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一道含有全称、存在量词的函数题的多角度探究,对学生不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含义、不会将不等式等价转化等易错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含有变元的语句不是命题,因为它不能判别真假,如“x-3〉0”不是命题,只是语句,逻辑上称之为“命题形式”或俗称为“开语句”.这一类语句如果要成为命题,必须前面加上量词,全称量词或存在量词.比如,语句“f(x)≥0”前面加上全称量词,得全称命题:对所有的x,使f(x)≥0;其否定为存在性命题:存在x,使f(x)〈0,  相似文献   

3.
对于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首先要理解其基本语句,其次是掌握存在性命题,再次是掌握理解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相似文献   

4.
含有量词"任意""存在"的方程和不等式是近年模考和高考的热点问题.这些量词往往和参数结合在一起,难度较大.如何有效地处理这类抽象的数学问题,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转化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就含有量词的不等式如何转化进行了整理,并依据一题多问给出了处理这些问题的常规思路.  相似文献   

5.
高中数学新课程常用逻辑用语一章中,新增了全称量词“ ”和存在量词“ ”,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说明:(1)通过生活和数学中的丰富实例,理解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意义.(2)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通过对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系统学习,  相似文献   

6.
高中数学新课程常用逻辑用语一章中,新增了全称量词" "和存在量词" ",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说明:(1)通过生活和数学中的丰富实例,理解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意义;(2)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通过对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系统学习,  相似文献   

7.
全称量词、存在量词以及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在近几年新课标高考卷中频频亮相成为高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全称量词“任意”和存在量词“存在”与函数情投意合难舍难分,两种量词插足函数,使得函数问题意深难懂变化莫测,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难度大增,同时题目也因此显得更富有想象和新意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揭开量词隐含的神秘面纱还函数问题的本来面目.本文就涉及特称命题求参变数问题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8.
在三个关系模式中,应用离散数学的有关理论,把具有全称量词的谓词查询问题转换成等价的存在量词的谓词查询,并用SQL语言予以实现,而且结合关系代数对全称量词的实现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常用逻辑用语中的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在近年的高考中愈发受到重视,含有量词的题目不乏其数,而且常出现在解答题中.由于语言的特殊性,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形式上相同,但语言或者符号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的问题,常会因理解偏差导致错误.因此我们将对这类问题进行梳理和说明.  相似文献   

10.
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存在性命题;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性命题.这在方程与不等式中是常见题型,但也是初学者不宜把握的题型.初学者往往把两者混淆起来.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这俩兄弟既调皮又可爱,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1.
张忠明 《考试周刊》2014,(10):64-65
<正>全称量词,特称量词,以及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在近几年新课标高考卷和模拟卷中频频亮相,成为高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全称量词"任意"和特称量词"存在"与函数情投意合,两种量词插足函数,使得函数问题意深难懂神秘莫测,问题显得更加扑朔迷离,难度大增,同时题目也因此显得富有变化和新意.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揭开量词隐含的神秘面纱还函数问题本来面目,下面结合高考试题对此类问题进行归纳探究.一、问题探究问题2:已知函数2f(x)=2k x+k,x∈[0,1],函数2g(x)=3x-2(k+k+1)x+5,x∈[-1,0],问当k=2时,对任意x1∈[0,1],是否存在x∈[-1,0],使g(x)=f(x)成立.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中,出现了两个新名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由它们构成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及"不等式、方程有解"问题常常在知识交汇点处设置,极易与导数等其它数学知识交融在一起,渗透着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分类讨论及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在高考中极为常见.本文拟对含单量词的"有解"问题作一归类,供读者解这类问题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逻辑用语中含量词命题的真假判断,结合具体函数的性质,将函数中含量词命题进行合理转化,化归为函数的最值关系或值域关系问题,并得到关于函数中含量词问题转化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关于"都"的性质的研究,十多年来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方案。在回顾了前人关于"都"的四种定义:全称量词、周延算子、存在量词和加合算子的基础上,认为"都"具有全称量词的特性,但"都"并不是典型的全称量词,在一定条件下,它依旧呈现出分配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量词包括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两种,前者是指“所有”、“任意”、“每一个”等表示全体的量词,通常用符号“ x”表示“对任意x”;后者是指“有一个”、“有些”、“存在一个”等表示部分的量词,  相似文献   

16.
谈新课程中的“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在高中数学课程常用逻辑用语一章中,除了以往的"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之外,还包括"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对于这部分新增内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出判断动词“是”具有12种逻辑含义,并指出传统逻辑的缺陷和数理逻辑的不足,提出关键之一是量词问题,应当引入表示空集的全称量词和表示部分的存在量词,建立符合汉语实际的量词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出判断动词“是”具有12种逻辑含义,并指出传统逻辑的缺陷和数理逻辑的不足,提出关键之一是量词问题,应当引入表示空集的全称量词和表示部分的存在量词,建立符合汉语实际的量词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高考中,有关常用逻辑用语的试题是以考查基本概念、性质与其它知识相结合为主的客观题出现.这类试题难度低,重基础,只要在学习中夯实基础,把握逻辑联结词的含义、充要条件的意义、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定义、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针对不同试题的考查形式,应用不同的求解策略,就能适应高考的考查要求.  相似文献   

20.
高中新课程标准(下称标准)中选修课程系列1选修1—1的常用逻辑用语对于广大的高中教师来说,虽然未系统学过,但有所了解,感觉不难[1].标准中对于常用逻辑用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命题及其关系;(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3)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2].对于(1)、(2)两点,在现行的高中教材中也有这些内容,而对于第(3)点,可能会觉得生疏些.在数理逻辑中,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属于一阶逻辑的内容.全称量词对应于日常语言中的“一切”、“所有的”、“任意的”等词,用符号“?”表示.存在量词对应于日常语言中的“存在着”、“有一个”、“至少有一个”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