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杰 《钓鱼》2009,(1):50-51
读者一定会问,大头鲢为什么被我叫做“水库火车头”?因为大头鲢刚中钩时的那种拉力,已经超越一般淡水鱼种,如果12磅路亚竿中了5斤以上的大头鲢,很有可能就此一去不回头,卷线器的线被拉光!呵呵,别怀疑!等你试过就会知道。在还没有正式出击之前,我们先花点时间来了解鲢鱼的一些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2.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6,(11):12-13
鲢、鳙鱼的生活习性 初学钓鱼的朋友常将鲢、鳙混为一谈。这可能是它们在习性上有太多相似的缘故吧。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它们之间的外形差异便可一目了然;鳙鱼的头部要比鲢鱼大的多,而且其泳层也较鲢鱼来的低一些;它们之间的另一个区别是食性.鲢鱼是以浮游植物为主食。而鳙鱼则更喜浮游动物。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此将鲢、鳙的习性与食性作分别的介绍。以期初学钓鱼的朋友们有所受益。  相似文献   

3.
郭全刚 《钓鱼》2013,(22):19-21
五、鲢鳙鱼鲢鳙鱼乃鲢鱼和鳙鱼的合称,是我国养殖的主要对象鱼,纯野生的鲢鳙鱼数量比鲤鱼要少得多。放在一起说,是因为他们习性极为相近。鲢鱼因体色发白又称白鲢;鳙鱼因有灰黑色斑块又称花鲢或黑链,因头大嘴大也称胖头鱼。1.属水体的中上层鱼类。整个觅食季节几乎都在水的中上层活动,一般常在湖库的水表面下2米的范围内活动,受水的深浅和水温以及食物的影响,也会有差异。2.不喜阴,不耐低氧。是四大家鱼中耐氧能力最低的鱼种。  相似文献   

4.
鲢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具有易喂养、生长快的特点,是渔家喜爱养殖的一种鱼类。鲢鱼又分白鲢和鳙鱼(俗称麻鲢)两大类,属上层鱼。笔者近几年来钓鲢鱼战果喜人,下面就本人实践谈一谈如何钓鲢鱼。 (一)工具要配套。工具与钓下层鱼的海竿炸弹钩基本相同,但有若干地方需  相似文献   

5.
张炎冰 《垂钓》2002,2(3):18-19
鲢鱼以蓝藻为食对其他鱼却不是好事,尤其是草鱼,有了鲢鱼的活跃,草鱼就沉寂了。鲢来钓鲢,草来钓草,当然是最理想的境界,可怎样才能二者得兼昵?  相似文献   

6.
鳙鱼俗称花鲢、胖头、黑鲢等。属大型鱼类,在江河、湖泊、水库,常能钓到几十千克重的大鳙鱼。垂钓鳙鱼与钓鲢鱼有明显不同。鲢鱼偏爱酸甜味饵;鳙鱼却嗜食酸、呛、臭、甜四味俱全的味饵。鳙鱼饵的制作方法:先配制主料饵。然后因生活水域水的肥瘦不同差异,加入调味料。调味料加入的多少,要经过反复调试酸臭味的浓度,才能对口味,否则很难钓到鳙鱼。  相似文献   

7.
浮钓夏鲢     
杨天举  张晓芹 《钓鱼》2014,(12):30-31
“鲢鱼难钓”—这是昔日钓友们在不知其生活习性时常常发出的感慨。有人说:多年钓鲢收获甚微。有人说:钓了一天,还是“光头”,钓不到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不了解鲢鱼的生活习性。如今,鲢鱼难钓的感慨已成历史,南北钓友垂钓鲢鱼的技法五花八门,获鱼量都相当可观。现结合钓友和笔者实践,谈谈浮钓夏鲢的几点心得。鲢鱼分白鲢和花鲢两种,前者学名鲢,后者学名鳙,鲢鳙统称为鲢鱼。  相似文献   

8.
垂钓鳙鱼(俗称“胖头”或“花鲢”)的用饵,钓界首推酸臭饵。鲢鱼喜酸,鳙鱼好臭,似已成共识,几乎所有的垂钓出版物在谈及鲢鳙垂钓技术尤其是垂钓用饵时都持同一看法,香甜饵大都被排除,仅少数几种垂钓书把甜饵也归入鲢鳙钓饵,但排位最末。“鲢鱼鱼饵以酸味为主,而鳙鱼鱼饵以酸臭为主,并略带甜味……鳙鱼既然偏爱酸臭甜味,因此在制作鳙鱼鱼饵一定要使它以酸为主,以臭辅之,略带甜味。”《钓鱼技术问答》一书如是说。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鲢鱼不咬钩的神话早已被打破。全国各地钓鲢技术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手竿钓鲢近一两年来更是风靡大江南北,使得钓鲢成为继钓鲫后的一种流派。作为一种新技术,引得无数热衷此道的钓友开始对手竿钓鲢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我个人认为最适合手竿钓鲢的季节应为春季,即公历2至5月份。理由是春季地气上升,万物复苏,作为变温动物的鱼类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渐渐活跃了起来。鲢鱼经过漫长冬季的煎熬,此时饥肠辘辘。这一点可以从钓获的鲢鱼空肠率较高加以佐证。因为冬季可供鲢鱼摄食的浮游生物量较少。鲢鱼急需大量摄食补充营养恢复体能。此时若…  相似文献   

10.
李德元 《垂钓》2006,6(3):25-27
鳙鱼又名花鲢,地方名有大头鲢、胖头、黑鲢、包公鱼等。属硬骨鱼纲,鲤形目,鲢亚科,鳙属。其背部灰黑,腹部银白。头较大,近等于体长、体重的三分之一。习居水的中上层,性情温和,行动迟缓,属四大家鱼之一,已知最大个体约50千克。  相似文献   

11.
白鲢擒拿术     
徐国刚 《垂钓》2002,2(10):18-20
鲢鱼虽不如鲤鱼那样刁钻,甚至有时还显得呆头呆脑,但它特殊的吃饵方式、垂钓方法和对水温的敏感程度,常会使钓鲢成绩飘忽不定,钓友们为此大伤脑筋。那么,如何才能较好地掌握钓鲢技术?  相似文献   

12.
范宁 《钓鱼》2013,(13):14-15
悬坠十答(上)魏大海(江苏)问:夏钓鲢鱼,是否天气越热,鲢鱼越好钓?答:鱼属变温动物,其体温会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们的生长繁殖都需要一个适宜的水温环境。鲢鳙鱼属于温水性鱼类,其最佳的适宜水温应在15~30℃之间。根据它的生长规律,确实是在气温、水温较热的夏季、初秋等季节时垂钓比较好,但这也  相似文献   

13.
钓鲢四忌     
最近收到几封来信,说他们用了钓鲢的饵料,就是钓不到鲢鱼,不知是何原因,现写此文供参考。 钓鲢四忌:水温低,天气闷,水太深,味太重。这些是钓鲢鱼时经常遇到的一些情  相似文献   

14.
秦犁 《钓鱼》2005,(20):26-27
在四大家鱼中,生长最快的是鲢,其次是鳙草青。由于相互闻形成食物链和不同的栖息层,水库以放养鲢鱼为主而有多种钓法,底浮钓鲢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钓鱼》2009,(18):62-62
鲢鱼: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属于鲤形目,鲤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体型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头较大。眼睛位置很低。鳞片细小。腹部正中角质棱白胸鳍下方直达肛门。形态和鳙鱼相似,鲢鱼性急躁,善跳跃。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分布在全国的各大水系。  相似文献   

16.
马建华 《钓鱼》2004,(21):32-32
亨年夏天,钓链在我市成为时尚。每逢周末,市郊东城湖边抛竿、矶竿林立,一泓碧水间浮动着许多或红或黄的球型漂,阵势颇为壮观。钓友们之所以乐此不疲,其因有三:一是有趣。鲢鱼上钩时,球型漂晃晃悠悠没入水中,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牵着肥硕的胖头鲢、花白鲢在水中游走,手感特爽。将憨态可掬的大鲢擒上岸,钓友的脸上写满笑意。钓鲢过程可用四字形容:“快乐时光”。二是价格便宜。我市各钓场鲢鱼的价位大都是每500克3元,工薪阶层的广大钓友承受得起。  相似文献   

17.
刘铭山 《钓鱼》2007,(1S):38-39
鲢鱼也称白鲢、鲢子、胖头鱼。鲢鱼为上层鱼类,性情活跃,善跳跃,是典型的滤食浮游藻类的“肥水鱼”。其摄食依靠口内特殊的鳃耙连成的海绵状膜质片,将随水进入口腔的各种藻类植物挡住、下咽。鲢鱼终年摄食,但以夏季和秋季食量最大。它生长迅速,在水库与池塘养殖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初学钓鲢     
陆海浩 《钓鱼》2007,(8X):44-45
早就听说鲢鱼是可以钓到的,只是要用钓鲢专用饵,且要将多种饵按一定比例混合,再按比例加入适量所钓塘水……,总之饵料投入最少也要十来元钱,因为不了解钓鲢鱼的相关技术,投入又这么大,所以我虽然有兴趣一试,却至今没有认真钓上一回鲢鱼。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上本镇一位钓鱼高手——汪兄,  相似文献   

19.
双休的第一天,家中有事没有出门垂钓。午饭后小睡一会儿,钓瘾难忍,决定就近去钓几小时鲢鱼。因为头天晚上有一钓友说宗汉菜市旁一条河有鲢鱼可钓,也没有人管,不少人都去试过,能钓起鲢鱼的人却寥寥无几。专钓鲢鳙,在我二十多年的垂钓经历中还是首次,毫无实际经验,也无把握可言。前几年也曾买过一盘谭佛航老先生主讲的钓鲢碟片,但酸、甜、香、臭俱全的饵料制作起来实在太繁琐,试了一次就放弃了。自从学习了《钓鱼周刊》发表的许多钓鲢文章,才知道用香甜的商品饵料也能钓鲢,并且效果还不错,今天算是亲身体验一下钓鲢的滋味究竟如何。到达钓场一…  相似文献   

20.
盛声 《钓鱼》2003,(13)
一年一度春光逝,炎夏钓鲢正当时;挥竿飞投汗如雨,路人不解笑我痴。鲢鱼系上层鱼类,它生长快,个头大,味鲜美,有纪录鲢鱼可生长至40千克,是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鲢鱼的习性主要有四:一是喜食酸性物质,花鲢则爱酸中带臭,故有“酸白臭花”之说;二是鲢鱼摄食方法不同于一般鱼类,以滤食形式摄取水中的浮游生物或有机碎屑。对水中的固体食物,先用嘴吸水喷射,能吹散者则滤而食之,吹不散者则弃之而去;三是在水的上层(离水面40至80厘米)区域活动、觅食。四是对气温、气压反应灵敏。每年七、八月高温期是其活动、觅食的高峰,五、六月和九、十月为次,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