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着重论述美国妇女在两次战争中的出色表现.美国妇女以多种形式支持独立战争.她们或是成为随军人员或是同丈夫共同战斗,捐款捐物,照顾家庭生计.她们以行动证明了自身的存在价值.内战爆发后美国妇女更是积极热情地投身其中,成为女士兵、女护士和女情报人员.通过两次战争的洗礼,美国妇女的女性意识不断觉醒.她们不断地积累经验,努力争取自由和平等.美国妇女在两次战争中的贡献,有助于男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妇女观,使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当然,争取权利的道路并不平坦.她们曾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但这并不能使她们放弃继续寻求平等的道路.为此,她们前赴后继,不断努力.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妇女在两次战争中的贡献,来探讨她们当时为争取妇女的平等权利所做出的努力,及其对后来女权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女性在争取自身话语权及其社会权利的过程中历经波折与磨难。在封建社会,女性处于一种完全的失语状态,即使到了标榜民主和平等的美国社会,她们依然受到歧视,话语权受到极大地压制,但她们从没有停止过为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影片《喜福会》中四位母亲及其女儿们在争取话语权道路上的跌宕起伏,真实再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女性话语权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的压制、挣扎与回归。  相似文献   

3.
“三·八”国际妇女节,起源于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为争取自由平等的罢工斗争。1910年3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上,与会的17个国家的代表,响应大会领导人蔡特金的提议,把每年的3月8日定为国际妇女节,以加强国际劳动妇女的团结和增强她们斗争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从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到1919年共产国际召开六大的55年间,遍布着妇女及其议题的彰显与隐约之争:从第一国际中妇女的沉默与缺席,到第二国际中妇女努力争取妇女议题的彰显,历经两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才争取到的妇女彰显到共产国际时,在列宁、蔡特金等人的努力下,终于成为制度,阶级化、政党化、组织化和制度化使妇女不能再被轻易地从无产阶级革命中抹去,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共运中的"后发"优势,使党从一开始就制定妇女决议案、建立妇女部,为妇女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中争得了一席之地,但党对于"妇女主义"和"取消主义"的担心和提防,使得中国无产阶级妇女在彰显与隐约之间不时徘徊。  相似文献   

5.
《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该文描写了主人公珍妮通过三次婚姻,挣脱了传统习俗的束缚,逐渐成长为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独立的妇女.她不甘愿成为第一任丈夫的劳动工具,也不愿被第二任丈夫作为摆设,她不断地寻求自我,最终发现并了解自我.黑人女性受到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歧视,只有她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不懈的追求才能使她们实现自我的完满.珍妮这个人物成为美国女性文学和美国黑人文学中影响深远的角色.这部作品也可以称作黑人文学的经典.  相似文献   

6.
美国南方黑人妇女在内战后开始的是一种自由下的奴役生活.在职业方面,她们中的大多数只能从事家庭服务工作,低等而且低薪;在社会地位上,她们受到性别和种族的双重歧视.随着20世纪初黑人社区的完善、职业结构的变化和黑人的自我觉醒,南方黑人妇女联合起来,为争取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平等而斗争.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共召开了第一、二、三届及第四届第一次国民参政会,国民参政会中女参政员数额位居历届妇女参政人数之首,达20名之多。女参政员多为大学以上学历的中年女性,其中未婚女性占有很大比例,所从事的职业以教育和妇女工作为主。她们的提案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卫生、战争动员等各个方面,其中关于妇女问题的提案达25条之多,既有动员妇女参加各项社会活动的提案,也有争取、维护妇女自身权利的提案。  相似文献   

8.
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的女工为了争取自由、平等举行了大罢工,在第二年,即在1910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开会的国际第二次社会主义者妇女大会,根据蔡特金的提议确定3月8日为国际劳动妇女节.从此,每年的3月8日就成为世界各国劳动妇女在争取自由、平等和妇女解放的斗争中检阅力量的一个节日.这个意义重大的节日,如果从1909年算起,则到现在已有整整的五十年了.在这五十年中间,妇女解放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当前反对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中,在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争取自由、民主和改善生活条件的斗争中,在殖民地附属国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妇女越来  相似文献   

9.
将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小说《红字》中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与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的女主人公祥林嫂相比较,通过对这两位处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背景下人物的心理及行为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她们面对相似精神压力下所持的态度及不同的命运结局,体现了两位作者在寻求妇女解放道路中不同的世界观和文学观,目的是更好地理解两位妇女的悲剧命运所表现出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牛海博  徐畔 《海外英语》2013,(8X):192-193
著名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在《紫色》中描写了一个典型的善良的非裔美国女性西莉,在经历了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的双层压迫和不断地启发之后,自我意识觉醒,并渐渐发现自我的价值从而精神独立。作者笔力遒劲,富于表现力地描写黑人妇女为争取性平等和精神再生而进行的斗争,强调了黑人女性团结起来同种族主义,性别歧视与消极的社会机制作斗争的重要性。为黑人妇女寻求平等,独立和解放给予鼓励与启迪。该文主要分析女主人公西莉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从促进女主人公西莉成长觉醒的刺激因素方面出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二次女权运动在美国兴起,黑人妇女处在黑人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的边缘,其身份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她们反对性别歧视,争取与男子同等的地位与权力,但又对女权运动者的种族歧视加以批判,争取种族平等。在双重压迫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斗争理论,即黑人女权主义,对女权运动起到了一定影响。一、对"黑人妇女"的界定黑人妇女内部有明确的阶级划分,在运动之初,怎样看待黑人群体内的中产阶级黑人妇女是很重要的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阶级理  相似文献   

12.
复调一词在20世纪被巴赫金引入文艺批评理论,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独白小说的话语霸权,这为女性作家的写作提供了新的方式.黑人女性长久以来受到父权社会和种族主义的压制,处于双重失语的状态,正是复调理论这种多元对话的方式使女性发出自己的声音,赋予她们话语权,进而使她们走上争取独立平等地位的个人成长道路.本文以艾丽丝·沃克的《紫色》为例,探讨复调理论在《紫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女性们对传统观念给予她们奴役地位的反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氓》和(《美狄亚》中的两住女主人公,在两千多年前就进行了斗争,她们争取爱情自主,婚姻平等,不甘心接受被抛弃的现实,可以说,她们是对男权社会进行挑战的先驱。  相似文献   

14.
美国妇女争取选举权运动的历史回顾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妇女争取选举权运动,经历了一段多难而曲折的历程。它不仅以中产阶级女子的觉醒,妇女自我意识的增长为依托,还与美国黑人奴隶争自由、争人权的运动相夫联。恩格斯说;“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①而妇女争取选举权,就是对这种权没所作的政治上的反抗,是妇女走向平等道路上还出的第一步,此后关于女权的种种变革正是由此发端。本文所要探讨的是美国妇女争取选举权运动的过程与特征。——)美国女权运动由来已久,在男子要求权利的时侯,妇女也开始要求自己的权利。早在殖民地时代,著名女诗人安妮·布雷兹…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迈步走进21世纪,文明的进程史无前例地拓展了女性的空间,两性平等的呼声成为时代的强音,公司中的白领女性日渐增多。同时,很多女大学毕业生现在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备战新一轮的求职之役了。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除了与男性员工面临同样的工作压力外,她们还会面临许多由于性别所带来的问题。为了使女性能够与男性平等发展,真正实现职业中的男女平等,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同时,女大学毕业生在日常工作中应掌握一定的技巧。一、树立强烈的自信自卑是工作中最大的敌人,所以女大学毕业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树立强烈的自信。从整个国际…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华裔妇女自我身份认同意识的变化的分析,探讨她们在20世纪上半叶对美国华人社会的影响。总体观之,美国华裔妇女受教会之家的帮助以及在家庭经济中日益突出的贡献,使得她们开始关注自身价值的认同,这种觉醒对美国华人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为华人走出唐人街、走向美国大社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金鑫 《英语辅导》2014,(4):218-220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为数不多反映女性意识、从女性视角来写的短篇小说之一。本文基于女权主义批评视角,对女主人公寻猫、求猫和得到猫这三个场景进行分析,表达了女性想要冲破性别束缚,要求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同时揭示出在男权思想盛行的时代中,女性由于对生活现状不满所做出的反抗处处受到压制,使她们刚刚复苏的女性意识瞬间破灭;女性争取独立、自由和平等的道路曲折漫长。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妇女,占世界妇女人口五分之一,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和百余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有一部受压迫受屈辱受摧残的悲惨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妇女获得历史性的解放。她们以崭新的姿态站立起来与全国人民一道成了新中国的主人,新中国宣告了中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和家庭生活各个方面均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我国政治用法律的、行政的和教育的手段迅速改变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经济文化落后面貌,革除了束缚歧视和摧残妇女的旧制度、旧习惯,使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妇女曾被禁锢的聪明才智极大地释放出来。她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创造物质、精神文明的伟大力量,她们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她们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中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半边天”成为全社会对妇女作用最形象的赞誉。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1975年6月19日至1975年7月2日,在墨西哥召开了“国际妇女世界会议”,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专门讨论妇女问题的政府的世界性大会,我国代表团一行21人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妇女的平等地位和她们对发展和平的贡献的宣言》和《实现妇女年目标而制定的世界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20.
职教女性颂     
职教女性颂金土随笔国家督学杨金土1985年第三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内罗毕战略》提出:各国政府“应采取特别措施使妇女特别是青年妇女享有更多的平等机会接受科学、技术和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这样一个争取妇女权益的世界性文件中被突出地强调,无疑说明了职业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