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利利 《科教文汇》2007,(8S):172-173
阿城的《棋王》由于在叙述方面浸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又采用了独特的叙述方式,构成了有别于同时代其他人的文本。本文从自觉的第一人称叙述、自由的叙述态度和独特的叙述语言对等方面《棋王》的叙述略做分析。  相似文献   

2.
萧红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手》以客观冷静,不动声色的叙述深深震撼了读者的心灵.本文通过对《手》叙事者位置、叙述人称的叙事分析,论述《手》巧妙的叙事策略和作者写作意图及文本的艺术感染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本身的特性,而文学的文学性是通过陌生化表现出来的。本文通过"陌生化"相关理论尝试地以鲁迅的《朝花夕拾》为例进行剖析,并从其文本中的"否定——建立——自我消解——重构"的情感叙述结构和"所言非所指"的叙述话语两个方面具体阐释《朝花夕拾》的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汪岚 《科教文汇》2008,(20):218-218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本身的特性,而文学的文学性是通过陌生化表现出来的。本文通过“陌生化”相关理论尝试地以鲁迅的《朝花夕拾》为例进行剖析,并从其文本中的“否定——建立——自我消解——重构”的情感叙述结构和“所言非所指”的叙述话语两个方面具体阐释《朝花夕拾》的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刘伟云 《科教文汇》2009,(30):262-262
在《官官的补品》中,作者吴组缃把叙述职能这个特权交给了负面人物官官,让他从第一人称主人公立场做出叙述,有意识的叙事选择暴露了叙述者的价值观念、情感倾向,并与读者固有的价值体系发生冲突,由此辨识出的背后的隐含作者,与之形成了独特的双重奏叙述效果,体现了作品反讽的审美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方华文教授的《20世纪中国翻译史》以它的独特叙述风格也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阅读乐趣和精神享受.它从不同角度追溯了20世纪中国翻译界的译人、译事、译著和译论的百年历史.它系统介绍了这段漫长而又丰富的译史,由此填补了中国翻译史上的空白,引起了国内和国际译坛的极大震动.  相似文献   

7.
《叔叔的故事》是王安忆对小说叙述方式的一次成功实践,也是对自己的一次完美突破。借助于新的叙述方式,她在一部中篇的篇幅内,完成了跨越半个世纪的思考。下面就对其叙述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田丹 《科教文汇》2007,(9Z):195-195
《叔叔的故事》是王安忆对小说叙述方式的一次成功实践,也是对自己的一次完美突破。借助于新的叙述方式,她在一部中篇的篇幅内,完成了跨越半个世纪的思考。下面就对其叙述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是凯瑟琳·安·波特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而尤多拉·韦尔蒂的短篇小说《熟路》也是美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被视为她最好的作品之一.两部作品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本文将采用对比的方法从主题寓意、人物刻画、叙述视角等方面对其进行赏析,以突显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张西芳 《大众科技》2012,(12):161-162
中篇小说《红高粱》是莫言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其中所蕴含的红高粱精神,让人感受到民族躯体中顽强的生命力和昂扬向上的热情以及对生命自由的追求和向往。文章从叙述视角﹑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叙述方式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方华文教授的《20世纪中国翻译史》以它的独特叙述风格也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阅读乐趣和精神享受。它从不同角度追溯了20世纪中国翻译界的译人、译事、译著和译论的百年历史。它系统介绍了这段漫长而又丰富的译史,由此填补了中国翻译史上的空白,引起了国内和国际译坛的极大震动。  相似文献   

12.
<到灯塔去>是伍尔夫最具代表作的小说之一,本文讨论了伍尔夫如何运用叙述手法表现小说的主题,象征意义和现实意义.探索了小说中叙述时间和叙述空间以及时空结合的巧妙使用.  相似文献   

13.
<叔叔的故事>是王安忆对小说叙述方式的一次成功实践,也是对自己的一次完美突破.借助于新的叙述方式,她在一部中篇的篇幅内,完成了跨越半个世纪的思考.下面就对其叙述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复制西施     
企划20年、拍摄4年,盖世大片《西施》上中下三集终于杀青了。下集是完结篇,叙述越灭吴后,功臣范蠡带着巾帼美人西施遨游江湖,后来到齐国经商,成为巨富陶朱公……  相似文献   

15.
杨樱 《科教文汇》2007,(8S):175-175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是凯瑟琳·安·波特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而尤多拉·韦尔蒂的短篇小说《熟路》也是美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被视为她最好的作品之一。两部作品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本文将采用对比的方法从主题寓意、人物刻画、叙述视角等方面对其进行赏析,以突显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萧红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手>以客观冷静,不动声色的叙述深深震撼了读者的心灵.本文通过对<手>叙事者位置、叙述人称的叙事分析,论述<手>巧妙的叙事策略和作者写作意图及文本的艺术感染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梁作松 《科教文汇》2010,(15):81-82
张禾瑞、郝炳新编写的《高等代数》是高等代数这门课程的一本经典教材,该教材的叙述方式体现了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思维过程和数学方法论思想,教材语言具有启发性与引导性,投射出特有的数学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18.
张禾瑞、郝炳新编写的《高等代数》是高等代数这门课程的一本经典教材,该教材的叙述方式体现了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思维过程和数学方法论思想,教材语言具有启发性与引导性,投射出特有的数学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19.
在海明威所有的作品中,《老人与海》最能体现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手法,这部小说语言看似简洁自然,其实包含了作者的精心揣摩和润色加工.小说简洁自然的语言背后隐藏了深刻的意义和感情,具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小说《老人与海》一开始用大量事实描写了主人公(桑提亚哥)生活的环境.随着情节的发展,大量的事实主要被运用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之中,而不是主要由作者来叙述.这些事实构成了整个小说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凡事有过程,则必有节奏。叙事也如此,而复杂的叙事因其曲折漫长,更讲究节奏。人教版必修一叙事散文单元的《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三篇课文的叙述节奏各不相同,每篇均有自己的优美节奏。《记念刘和珍君》:跌宕起伏,跳跃奔进。叙述由追悼会上旁人的"正告"所引发的对刘和珍的预订《莽原》的一点回忆切入,原以为作者会就此展开回忆性叙述,但作者却放下了,转述生于非人间的痛苦和似人非人世界的麻木,这以后才又拾起叙事,回忆与刘和珍的初识和交往、刘和珍与学校的关联、刘和珍的"微笑"和"泣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