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新闻标题怎样才能“引人注目”?我认为重要的是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设问置疑,巧用悬念。运用设置疑问的方法制题,给人一种言犹未尽的感觉。如1990年11月24日《四川经济报》发表的《“川芎大战”会狼烟再起吗?》,1988年《经济文汇报》发表的《人死已半年,依旧掌财权》。这些带有疑问、悬念的标题,使人顿生玄妙感,促其去读正文。反意而用,“逆”理成章。就是运用打破人们习惯思维定势的方法制作标题。如1989年《黑龙江经  相似文献   

2.
怎样使文章的标题具有夺人魂魄的魅力呢?——在标题中设置悬念可谓一法。怎样在标题中设置悬念呢? 一、标题标出令人惊讶、诧异构新鲜事实,甚至人们闻所未闻的新奇事实可以造成悬念。如:《男人生小孩》好怪,男人生小孩?这篇社会新闻,并非实有其事,男人生小孩也只是一位博士的科学设想。但是,这种设想本身稀奇、有趣。标题抓住读者心理,巧设悬念。它如:《会飞的猪的一生》(人们闻所未闻的新  相似文献   

3.
趣味性新闻标题制作方式很多,主要有十式: 一曰移花接木。这是通过语义位移的修辞方式来表现的。“笑里藏刀”未必引起人注意,而叫《哭里藏刀》,就能产生一个悬念,在修辞学上叫“语义位移”。《光明日报》曾发表过一条新闻,标题是《似乎耸人听闻,实非无中生有——“五分钱”修理“美国”》。原来是里根政府苦于财政赤字,不得不用从每加伦汽油费中增税五美分钱的办法,来修理美国的公路。“五美分”代替公路费用,“美国”代替公路。标题巧置悬念,吸引力强,趣味性浓。二曰以奇显正。这种标题的表达方式,表面上看似  相似文献   

4.
刘阳 《军事记者》2006,(11):16-17
只要翻开报纸,我们就会发现多数通讯的标题比消息的标题灵活、丰富、形象、生动。有的是一句歌词,如:《该出手时就出手》、《叫我如何不想他》;有的是一句名言,如:《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十年磨一剑》:有的是一句大白话,如:《就是要有这样一股劲》、《有话好好说》;有的是一句引语,如《“人到难处,要拉一把”》、《“解放军好”》;有的是一个问句,如:《为什么会把“令箭”当“鸡毛”?》、《“走麦城”的教训在哪里?》等等。这些标题看起来五花八门甚至有点随心所欲,事实上却形象生动、哲理丰富、意味无穷。细细品味你还会发现,凡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标题大都具有这样两个特征:一是“活”、二是“实”。相反,凡是引不起读者兴趣的标题,要么是漫无边际、不知所云,要么是直白得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一个好的通讯标题,是“活”与“实”的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活是相对的,是新闻标题的一种表现形式;实是具体的,是新闻本质的要求。毛泽东同志说过,标题要有内容,“活”而无物,标题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实”而不活,就引不起读者的兴趣。因此在制作通讯的标题时,在实的基础上应尽量把标题做活一点。有的同志说你又要“活”又要“实”,哪那么容易?正因为不易,这才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追求的境界。怎样才能把通讯的标题做得又“实”又“活”?认真研究分析一些优秀通讯的标题,我想大致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规律:一是抓住根本,贴近读者。这是把通讯的标题做活做实的基本要求。有关心理咨询的稿件很多,但让人看了眼睛一亮的是《给你一个好心情》这一标题。此稿刊出后,无论编辑记者还是广大读者无不为这篇文章的标题叫好。为什么?因为作者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本质。正如作者所说,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是给人一个好心情,心情好了一切都好。而以往的报道往往把焦点放在工作上,而没有将立足点放在人即官兵身上,落脚点不同,收到的效果就不同。作者正是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根本,尽管炒的是别人吃过的剩饭,却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贴近了读者自然也就打动了读者。“千斤难买好心情,谁都希望有个好心情。”《给你了一个好心情》看似轻松直白,却宛如平常一首歌,一下子唱到了官兵的心坎上,既鲜活又贴近实际,这难道不是活与实的最好体现吗?  相似文献   

5.
一篇成功的言论,它的标题一定要追求冲击力、诱惑力、亲和力,一定要新颖独特、富于创意,要有“让你打个激灵”的效果。下面就能达这种效果的报纸言论的标题艺术略陈一二。大胆设问,发人深省成功言论的突出特征是“鲜明”,鲜明的言论标题采用的常用手法是设问,设问能一问中的,发人深省。如: 《领导的话是通用货币?》(《工人日报》2001.4.11) 《面具离灵魂有多远?》(《教师报》2001.6.25)  相似文献   

6.
实行对外开放,引进了不少外来词,被人们广泛应用。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外来词,却被我们的一些报纸、刊物滥用了。如1月11日广州日报三版的《市场动态》中有一条消息,标题为《迷你型立体声耳机》。如果你以为“迷你”是“迷恋着你”、“使你着迷”的意思,那就错了。事实上,不少人就是这样望文生义而误解了的。“迷你”是英语单词  相似文献   

7.
实行对外开放,引进了不少外来词,被人们广泛应用。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外来词,却被我们的一些报纸、刊物滥用了。如1月11日广州日报三版的《市场动态》中有一条消息,标题为《迷你型立体声耳机》。如果你以为“迷你”是“迷恋着你”、“使你着迷”的意思,那就错了。事实上,不少人就是这样望文生义而误解了的。“迷你”是英语单词  相似文献   

8.
好的标题除了必须具有确切、鲜明、简洁的特点外,还应注意标题的艺术性。下面例举报刊标题常用的十种修辞。一、比喻;如《生命,象火一样燃烧》、《阳关道与独木桥》、《“牵牛鼻”与“放腿”》。二、对比:如《要“文”教勿要“武”教》、《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三、借代:如《赤道非洲看“熊”迹》、《“光棍汉”的喜悦》。四、对偶:如《沉痛地告别过去勇敢地面向未来》,《睿智而勤奋博大而精深》。五、引用:如《润物细无声》、《近水楼台先得月》。六、回环:如《母爱与爱母》、《“算了做”与“做了算”》。六、倒装:如《飞奔吧,金色的车轮》。八、谐音:如《以“职”论价》、《有“礼”走遍天下》。  相似文献   

9.
《“迷魂药”之谜》、《“照单偷药”的背后》、《选举现场枪杀案》,这些悬念式的标题虽然夺人耳目引人入胜,但很多人也许没想到,解开这些悬念的答案,竟是在中央电视台著名的深度报道栏目——《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深层次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旧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也不断暴露,一般性浅显的报道已远远满足不了受众的需要,更难支撑起媒体在文化市场激烈角逐中的竞争力。因此有越来越多深层次、全方位、解决问题的深度报道在媒体中出现,其中值得探讨的就是悬念式的深度报道。一、悬念引入深度报道在《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10.
从传播效果角度讲,标题应是新闻的灵魂。观察时下的报刊,我们会发 现口语化的标题正由原来的“偶尔一试”逐渐变得“时常可见”。 现下,各类报刊的各种体裁作品频繁使用口语化标题,但这中间以晚报的消息类作品居多。羊城晚报今年春节前后大量作品采用了口语化标题,如《举着招牌收购机票 为的是报销三千元旅游费》。《羊城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拜年兴讲仔女读书》。《车臣叛军要打游击  俄军方说那是“虚张声势”》。北京晚报的口语标题也很常见。如《美国跟俄罗斯叫板:你玩不起,我玩!》,《威廉王子与“老爸”不和》。新民晚报亦如…  相似文献   

11.
在报纸文章的标题中,偶而出现数字标题,所谓数字标题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标题全由数目字组成,没有文字;一种是以数目字为主,夹以少量文字。数字标题中两个数字之间,往往用数学符号“:”、“十”、“=”等连接起来,或用波折号“——”连接。在一般情况下,数字标题表示的意义比较模糊,因而一个数字标题就是一个悬念,如果运用好,它比文字标题更具有吸引力。例1,《1:394的奥秘》(《文汇报》1990年8月16日头版)。这是篇小言论.说解放40年来,国家给上海新沪钢铁厂累计投资500万元,而该厂为国家  相似文献   

12.
读书看报,我有个习惯:先看标题,并把好标题抄在小本本上,细细玩味。最近,随便翻翻我的“标题本”,从《扬子晚报》上抄下的标题最多,这些标题都很有特色。有的标题新颖、独特,引人注目。如《吃回头草的好马》、《她配了一把通向监狱的钥匙》》、《夜半蛙唱起风波》。有的标题幽默诙谐,意味深长,能给人以难忘的印象。如  相似文献   

13.
孔祥军 《今传媒》2003,(4):49-50
当此“非典”疫情仍在“闹心”的特殊时期,“当‘非典’遭遇‘高温’……”上海《新闻晚报》就这样在一版显著位置、以醒目的标题形式把这个悬念掷给了你,你当作何反应? 读下去!这是我的第一反应。它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何止没失望;它满足了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对高温下可能的“非奥”变异的好奇心,它提示我这事儿连医学专家  相似文献   

14.
“比张家界还美的地方竟然在这里!”“万万没想到,中国最潮的大叔竟然是他!”……如今自媒体上的标题,越来越爱设置悬念.如果你不点开标题,不给文章增加个阅读量就不会知道小编专门用来吊你胃口的“下回分解”是啥. 不只自媒体热衷设置悬念标题,这股“悬疑”风还快速向传统媒体蔓延,并从轻松的软性文章向严肃的时事政治和国际新闻扩展.  相似文献   

15.
标题如新闻的眼睛。一则好的标题,会像磁石一样把读者的目光牢牢“吸”住,令读者一瞥之间而生难分难舍、不读不快之感;反之,如果标题干涩呆板、引力不够,即使一条好新闻也可能让读者失之交臂。正如汤姆森基金会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所言:“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  相似文献   

16.
今年《新闻记者》第2期所刊谢余生《一条阉割事实的标题》一文,针对某报一条标题进行了严厉的指责,看似有理,实质是危言耸听。报纸标题的拟制,讲究颇多,但以读者而言,大致一要符合事实,二要引起悬念或引起阅读的兴趣。以是观之,某报标题“首次引进高中肄业生”并不违反事实,“打破了学历+职称的硬杠杠”也是事实。至于为什么不如谢先生所言,把“事实整体”情况都写全了,则很容易理解,因为这只是标题。如果这也叫“阉割事实”,那么就很少有不阉割事实的标题了。请问,把事实整体全写上去,那还是标题么?欲知详情,新闻中自有…  相似文献   

17.
当此“非典”疫情仍在“闹心”的特殊时期,“当‘非典’遭遇‘高温’……”上海的新闻晚报就这样在一版显著位置、以醒目的标题形式把这个悬念掷给了你,你当作何反应?  相似文献   

18.
格调与导向     
近日,某市报登载一篇颇有“可读性”的本市新闻:《老爸在家嫖宿母女街头捉“鸡”》。瞧瞧,这标题制作得够“精彩”了,既富“刺激”又有“悬念”,非“逼”着你读下去不可。这不,笔者也是在这极富“刺激性”标题的“强烈诱惑”下匆匆浏览,果然好一个“别具一格”的新闻故事:本市一男子乘其妻子上夜班之机,将在舞厅认识的一个卖淫女带回家里嫖宿。次日早卖淫女未及时走脱,被主人家起床上学的十三四岁小女孩发现。女孩当即给妈妈打电话“报告情况”,妈妈很快赶回,于是母女俩追到大街上又是怒骂又是撕扯急欲逃溜的卖淫女,当时正是上…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的标题是电视新闻的眉眼。一个好的电视新闻标题视觉形象的确定,是一个艰苦而又带有灵感的形象思维创造过程,是对一个电视记者综合素质的检阅,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寻觅出制作电视新闻俏“目”的秘诀。一、抽丝成绸化蛹为蝶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是一个春蚕抽丝、化蛹为蝶的辛勤制作过程。例如《打工潮在这里回流》这个标题,中央台的二位记者初拟标题有《打工族的变迁》、《农村新来的城市打工仔》、《打工人的新去处》、《农村成为打工的新去处》、《大棚产生的吸引力》等十几个标题,但都觉得开掘主题不够,没悬念,没…  相似文献   

20.
标题被誉为文章的眼,一篇好言论要有个好标题,才更具有吸引力。制作言论标题,有如下六忌。一忌顾此失彼。以理服人是言论写作必须坚持的原则,切忌片面性。有篇言论题目是《用手不如用脑》。标题强调了一方,忽视了另一方。“脑”和“手”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脑”要通过“手”来实施。此题如改为《用手更要用脑》就比较全面而妥当。二忌引起歧义。《要打击防范服务并举》这个标题,作者的本意是:打击与防范并举,由于词语的排列不当,防范、服务,成了打击的对象,如改成《要打击与防范并举》就比较明确。三忌人云亦云。一般化是标题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