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正琼 《云南教育》2001,(22):29-30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过程的规律形成的,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法则。教学中除了要遵循教学的一般原则外,更要遵循学科特殊的教学原则。下面是我对自然学科教学原则的认识和遵循学科教学原则进行教学的几点体会。一、在自然教学中落实科学启蒙教育的原则自然学科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但科学启蒙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科学基础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树立学生的科学自然观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学科学的能力。因此,我教学第八册中《认识岩石》时,不仅让学生认识几种常见岩石…  相似文献   

2.
正确指导观察、实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南宁市教科所杭乃励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重要手段。无论是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探索各种自然规律,还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离不开观察、实验和...  相似文献   

3.
从观察实验入手加强能力培养河南杨淑华李敬义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突出特点。在自然教学中,如何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是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实施素质...  相似文献   

4.
营造探索氛围 培养创造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自然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它不仅表现为交给学生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然学科教学,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养成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进而培养其创造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精神、观察能力、求异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在自然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适时营造探求氛围,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照新的猜想和构思,去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自然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它旨在通过自然教学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即自然学科教学不仅注重传授科学知识。而且注重能力培养。而且,多年的自然教学使我感到它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对小学自然的教学目的、内容、方法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从中体会到必须充分发挥自然学科在全面培养小学生素质上的优势,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思想品德多方面都得到提高;必须反映自然科学的精神,突出科学启蒙教育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7.
自然     
自然引一引自然教学的意义在于;“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自然知识,发展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学好自然课将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根据小学自然教学大纲的要求,自然教师的职能应该是通过指导学生探索认识自燃界的奥秘。使他们在知识、能...  相似文献   

8.
浅谈在自然教学中渗透科学自然观教育枣阳市罗岗镇中心小学张兴武(441200)从《义务教育自然教案大纲》规定各年级教学目的的要求中可以看出,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重点之一。所谓科学自然观,就是人们对自然界总的、科学的看法,用辩证唯...  相似文献   

9.
自然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自然教学中要贯彻师生互动原则 、过程原则、开放原则、激励原则、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原则;让学生充分自学教材 ,提出问题,观察实践,发挥想象,应用所学。  相似文献   

10.
小学自然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小学自然教师是人类自然科学知识的传递者,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科学技术高速度发展的今天,教师不仅向儿童传授文化知识,传播正确的科学思想,而且要教会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科学方法。这就要求自然课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教学能力。 一、思想素质 1、树立良好的自然教学意识。小学自然学科的教学宗旨在于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心、事业心、自信心、进取心,会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行为,对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品质的培养,将产生深远的作用。良好的自然教学意识,是教好自然学科的前提条件。 2、热爱自然科学。自然教学不仅是知识教学,而且还包含着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因此,  相似文献   

11.
自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与兴趣培养浅说当阳市电教站王清泉(444100)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培养兴趣,对于自然课堂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义务教育大纲指出:"自然教学不仅是知识教学,而且还包含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养成良...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韩忠毅《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在教学日的中指出:“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这清楚地说明了在自然教学中要强调对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自然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  相似文献   

13.
在自然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是自然教学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科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训练人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喜欢把一节课划分为许多环节,按部就班地实施课堂教学。应当承认,这样确实能规范师生的教学行为,有利于科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但它也束缚了师生的手脚,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只有加大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时间,才能有效地落实对学生的科学教育。我们对《金属》一课先后试教过三次,就是在不断改进的过…  相似文献   

14.
小学自然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它不仅表现为交给学生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然学科教学,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养成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进而培养其创造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精神、观察能力、求异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在自然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适时营造探求氛围,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照新的猜想和构思,去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目的。 一、创设探索情境,培养创造精神。 创造精神是指从事创造活动的意愿…  相似文献   

15.
当前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高新技术不断渗入教育 ,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小学自然课既显得更加重要 ,又赋予它新的使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指出 :“自然教学不仅是知识教学 ,而且还包含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 ,发展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自然教学对小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中巧妙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视调动学生探求自然知识的积极性 ,逐步发展学生能力 ,使学生的科学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一、丰富学生感性知识 ,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16.
小学自然是一门对少年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课程。现行九年义务教育自然教材(课本),大都把科学内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融为一体,尤其重视科学思想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从根本上改变自然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讲、学生  相似文献   

17.
小学自然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学科。结合自然教学在指导学生认识自然事物,探索自然奥秘,进行想象、创造等活动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自然知识,发展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同时也是发展其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科学自然观及爱家乡、爱祖国等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一、在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进行远大理想教育。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活动中三个基本的环节。在自然教学中,只有指导学生以著名科学家为榜样,像科学家那样去通过观察、实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小学自然教学担负着儿童科学启蒙的重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自然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面向全体学生;以探究为中心,着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反思小学自然教学现状,是“灌输”有余,“放手”不够。这种“保姆”型教学已经使我们的学生逐步丧失了自我,而沦为被动接受的容器。要培养自主创新型的学生,就必须解放学生的手脚,大胆放手。  相似文献   

19.
自然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自然教学与大自然及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恰当地进行思想教育,使一代新人走上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光明大道.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科学教育更注重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而自然学科教学则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阵地。那么在自然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浅谈我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