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8 毫秒
1.
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亡则存。居安思危是执政者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执政者应有的政治责任。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向全党警示了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大危险”的存在,强调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这些告诫与论断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2.
在反腐力度不断加大的今天。为什么国有企业腐败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分析一些国有企业腐败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出现腐败行为和违法乱纪现象的个人,往往法律意识淡薄、廉正意识缺乏、被利益冲昏了头脑;凡是出现腐败行为和违法乱纪现象的企业。往往管理松弛、权力失控、缺乏监督、制度不健全等等。这些都成为了国企内部腐败滋生的“温床”。  相似文献   

3.
陈丹凤 《职业圈》2011,(33):113-114,117
腐败是发生在党和国家肌体上的瘟疫,并且蔓延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腐败对党员干部具有极大的腐蚀性、对党的事业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对人民的利益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构成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严重威胁。而腐败之风如果蔓延到企业内部则会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破坏企业的经营秩序、玷污企业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存在问题 一、制度制定机制不健全。有关国企反腐倡廉的制度规定。主要分为以下几种:预防制度、发现制度和激励性制度。预防制度主要是指在腐败发生前,对可能发生腐败的领域和环节做出预防性制度;发现制度是一种规范体系的总和,当腐败发生后,有关机构和个人能够根据这些规范体系获知情况;  相似文献   

5.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党的十七大更是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载入了历史史册。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相似文献   

6.
杨士刚 《职业圈》2008,(17):28-29
企业的廉洁文化建设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方式之一,是一项基础性、预防性的工作,更是筑牢思想长城的前提,深入开展企业廉洁文化,逐步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廉洁自律氛围、消除腐败产生滋养蔓延的土壤。  相似文献   

7.
达云 《职业圈》2010,(30):55-56
做好油田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务必要做好三项“必做”的基础工作广开信访通道,保证群众监督结果能够及时上传;多到群众中间聆听,及时与群众进行沟通;常访关键岗位人员,宣传法规纪律。广开信访渠道,保证群众监督结果能够及时上传,才能充分发挥和利用广大群众的聪明才智将纪检监察工作开展好。历史和事实证明,大多数的腐败行为都是在不太秘密的环境中长期进行的,而大多数腐败案件的被发现也是靠人民群众的长期的、不断的举报。因为腐败行为总是从个人贪图蝇头小利开始,  相似文献   

8.
谢建江 《职业圈》2014,(24):15-15
深入开展腐败风险防控工作,目的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在前、制度在前、监督在前、预警在前的预防腐败体系,确保权力运行安全、项目建设安全、资金使用安全、干部成长安全,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风险防范意识,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岗位腐败风险点查找则是腐败风险预警防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构建惩防体系、提高制度约束力、加强权利有效运行、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创阶段,社会面临着转型和发展等诸多任务。表现在经济、政治、社会上各种矛盾和问题突出,特别是腐败这一难题已经成为当今的“毒瘤”,业已成为事关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成败和兴衰的关键性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对腐败的明确政治立场,决心建设廉洁社会.坚决反对腐败。这是新时期党对反腐工作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腐败问题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不能遏制腐败将会对党的事业带来致命的影响。甚至会出现亡党亡国的可能。近十年来党中央对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和高度重视,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反腐败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地球用了几十亿年的努力,经历了缓慢而艰难的发展过程,终于打造成承载生命的“宇宙之舟”。在我们的眼里,地球是广袤的。在这辽阔的疆域内生物的踪迹无处不在。芸芸众生,按其地理环境条件,就形成了大自然中五彩缤纷的版图。地球是颗美丽的星体,曾经有密被的森林、草原;曾经纵横交错着血脉一般的江河、溪流、湖泊;曾经有众多的飞禽走兽……而今,人类的现代明将这些原始的生态结构撕扯得支离破碎。这期间,人类经历了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漫长的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11.
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股新鲜血液,对于保持党的廉洁性和对抗腐败的斗争中带来新的活力,对于当前的反腐倡廉宣传工作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企业的廉洁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对反对腐败和提倡廉洁教育的进一步的扩宽和创新,是构建完善惩罚和预防腐败体制的核心内容,是预防腐败蛀虫的寄生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也为反腐和提倡廉洁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本文客观的从企业的廉洁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入手,研讨和分析促进新时期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朝着向更高层次发展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伟一 《职业圈》2013,(29):69-70
腐败“期权化”是腐败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和新动向.其具有安全系数高、隐蔽性能强、时空跨度广、手段方式活、后期收益好、危害代价大等特征。腐败“期权化”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要有效地预防和遏制腐败“期权化”。就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立透明社会体系、完善市场运行机制、规范离职从业行为、强化失察责任追究、科学完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3.
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世界各国政府和政党面临的共同课题。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也是当今社会公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反对和防治腐败,事关人心向背,事关生死存亡。只有正确认识和判断当前反腐倡廉的新形式,才能总揽全局,审时度势,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牢牢把握反腐倡廉斗争的正确方向。从近几年揭露的重大腐败问题上看。工程建设、物资采购、产品招投标项目、国有资产管理等领域是腐败案件高发的重灾区,在这个领域违法犯罪分子之所以能够得逞,滋生腐败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权、钱、人的管理上存在漏洞。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党的十七大更是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载入了历史史册。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十七大用“反腐倡廉建设”这一新提法代替了以前的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反腐倡廉工作等,意味着“反腐”与“倡廉”合为一个整体,体现了中央关于反腐败斗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基本判断,也显示出反腐倡廉在党的各项主要任务中作为一项综合性任务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5.
李大龙 《职业圈》2010,(14):23-24
文章根据企业特点和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中经验做法,对构建企业“惩防体系”进行了思考,提出构建企业“惩防体系”,需要做到“三个强化”。  相似文献   

16.
朱强 《职业圈》2013,(5):104-104
国有企业集体腐败在性质和后果上都要比个体腐败更为严重和恶劣,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觉,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预防和治理,决不能让腐败借成为国有企业里的不成文“规定”,让“集体”腐败成为一种制度.大行其道,甚至发展为有组织的犯罪。  相似文献   

17.
李海涛 《职业圈》2011,(35):63-64
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必须准确把握治理重点 全面准确把握治理重点,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关键。只有找准源头,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源头治本措施。针对石油企业产业链长、生产施工点多面广、人员高度分散的特点,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治理重点。  相似文献   

18.
在腐败研究领域最权威、最全面和最准确的全球机构是“透明国际”,一家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它一直沿用“腐败印象指数(CPI)”方式对世界各国腐败问题进行研究探讨:CPI采用10分制,10分表示最廉洁;8.0-10.02之间表示比较廉洁;5.0-8.0之间为轻微腐败;2.5—5.0之间腐败比较严重;0-2.5之间则为极端腐败;0分表示最腐败。2010年度CPI排行榜数据显示:在全球178个受调查国家和地区中,有将近3/4的评分低于5分,说明了腐败问题依然困扰着当今大部分国家。  相似文献   

19.
樊宸雨 《职业圈》2011,(35):145-146
政府采购制度是我国财政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它在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杜绝腐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也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有效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政府采购现状,然后对我国采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政府采购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梓木 《职业圈》2010,(13):22-22
作为一个企业家,一定要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所领导的公司发展到哪一个阶段了以及在这个阶段应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曾经,当“发展”成为战略目标时,坊间对“华泰的规模困局”议论四起、质疑不断;曾经,由于调整而导致职业经理人的离合,华泰被媒体议论“似乎只把好事做到了一半”。言外之意华泰“只是半拉子工程”,也是对我的战略思路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