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日,到朋友家,他的儿子正窝在沙发里津津有味地看书,见我来,打了一声招呼,又埋进了书里。我好奇地问:"看什么好书呢?"孩子的父亲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闲书、闲书。"我们落座后,孩子的妈妈皱着眉头说:"你也看到了吧,这孩子就爱读这些打打闹闹、嘻嘻哈哈的  相似文献   

2.
橡皮泥活动“我帮妈妈做事情”中,斌斌做了个小孩代表自己,又做了一把扫帚,表示自己在帮妈妈扫地。我看到他做的小孩没有头发,就跟他说:“这个孩子可不太像你。”斌斌认真地说:“这就是我,哪里不像呀?”我启发他:“你看,你有头发,这个孩子怎么没有头发?”斌斌说:“可是,我不会做短头发,我只会做妈妈的长头发。”我说:“没关系,我来教你,好不好?”  相似文献   

3.
康松 《教书育人》2014,(8):25-25
从小就教育儿子要诚实不撒谎,有一天上小学的他问我:“省里领导要来学校检查,校长和老师要我们对学习时间和作业量等统一口径,都按老师教的说,我该怎么办?”我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只好反问:“你说呢?”儿子很为难地说:“来检查的人问到我,我只能是不理他们。”我追问:“要是你不得不回答他们的提问呢?”儿子想了想说:“我会对他们说,我不和陌生人说话。”他虽然无奈,却很巧妙地坚守了自己的诚实,也在善良地试图维护学校的利益。让孩子诚实,又让孩子撒谎,都是某些老师的要求,这让孩子们如何处之?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故事,我曾经多次拿它来教育孩子: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小孩子独自站在山谷里大声嘁道:“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回他的回声:“喂!”他又喊:“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尖声大叫:“你是蠢材!”立刻又传来“你是蠢材”的回答。孩子十分愤怒,对着小山骂起来,小山也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因为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它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  相似文献   

5.
宋新华 《教育》2013,(5):11-11
中国有句话:“哪壶不开提哪壶”。说的是专门说别人的短处,说不该说的话。说到和孩子交流,很多家长其实就习惯“哪壶不开提哪壶”,眼睛专门盯住孩子的问题,挑刺。比如,孩子回到家兴冲冲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英语得了100分。”妈妈会说:“不错,可你数学才得了80分,数学你还要努力啊!”一壶冷水泼向孩子。孩子兴奋地跟你谈起他想当歌唱家,你嘴一撇,斜着眼睛看了孩子一眼:“就你?五音都不全,算了吧!”朋友表扬你的孩子听话、懂事,你“谦虚”地说:“哪里!你可不知道他在家的那个淘气呢!”不开的那壶不说不行吗?你的孩子有心事,很想跟你说一说,可是说着说着,就来一句:不跟你说了。你知道孩子为什么不跟你说了吗?你是不是又提哪个不开的壶了?  相似文献   

6.
张素芹 《教育文汇》2010,(12):31-32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幼儿园里,一个孩子语无伦次地讲了一个故事:“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老师鼓励孩子配上“爸爸、妈妈、我”的插图后,装订好,并写上作者、插图者的姓名、出版年月日,然后高举这本“书”说:“孩子,瞧,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书。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相似文献   

7.
书被喻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我觉得很对。因为自从我有了书这位朋友之后,我的语文水平提高很快。书——可以让你的思维开—阔,可以让你了解更新更多的知识。我爱在书海里遨游,只要有一本书陪伴我,我就会和书成为最好的朋友。书常常会使我废寝忘食。爸爸妈妈都鼓励我多看书,但我爸爸却不喜欢我看“闲书”,所以,我常常躲在卫生间里看“闲书”。每次妈妈给我买了新的“闲书”,我就会装着喊:“哎哟!我的肚子好疼啊。”拿起新书钻进卫生间,细细地品读。过后,快速收起放回我自己的小屋。记得一次,我把一本叫《幽默大师》的漫画书忘在了卫生间,正…  相似文献   

8.
杨云林 《红领巾》2011,(9):34-34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四年级上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外公对我说:“不准再看闲书,看闲书是不务正业,把时间白白浪费掉了。”刚开始,我对此束手无策,没有了书看,就像战士少了枪,每天都无精打采。有一天,我灵光一现,想起我曾经带书到学校去看,哎,我真是太笨了,怎么没早点想到呢?我心里窃喜:“外公啊外公,你现在知道什么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了吧!”  相似文献   

9.
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阳光爱心卡”,我除了喜欢那上面的“小鸟爱心”图之外,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爸爸下班回家后,一看就惊喜地说:“哟,你也发爱心卡了?”原来,他同事的孩子也发了这种卡。“这有什么用?”我说。爸爸一听,对我说:“你过年时不是得了800多元吗?为什么不存上呢?”我说:“我已经存到存折上了。”这时,爸爸从包里拿出一张宣传单,递给我说:“仔细看看吧。”我接过印刷精美的宣传画,只见上面印着“刷卡有奖”之类内容,便笑着说:“你就关心抽奖,快钻进钱眼儿里了。”爸爸不动声色,向我发难道:“你知道它…  相似文献   

10.
课外书风波     
“又在看闲书!作业做完了吗?老师给你的那本书你怎么就不读呢?”
  “谁说我不读了?我不是读完了吗?再说闲书怎么啦?你不也是每天都看闲书吗?”  相似文献   

11.
俞群 《家庭教育》2006,(9X):34-35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很大的玫瑰花,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小女孩在花房里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我最喜欢看书。正因为这个爱好,我被好朋友称为“小书虫”。 每当我捧着书,津津有味地阅读时,我的好朋友就会跑过来说:“‘小书虫’,你又在‘吃书’了,不怕被‘撑’着吗?快点,和我们玩会儿,不然,你要成为一个小胖子了。”这时,我会学着电视剧里古代老学究的样子说:  相似文献   

13.
一天晚上刚刚吃完晚饭,一个朋友来电话,因为一点琐事絮絮地说了很长时间。等我撂下电话,已经是晚上八点半了,孩子刚刚看完动画片。我原想今天给孩子好好洗个盆浴,就说:“我收拾一下,你自己先去放水泡着,一会儿我就去帮你洗澡。”孩子说:“不,我要等妈妈陪我。”他一边说一边连打了两个哈欠。看着他有点困了,我很不耐烦,说道:“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先做一下怎么就不行呢?”孩子看我有点生气了,不再说话,磨磨蹭蹭地动起来。等我做完了手边的家务到卫生间一看,他正在慢腾腾地脱衣服,还没开始放水呢。  相似文献   

14.
童年读书     
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人真是怪,越是不让他看的东西、不让他干的事情,他看起来、干起来越有瘾,所谓偷来的果子吃着香就是这道理吧。  相似文献   

15.
在书城,我曾看到一位年轻妈妈对待孩子的两副不同面孔:在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的中小学生教辅资料图书台前,妈妈热情地询问孩子要买什么书,女儿拿起一本小学作文指导方面的书说“买这本”,妈妈便十分高兴地说“行”。孩子一连指了四五本书,妈妈都只说“行”,而且宽容、满意、幸福的表情十分清楚地呈现在这位年轻妈妈的脸上。在书城一楼世界文学名著书架前,我又遇到这对母女,当小女孩指着一本名著刚说出“我要买”时,那位年轻妈妈毫不顾忌周围有许多读者,竟大声呵斥:“就你那个学习成绩,还有时间看什么名著?”年轻妈妈满脸恼…  相似文献   

16.
管束也是爱     
《家长》2010,(10):27-29
电话铃声打破咨询室的安静,我忙拿起话筒,还没容我发问,电话里传来一个男孩子的吼叫声:“你们不要再逼我了好不好!否则我死给你们看!”接下来,妈妈也喊道:“没有人逼你!只要你学习就行!”孩子说:“不学,不学,就是不学!”妈妈无奈地说:“你出去,我和老师说话。”一声门响,房间里安静了下来。  相似文献   

17.
有一次,上帝想接四个孩子到天上玩玩儿,就对他们说:“说吧!我给你们每人一个机会,你只要说出一个心愿,我就能立刻把它变成现实。”第一个孩子立刻回答:“我想变个瞌睡虫,会飞,只要往老师的鼻子眼儿里一钻,他就立刻睡着了。”上帝问:“为什么?”“他睡着了,才不会给我们留那么多的作业!”第二个孩子说:“我想当一回老师,就当一回,当一个特别特别厉害的老师!”上帝问:“为什么?”“这样,我也就能给老师的孩子留好多好多作业了!”第三个孩子说:“我想过一个绿颜色的星期天!到绿色的草地上踢一会儿足球!”上帝问:“怎…  相似文献   

18.
蒋英姿 《湖南教育》2006,(12):39-41
同学帮我联系了一份家教工作。我做了一个星期,没有想像中愉快。 那孩子见面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我要他拿出语文课本来复习白天所学的知识,他居然仰躺在沙发上,眼睛盯着天花板说:“你不会拿吗?”我问:“是你学习还是我学习?”他说:“反正我不想学,你不拿最好,我叫我爸不付钱给你。”我心里很窝火,但还是强忍着没有发泄,帮他从书包里找出了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19.
父亲和孩子来到一堵墙跟前.父亲对孩子说:“给你10米的助跑,你敢不敢跳过去?”孩子用眼睛瞟了瞟那堵墙.回答说:“这么矮的一堵墙.没有一点问题。”于是孩子一跃而过。可他没有想到.墙那边是一条沟,他重重地摔在了沟里。孩子从沟里爬起来,愤愤地说“爸爸,你为什么要骗我?”父亲没有立即给予回答。过来一会儿.他们又顺着墙往前走了一段,父亲忽然停住,又对孩子说:“孩子.给你10米助跑.你敢不敢再跳过去?”孩子连忙说:“不行啊.我已经受伤了.脚还疼呢.再摔一下我哪里受得了。”  相似文献   

20.
闲书不闲     
前几天到同事家串门,正巧赶上同事教子。原因是孩子在家不看课本,却捧着“闲书”看得入迷。我问孩子看的是什么“闲书”。他说是《少年科技》。我说这是好事呀,你怎么还批评孩子,他看这种课外读物你应表扬才是。由此,我颇有感触。我们现在有些做家长的,总是喜欢把孩子死死地拴在课本上,不让孩子看“闲书”,他们认为学生只有看课本才是正路,看别的都是“白扯”。殊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