也非常辛苦。但有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要么不清楚。要么是不满意,要么是事与愿违,因而出现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直接接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避免不了会发生一些感情上的纠葛。要么是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要么是学生有了成绩,教师对其进行表扬鼓励,要么是教师关心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要么是学生对老师表达不同的尊敬之感。这一切,都需要老师认真对待,慎重处理。稍有不慎,处理不当,便会造成师生之间的不必要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是《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目标之一,也是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而现实教学实践中的自主学习要么让学生自己学习,搞自由主义,放任自流,教师往往作为旁观者;要么教师对自己和学生的能力产生怀疑,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读书、思考、议论、练习;要么缺乏与学生共学、共进的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6.
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学生对老师多是畏而远之抑或敬而远之。有什么心里话,要么不敢说:要么闪烁其词,含含糊糊;要么深藏心底,怕给老师增添麻烦……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发展。学生们大都愿意把自己的心声通过日记的形式,在纸上倾吐。因此.周记就成了反映学生思想动态的窗口。教师及时捕捉到这些信息,在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交流、沟通,就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7.
质疑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发展思维、逆向思维的有效途径。大教育家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这已经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上)质疑环节几乎必不可少。但纵观很多课堂,教师要么想办法将自己想要问的问题"喂"到学生的口中,学生被"傀儡";要么走流于形式的质疑环节,对质疑的内容不置可否,学生被"真空";要么对课文还没有基本  相似文献   

8.
善待学生的回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公明 《四川教育》2005,(12):46-46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教学进行调整,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推进。但是,当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教师的预期时,大多数教师都会不满意,要么敷衍几句,要么不置可否,直接请另外一位学生起来同答,直到得到符合自己预期的答案为止。这种做法,会挫伤学生同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也会给学生造成许多困惑。  相似文献   

9.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批改完作业,表扬了全对的学生,然后发下出错的作业本让学生订正,如果学生还错,则继续订正,最多说一句“你太粗心了”.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恭恭敬敬地站在教师身旁,教师非常耐心地教学生这道题该如何做;课堂上,学生举手回答,结果答错了,教师马上示意他坐下,继续请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直到出现正确答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教师要么毫不客气地将学生训斥一通,把他甩在一边,要么自己被气得乱了方寸;学生上台板演以后,教师一般只统计一下全对的人数,很少对出错的学生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现代文阅读训练更有针对性,许多语文教师已经不满足于选取现成的现代文阅读试题供学生使用,而是乐于自己设计。但他们自行设计试题时,往往会出现种种问题,要么在出题思路上有偏差,抓不住材料中的关键内容;要么把思想教育与语文能力考查本末倒置;要么过于琐碎。总之,都没有通过解答试题达到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能力的目的。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简要谈谈设计现代文阅读试题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解答文言文阅读题时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要么不懂关键字词的意思,要么不理解一些句子的含义.要么不能正确筛选信息和归纳主题,还有些学生甚至想起文言文阅读就害怕。做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下面谈一谈自己总结的一些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正>每次学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等生物学史内容的时候,教师的处理往往过于简单。要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上的实验材料,然后背诵相应的实验结论,学生只得到了"鱼",而没有得到"渔";要么教师阅读一篇实验材料,让学生阅读相应的实验结论,一堂课就是"教师问—学生答"的重复过程;要么教师印发事先设计好的学案,让学  相似文献   

13.
总能见到这样的教育现象:一些学生犯错误后,在教师批评时,要么目光漠然,爱听不听:要么洋洋不采,蛮不在乎;更有甚者明知犯错.态度蛮横,无理辩驳,公开与老师顶撞,事后依然我行我素,屡教不改。此时教育的力量是多么无奈,不禁惊呼:是谁偷走了他们的自尊?教师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塑造学生健康的灵魂呢?  相似文献   

14.
个别谈话是批评教育学生的有效方式,看似人人都会,但要进行一次有实效的成功谈话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常看到有些教师声嘶力竭地批评教育学生,学生却表情木然、无动于衷,结果是教师要么祭出“体罚”这一法宝。要么失望之余、放任自流……显然,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那么,教师究竟要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提高谈话教育的实效呢?笔者以为首先教师要摆正位置,二要讲究技巧,三要把学生看作天使。  相似文献   

15.
一、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还能活跃思维,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么缺少责任感和约束力,使学生处于一种自由散漫的状态,要么在学生面前显示自己的权威,对学生的行为享有绝对的支配权,  相似文献   

16.
蒋艳华 《学周刊C版》2011,(8):129-129
在阅读课堂上,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境:教师做完初步的引导之后,让学生开始初读课文。教师总是说:“带着自己的想法,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这样的安排,乍看之下,好像是尊重了学生的主体认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可实际情况是什么呢?学生不会抓住这个自我解读的机会,发挥主体作用,而是要么三三两两地自由读,要么就是齐读,实际效果并不好。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潜意识里还是喜欢学生对答如流,害怕出现意外,特别担心学生出现错误。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很多教师要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要么立刻更正,公布正确答案。其实,只要经过巧妙处理,学生的错误完全可以成为教学进一步展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班集体里,最让教师伤脑筋、费精力的不是多数普通学生,而是少数特殊学生。这些特殊学生在班级里的表现往往与众不同,要么不服管教,自行其是;要么行为偏执,自暴自弃;要么远离群体.孤独封闭……我们姑且称之为“问题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单凭教师的满腔热情和一两次严肃的谈话,是很难将其彻底转变的。可是,如果对他们放任自流,不加约束,任其自然发展,这些学生身上的顽疾却会越来越严重,将来走向社会难免会成为“问题人”。势必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稳定。  相似文献   

19.
徐冬 《中国德育》2005,(1):39-39
谈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常见形式,它在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质形成方面功不可没。然而一些教师在和学生谈话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谈话时要么声嘶力竭地怒吼一通。要么轻描淡写地警告两句,或者信口开河,话中无“心”,语不连贯,这样都会削弱教育的效果。所以,我认为和学生谈话也要备课。  相似文献   

20.
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语言丰富,有很强的表达能力,能用适当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虽然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但要么词不达意,要么表达不够流畅;还有的学生则正襟危坐,“茶壶里煮饺子——有嘴说不出”,久而久之,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如何叩响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的心门,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