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语文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除了教会学生驾驭语言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德育、智育外,还包括了美感教育。美能激育,美能育德,美能发辞,美能治情。教学需要美,但在现实中我们的教学却常常忘却了“美”,远离了“美”。  相似文献   

2.
“美”是语文教学的主题,语文教学要求努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真正体会到文本的语言美、生活美、意境美、文化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创造美的课堂?如何对学生进行美的引导、美的认知与培养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要用“美”吸引学生 ,其宗旨是在教学中实施美育。没有美育的教育 ,是不完全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 ,体现了我国语文教学的民族化特点 ;语文新课标在总目标中也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那么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呢 ?一、指导学生美读 ,感知表象 ,培养感受美的能力感知美是审美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而美感的特征是直观性。鲁迅说“美则凭直感的能力而被认识” ,语文教学美育直接感知的物质材料是语言文字 ,它没有现实美那样鲜明的直观性。叶圣陶说 :“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美…  相似文献   

4.
叶志强 《现代语文》2011,(10):42-42
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它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培养自己具有美的心灵,美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语文教材蕴含着大量美的因素,在内容方面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在形式上包括语言美、节奏美、结构美等。我们语文教师应该通过语文课堂把蕴藏在课本中的种种美挖掘出来,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教学的目的。在这里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美育问题上存在着一种“泛美化”倾向,危害甚大。“某某美”名词满天飞,其结果是败坏了“语文教学美育”的声誉,误导了语文教学美育的走向。它给人们一个强烈的错觉:语文教学美育就只是罗列、展览或者至多是赏析教材中的“美”。诚然,语文教学美育应该而且必须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这是无庸置疑的,但仅仅停留在此,又是非常不够的。如果说,利用教材中的“美”元素,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那是“美的发现”的话,那么,语文教学美育至少还应包括“发现的美”,即让语文学习的过程充满发现,让学生的心里充满了发现的“惊…  相似文献   

6.
符建科 《现代语文》2008,(10):99-101
语文教育是一种美的教学。有人说语文是“诗意的栖息”,“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具有诗一般的创造活力的优美意境。语文教育应以人的素质为其主要目标。”(其中审美素质是人的素质里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表现美。语文教师寓审美教育于语文教学中。用美学的观点,从分析文章的形式和内容着手,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象,引导学生发现白然美、认识人物美、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一个集文学美、生活美、精神美等诸美于一体的载体。语文教材中既有“惊涛拍崖,卷起千堆雪”的豪放美,又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美,更不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崖晓月残风”的柔情美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美。如何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使审美主体(学生)能感知审美客体(文本)的自然美,如何让学生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透过文本深入体会作品的内在意蕴,与作者发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呢?  相似文献   

8.
李小艳 《课外阅读》2011,(11):116-117
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美”字。如果离开美,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就将是一张失血的脸,苍白无神。阅读教学呼唤美,呼唤教师对学生进行“真”的引导,“美”的渗透,“美”的熏陶。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因此它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也是美的生成图。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唤起学生的审美心理,根据美感性特征,激发学生兴趣。基于新课程的理念,我在平时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艺术”(夸美纽斯),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结晶。艺术具有美感,艺术的板书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特别是语文板书。所以,一直来语文教师都孜孜不倦地追求富有美感的板书。一、板书为何讲究“美”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语文教师为什么追求板书的美?首先是《大纲》的要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学生普遍存在求知、求实、求乐、求美的心理。积极引导学生领会美、鉴赏美、评价美、享受美,这是当代语…  相似文献   

10.
背诵,是语文教学的“千古真经”,它有利于学生使用规范语言,有利于学生积淀语感,有利于学生厚积语言材料,有利于学生感受美、体会美。 小学生是记忆的黄金年龄,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想背诵、能背诵、会背诵,最主要的要建构背诵“三味”。  相似文献   

11.
范珍珍 《现代语文》2013,(12):138-139
余映潮先生说:“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只是课,它并不是美的语文课。”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实践证明,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感受作品的音乐美、形象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认识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是目的,关键是教学中灵活运用朗读教学,让朗读教学充分发挥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对此略有体会。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许承宗语文课主要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除此之外,它还是“兼有思想性的工具课”,也具有审美教育功能。本文拟就语文教学中审美功能作一短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内容是丰富的。(1)教材中的自然美。在自然界中,无论是荷塘月色...  相似文献   

13.
语文,因它的文字鲜活而美,因它的生活化而美,因它的创造性而美。这就注定了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因此,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语文课堂也充满美的旋律。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诗意的、审美的、充满情趣的”。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成为爱美、会美的一代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美”着手,让儿童从小受到美的陶冶,这有利于完美人格的培养。一、在诵读中体验美叶圣陶说过:“读的方面.它是包含了了解的程度及欣赏的程度,就像一幅画,你觉得它确实太好了,但问你好到什么境地,那得由你自己体会,从体会的能力就见出欣赏的  相似文献   

15.
于春霞 《文教资料》2006,(26):112-113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把书读好,对于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堂好课如果在读的方面有所建树,那么,这堂课也就成功一半了。“读”也是一种能力,它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培养,反过来读的水平的高低也制约着阅读的质量,因此,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语文教学中,我便从“读”上花功夫,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我找到一套指导学生朗读,有效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招:一、咬文嚼字——理解读语文教学要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就要还给语文课堂教学该有的咬文嚼字。…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因而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这个思想教育,既包括德育教育,也包括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完成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那么,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美育的内容和美育的方法又有哪些?本文将做浅显的阐述。 一、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看什么是美育。《美学原理》上说,“美育即审美教育,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审美观是人们对于美和丑的总的看法,它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审美观。”有了正确的审美观,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就是通过教材中的艺术形象,优美语言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的能力。因为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感知形象,咀嚼文词,从而使学生辨别真善美、假恶丑,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力,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强烈的向往美、追求美的心理倾向和歌颂美、表达美的愿望。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凭一支粉笔,一张嘴,很难展现语文之美。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则可以让学生“领悟语言之美”、“体会画面之美”、“渲染意境之美”,大大提高语文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8.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一年来,我校进行了“培养学生古诗文素养”的实验研究。笔者在教学实验中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孟祥英 《教育艺术》2006,(8):50-51,36
汉字是一种美的文字,其美主要表现在:“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鲁迅)。从汉字的审美性特征出发来观照语文教学,既可以比较到位地落实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品格,又能较好地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尴尬境遇,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朗读唐诗 ,巧析作者所描绘的“一花一草 ,一鸟一兽” ,深刻领悟诗中所寄寓的美学价值 ,既能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又能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美的熏陶 ,从而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下面是本人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一、朗读唐诗 ,感受音乐美 ,想像色彩美语文教学中唤起学生审美直觉的最有效办法是“变文字符号为可感的视觉和听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朗读唐诗 ,会自然进入审美的感知过程 ,产生美的愉悦 ,达到一种美的和谐。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