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话型女性形象"是大江健三郎通过阅读欧洲文学家的作品而提出的文学手法。借助该手法,大江成功地塑造了仓木麻里惠这一女性形象。不过,在创作的过程中,大江仍然发挥了其独创性,将"神话型女性形象"的手法和日本"私小说"传统相结合,写出了《人生的亲戚》这部独一无二的作品。该作品既传达出了大江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考,也是他将欧洲文学手法日本化的一次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2.
魏爱玲 《现代语文》2007,(4):66-66,43
丁玲早期的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集中于对女性心理、情感欲望的大胆表现和女性命运的探寻。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时代主流话语的转变,丁玲也不自觉地陷入“革命加恋爱”题材的小说创作的模式中,其作品中的政治意识和阶级意识日益突出,性别意识日渐淡化。  相似文献   

3.
神话的讲述、创作过程,已经初具了小说生产的基本条件,神话的“故事文本”也蕴含着小说所必备的人物、故事事件、主题几个基本要素。这些小说的基因深藏于神话之中,使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天然的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并使小说在生成、形态构成上必然受到神话的制约和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一、神话对人生存状况的关注,造就出小说人文关怀的现实品格;二、神话思维开拓出小说创作宏阔的艺术视野和无边的思维空间;三、神话传说编织故事、叙述故事的能力和技巧,为小说提供了丰富的故事叙述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4.
哈代的思想勇敢地超越了传统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性作家对于女性的拒绝性欲、温柔顺从、拘泥于家庭生活的形象的描写。他拒绝对于女性“无性爱”的描写,写出了女性的自然情感。他颠覆了传统男性中心视野下的女性角色。他对女性进行了多角度的关照,让女性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展示自己。这种超越在哈代的两部小说《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两个女性形象的对比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并由此影射了哈代所创作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一系列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5.
傅军 《文教资料》2011,(34):17-18
海派作家施蛰存在现代都市小说创作中一直擅长抒写女性心理体验和妇女命运。他的小说文本明显蕴含和突出时代都市女性的主体意识和形象.关注和表现理想女性与现实女性、传统道德与都市文化的碰撞、消解和平衡。本文通过对他前后期代表小说文本和人物的解析,从作家创作态度、视点。手法比较分析其女性主体意识的独特内涵和表现。并从作家创作素养和背景局限分析这种意识成因与特质。  相似文献   

6.
唐闻君 《文教资料》2013,(35):116-118
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著名出版人杰米·拜恩发起了“重述神话”项目,邀请世界各国著名作家进行基于神话题材的小说创作,中国作家作品苏童、叶兆言、李锐分别以作品《碧奴》《后羿》《人间》加入,用当代人的思维道德来重述久远的神话传说,由文学视角转向社会视角、从神话层面落至现实层面,从传统背景延伸到当下背景,结合当代女性生存现状,挖掘新世纪背景下女性获取身份认同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生存危机,并探讨其历史渊源以及传统文化对各种危机的推动力,解析当代女性在社会身份认同道路上所遭遇的阻力.  相似文献   

7.
约翰·巴斯是美国后现代多产的小说家,因其在小说传统创作模式和创作理念上的探索与创新,成为了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核心人物。他的文本世界中充满了大量的神话原型、寓言、拼贴以及后现代小说的诸多元素,同时借助戏仿的手法展示了一个虚构与现实交织、时间与空间错乱的奇异世界。巴斯对传统小说进行了颠覆式解构,在阐释小说的虚构本质的同时,又将神话引入历史,揭示了语言的本质以及语言记录历史的本质,使其神话世界比现实更加真实。  相似文献   

8.
茅盾曾说:“‘人’——是我写小说时的第一个目标。”他从创作的开始,就十分注重现实主义文学的这个中心任务。在他一生创作的几十部长、中、短篇小说中,出现了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五光十色的人物形象。其中永葆其艺术生命力、在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里久久闪耀着异彩的,除民族资产阶级的形象体系外,还有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特别在他早期的小说中,一系列小资产阶级“时代女性”的形象,更居于主角的地位,从而形成了他早期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9.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乡土作家,他的“威塞克斯小说”再现了英国西南部多塞特郡的风土人情,描写了现代文明对宗法制传统的侵蚀,以及普通人在时代转型期的人生境遇及心态,特别是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完整地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思想。有人评价说:“哈代的世界是由年青妇人和姑娘们构成的世界。”①他在作品中村建了一个以女性为文本中心的叙事结构,尤其是在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的名篇《还乡》和《苔丝》中,打破了英国文学主流文化传统将男性作为创作主题,把女性作为文学作品中附庸的角色模式,在他…  相似文献   

10.
时代女性形象是茅盾小说创作的一个母题。茅盾通过《蚀》、《虹》、《腐蚀》等小说的创作,真实地再现了“五四”落潮后的时代女性在新的历史转换中的人生演变轨迹。这一母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它与茅盾早年投身妇女运动、《红楼梦》女性现的影响以及作者深层的文化心理意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时代激流中的一湾清泉──论许地山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地山小说中的妇女形象在他小说的整体创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说“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时代激流,那么许地山笔下的妇女形象就是汇人这股激流中的一湾清泉。他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反映时代的;不写时代的生活,却能折射出时代的光点,因而与同时代诸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有着迥然不同的独特风格,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本文从“于情感中见理性”方面对其笔下的妇女形象进行分析论述,揭示出其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舜臣被称为"日本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第一人"[1],他发表了一百多部各类著作,获得过多项文学大奖,影响巨大,受到日本读者的追捧。《小说十八史略》是他根据中国古代从神话时代到南宋灭亡的历史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文章主要选取陈舜臣塑造的女性间谍形象——妲己、骊姬、貂蝉,来分析陈舜臣对正史的解构,以及被重建的古代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3.
庐隐是“五四”时代的产儿。她的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学初期的坛上产生过不可磨灭的巨大影响。特别是自叙传小说,更是显示了庐隐小说创作的成熟。这些小说通过女主人公的婚恋遭遇揭示了女性“争做真正的人”的可贵与艰难,展示女性觉醒后无路可走的迷惘和悲哀,探索觉醒的女性出路、人生意义和生命哲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勾勒了赵剑平20年来小说创作发展的轨迹,并从“穿越夜郎神话的现代魂灵”的角度,对其小说的文化意蕴及艺术价值进行了阐释和评述。  相似文献   

15.
李SHi人的情爱故事具有理想的色彩和“神话”品格。他所重建的女性神话伸张 了女性的特点和权利,偏离和危及了传统的性别陈述。创作主体在对女性的道德评判上始终保持着缄默,这实际上正是一种宽容、理解和同情的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16.
物欲时代是东西小说创作社会现实背景。以自己的方式主动地关注特殊社会形态下人性的状态——即普遍地“荒诞化策略”的成功运用,使得东西的小说自成一格。  相似文献   

17.
[流派概述]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首先出现在拉丁美洲文学中,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盛极一时,作品风行欧美。而“魔幻现实主义”这个名词发源于德国,是用来论述表现派绘画的,后来才进入西班牙语文学领域,被定义为“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使其失真”。[独门秘笈]魔幻是创作手法,目的是要反映现实,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中,魔幻手法常常渗透到故事情节中,与现实描写纠缠在一起。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在继承印第安古典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兼收东西方神话的某些创作方法,以及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荒诞、梦魇等手法,用来反映或影射拉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小说自原始神话至魏晋六朝志怪小说的出现,有一个为时不短的历史空白。此间文献记载的有关“小说”的言论,并非指真正意义上的小说艺术;羼杂于子史中的带有故事性的材料,概非作为小说的中国神话之“流”或后世中国小说之“源”。中国神话作为中国小说的历史源头,不是沿经史子集而是沿着民间口头创作的线索向后世小说发展的。魏晋志怪小说对中国神话的继承,是一种超越时空的隐性源流关系,其动力出自人类自童年时代养成的“彼此谈论故事”的天性和潜藏于人类深层意识中的原始意象。使学界认可这个全新的结构,是如何撰写中国小说史和研究中国小说观念、小说文体发展、演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切艺术都是时代与环境的产物”。由于日本学传统和学理念的影响,日本私小说不可避免地有着“无法具有社会意义”、“素材狭隘”等局限的一面。郁达夫受到私小说的影响,但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又使得他超越私小说。反映出中国“五四”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侧面和他的民族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修改与风格。  相似文献   

20.
福克纳在其小说中大量借用、改写、再现神话原型和宗教典故,不仅深化了其作品的主题,而且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首先,福克纳创造了他自己的“神话王国”——约克纳帕塌法世系;其次,他借用圣经中的神话原型对人物、社会、环境等进行嘲讽,揭示人们的精神世界、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和自然的依存关系,极大地增强了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