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绪、情感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有的态度体验。那些满足人需要的对象,能引起各种肯定的态度,产生高兴、满意等情绪;反之,就会引起否定的态度,产生厌恶、痛苦、恐惧等不快之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情感的作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2.
莫源秋 《山东教育》2002,(15):48-49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动力源泉,需要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当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愉快、振奋等;当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痛苦、失望等,如果人的合理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受挫感、忧郁感和压抑感,进而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的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心理行为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幼儿的心理需要,并要努力满足他们合理的心理需要。一、热爱幼儿,关注幼儿,满足幼儿被关注和被爱的心理需要在我们的一项相…  相似文献   

3.
赵传攀 《广西教育》2006,(3B):27-27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的关系的反映,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它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根据人的需要或体验。情绪具有肯定或否定的性质。能满足人的需要会引起肯定的情绪——满意、愉快、喜欢、赞叹等;相反,如果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相抵触的,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不满意、苦闷、哀伤、憎恨等。  相似文献   

4.
积极情绪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绪是人对外界事物产生的一种基本情感体验。凡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人就会产生积极情绪,凡不能满足或不符合人的需要,人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就学生而言,积极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富有信心、学习效率就高;消极的情绪可使人感到枯燥无味、想象贫乏、思维迟钝、心灰意冷、学习效率就低。……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会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或者同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会引起消极的或不平衡的情绪体验。学生的情绪体验在他的行动和行为的调节上起着很大的作用。积极性质的情绪能提高学生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消极性质的情绪对学生的认识活动产生消极的影响。既然情绪体验对学生的认识活动有着这么大的影响,那么作为一个教师,就应该十分自觉地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使教师热爱学生,信任学生的感情和行为,在学生身上发挥最大的心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情感熏陶教育法与情感的方向情感熏陶教育法主要通过教育者创造教育情境;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情感熏陶实际上是从情感的效能即情感方向性上探讨有积极作用的方面.它是师和生双方形成相互信任、彼此尊重的心理基础。凡能满足和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产生积极的态度,使入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如佰快、满意、喜爱等等。反之;就会引起入的消极态度使入产生否定的情感,如嫌恶、愤怒、憎恨等等。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是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过程中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情绪…  相似文献   

7.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绪、情感的产生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人在认识事物的同时,揭示了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与自身需要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态度。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满意、愉快、尊敬、自豪等态度,  相似文献   

8.
“师爱”的功能(中)王秉琴,于三、师爱可以提高学生认识活动的功效一个人的思维活动与其情绪是水乳交融的,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而情感反过来又对认识过程的进行起着调节作用,运用得好会发挥出惊人的威力。师爱常常以一种心境的形式,加强着思维的强度和...  相似文献   

9.
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好的结尾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高不可攀。情感强调“照应深化”就是指文章结尾的时候在情感上再加强一下。一般的文章,开始的时候情感波澜比较平缓,在叙述描写或议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情感自然会渐渐上扬。这时,尤其是在结尾,如果在情感方面强调一下的话,会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由客观事物引起、以态度体验的形式表现的。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主要取决于这一活动能否满足他们自身的需要。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他们的情感受着具体事物的支配:解题的成功、满意的分数、学习中得到自我表现、老师的表扬、家长的奖励、同伴的赞赏,都能成为他们对需要的满足而激起学习数学的热情。然而,小学生尚未成熟,对数学学习的意义还缺乏深刻认识,当需要得不到满足,又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时,他们就会产生失望、沮丧的情绪,这种消极情感如被反复体验,就会发展为对数学学习的否定性态度,如害怕、厌倦,甚…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由客观事物引起、以态度体验的形式表现的。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主要取决于这一活动能否满足他们自身的需要。小学生涉世尚浅,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他们的情感受着具体事物的支配:解题的成功、满意的分数、学习中得到自我表现、老师的表扬、家长的奖励、同伴的赞赏,都能成为他们对需要的满足而激起学习数学的热情。然而,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对数学学习的意义还缺乏深刻认识,当需要得不到满足,又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时,他们就会产生失望、沮丧的情绪,这种消极情感如被反复体  相似文献   

12.
充分重视情绪、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重视情绪、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朱新吉当前,非智力因素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已愈来愈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视。情绪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利用,是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情绪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  相似文献   

13.
情感投入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教师除具备丰富的知识、良好的品德及合理的能力结构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和情感需要,筛选、组织信息。在满足学生情感需要的基础上,激起愉快的情绪体验。教师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营造健康、融洽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14.
情感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人们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心理反应,它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易激起人的不同情绪。而情绪对人所从事的活动起到的作用可以是消极的,也可能是积极的。凡是符合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就会引起肯定的情绪和情感。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个充满师生情感的、积极向上的、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感人心者必先呼情”,真正使课堂教学过程达到以情育情,以智育智,  相似文献   

15.
正《教育心理学》指出:"情绪情感是能否满足个体需要的一种体验,当客观事物或外部情境符合主体需要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情感。"为了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情感培养的目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小学语文课本中语言优美、思想情感丰富的课文,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变被动  相似文献   

16.
情绪是人对外界事物产生的一种基本情感体验。凡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人就会产生积极情绪,凡不能满足或不符合人的需要,人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就学生而言,积极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富有信心、学习效率就高;消极的情绪可使人感到枯燥无味、想象贫乏、思维迟钝、心灰意冷、学习效率就低。 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满足学生惰绪上的基本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始终心情愉快地学习,这是提高学习效率,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1.给学生好印象,调动好学生积极情绪 进入教室…  相似文献   

17.
安琴 《陕西教育》2011,(9):52-5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的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如愉快、满意、喜爱等。反之.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消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如:愤怒、憎恨等。情感总是一定客观事物引起的.离开了客观事物,无缘无故的情感是没有的。  相似文献   

18.
需要,是指人们缺乏某东西而产生的一种"想得到""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通常以对某种客体的欲望、意愿、兴趣等形式表现出来。当客体满足个体需要,产生正情绪;不满足个体需要,则产生负情绪。同时,对客体需要的迫切性,会影响情绪发生的强度:越迫切,其满足与否所产生的情绪越强烈;反之,则越微弱。由此可以推知,只有当讲课内容、讲课方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时,才会引起学生快乐的情绪,激起学生强劲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正>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情绪是以人的需要和主观态度为中介的心理活动。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肯定的态度和体验,如快乐、满意、爱等;违反人的需要和意向的事物就会引起否定的态度和体验,如愤怒、哀怨、憎恨等。因此那些与人的需要有关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情绪,并依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2009,(7):94-95
3岁~6岁婴幼儿段/1 幼儿情绪情感专题 幼儿情绪情感能力发展的现状 调查对象:本园大、中、小班166名幼儿的家长。 调查内容:反映幼儿、家长和家庭特点的基本情况12项,反映幼儿情绪情感识别能力5项、调控能力5项、表达能力5项,反映家庭情绪情感培养6项和家长重视程度5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