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蒋林 《武当》2008,(9):8-9
多年来一提到杨式太极拳的传统套路,人们看到的主要是均匀缓慢、松静自然、行云流水般的练法,而在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中,还有运动快捷且发力脆快的一些套路和练法,“杨少侯传小快式太极拳”,就是这样一种鲜为人知的套路。其练法既不同于常见的108式或85式传统套路,也不同于一般的杨式“太极拳小架”或“快拳”,他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据我师张文炳先生讲,这套小快式只在杨氏子弟和极少数入室弟子中传承。杨少侯先生得传其伯父班侯先生,我师张文炳直接得传于少侯先生。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阐述了基本功在24式太极拳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24式太极拳套路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从而推动太极拳教学改革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1.要先练好一种流派的太极拳,再练其他。有公园的太极拳辅导站里,众多太极拳爱好者跟着辅导员听着音乐打太极拳,而且是一个套路接着一个套路地练,简化24式太极拳、48式太极拳、杨式竞赛套路、吴式竞赛套路、陈式竞赛套路、孙式竞赛套路、32式太极剑等等,整个练完也差不多一小时了,满头大汗。我个人认为这只仅仅达到了锻炼身体的要求,而要想练好太极拳是绝对不能这样的。虽然各种流派太极拳的拳理相通,但每个流派太极拳的特点不同,练习的方法也不一样。如果在没有系统地掌握好一种流派的太极拳之前,每天每个流派的太极拳不断重复地打下来,一定会打成四不像的。  相似文献   

4.
周英南 《武当》2006,(6):11-12
简化太极拳(24式)和88式太极拳是原国家体委运动司分别于1950 年代中期和后期,根据杨式太极拳(杨澄甫大架)组织编写的。这两套拳编写修改后即向全国普及推广。自此,太极拳运动开展日益广泛,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体育活动。1993 年5月,中国武术研究院和中国武术协会在各派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了 42式太极拳,并作为国家规范化竞赛套路推广普及。上述套路,通常称为“国家套路”或“表演、竞赛套路”,以区别于传统套路。  相似文献   

5.
周瑞萍 《精武》2009,(5):12-13
跟冷先锋师傅学习陈式太极拳及国家竞赛套路不觉已有一年了,早在2005年的夏天,一次大型的太极拳观摩表演中,他的徒弟们在表演太极拳(陈式56式竞赛套路,当时我也不知道叫什么套路,只知道是太极拳,是后来学习才知道的),是一项集体表演,他们当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把一套太极拳表演得淋漓尽致,刚柔相济,快慢相间,  相似文献   

6.
王文贤 《武当》2011,(11):16-17
招法本无属性,它的属性是由劲法的性质所决定的,所以练拳是通过招法练劲法。一、太极拳的套路是由十三势组成的入门之路太极拳的套路是由八门五步十三种招势,派生出成百上千,变化无穷的姿态,形成太极拳的各种套路。其套路是由若干个招法所组成的,诸如现代流行的有24式、42式、48式、85式、91式及108式等等。无论招式如何变换,其形势总离不开八门五步十三势。拳论《十三势行功心解》,诠解了太极拳拳路的运行规律,它是太极拳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盛杰  包云 《体育师友》2013,(1):17-18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是中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于1956年整理编排制定的太极拳基础套路。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又称"24式太极拳",它是在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简化、整理而成的大众入门普及套路。其动作结构和套路编排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便于掌握,是社会和学校初学者入门的基础学练套路。这套太极拳教法口令提示,是笔者在讲授太极拳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建立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套路的学习更是一个复杂的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按照常规教学法,学生难以在较少的学时内学好套路,使得套路教学效果不佳。文章运用“分组记忆法”教学法对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学习掌握24式太极拳套路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发现该方法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技术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互助精神,在套路教学中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杨、吴、武、孙等各大流派太极拳套路中,常有"提手上势"呈现,尤其是杨式太极拳,我们的先贤先哲杨班侯在其父杨禄禅教导、培育和影响下,早在120多年前继承父业基础上,就创编了108势中平大架、85式习练拳架、传统快架112式和118式、传统小架146式以及散打对练44组。还有,在近代竞赛套路杨式40式、综合套路42式拳套等,也有"提手上势"。可见它在太极拳套路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凡不是科班出身的习武者,一说学太极拳,跟着别人就练拳架,拳架练完了基本就结业了。辛辛苦苦练多少年后,突然发现怎么还是停在一个水平上,总是不提高呢?特别是一些高难度和典型动作一辈子都没做好过。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基本功不行,从而导致水平难以提高。像24式、42式、48式、杨式太极拳等套路中的分脚、蹬脚,髋关节的韧带、肌腱拉不开,  相似文献   

11.
谢远基 《武当》2015,(4):20-22
太极拳音乐是当代音乐艺术工作者专门为太极拳某一套路的演练而创编的音乐。比如李伟才、朱富华、奚耿虎和陈汇康等音乐家分别创编、改编的式、42式、48式、式的演24 88练音乐等。研究太极拳与配套音乐的关系,对充分发挥好太极拳的实战和健身作用,促进太极拳术运动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24式“简化太极拳”是最简单的太极拳套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文章通过对24式“简化太极拳”的教学改革,总结出除常规的讲解、示范外,结合太极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民族音乐等进行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的更快,掌握的更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是珙泉煤矿一名退休工人,今年66岁,在1999年我患食道癌,手术后回家休养,当时身体十分虚弱。一次我散步时看见别人打太极拳,我就想我为什么不可以学一下?刚开始时我试着学24式太极拳,学会后,双花钱买了很多套路的拳、剑光碟,在家对着电视机学。在学习各种套路时遇到了一些困难,由于内容难记,各种套路容易混淆,我就把口诀抄下来,口诀不离身,一有空闲就背。再学习新剑、刀套路时,有时吃饭想着想着就手拿竹筷比划着动作,家人都笑话本人是太极痴迷者。功夫不负有心人,各个套路的口诀基本上能熟练记住。在练剑拳过程中,自己感到很轻松,从不感到…  相似文献   

14.
1995年4月2日,以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张耀庭为团长的中国武术太极拳代表团一行35人,参加了在日本神奈川县海老名市举行的第6届中日太极拳交流比赛大会。 此次大会与以往几届一样,设太极拳(42式综合太极拳)、杨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竞赛套路、24式简化太极拳和太极剑等7个项目,共设14块金牌,中国代表团撷取了12顶桂冠。  相似文献   

15.
皮传琼  杨伟丽 《武当》2014,(8):25-26
《太极拳术十要》,是杨澄甫先师口授,杨澄甫先生的弟子陈微明先生笔述的。发表在陈微明著《太极拳术》、杨振铎著《杨氏太极拳、剑、刀》、傅钟文《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和赵斌著《杨氏太极拳正宗》等著作中,由此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新中国推广的太极拳,诸如24式、48式与88式太极拳,都广泛采用《太极拳术十要》为技术要领,也包括上世纪推广的竞赛套路和近年来推广的标准化套路。因此,我们称其为“太极拳十大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16.
我是江西中医学院太极拳协会的会员,正在练习24式太极拳和陈式老架一路太极拳。我们没有高水平的老师,是自学自练,我每天坚持站桩和练习套路。现有如下问题望能得到老师的解答。  相似文献   

17.
1、传统武术的普及率不高 传统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华武术之根。然而,就是这拥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国国粹,在国内学习的人数还不及我国总人口的5%,稍作观察,我们也不难发现,在这5%的学习者之中,青少年大多练习竞技武术或规定套路,中老年人主要练习24式、48式、42式竞赛太极拳套路及相应的太极剑。中国武术门派百余种,拳法不计其数,而真正在习练这些拳法的却为数不多。  相似文献   

18.
赵幼斌 《武当》2007,(5):4-5
自1956年简化太极拳(又称24式太极拳)出现以来,如何看待当代人对传统太极拳套路的简化和创编,就成为太极拳界议论较多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对于流传最广的简化24式太极拳,更是毁誉参半,甚至出现了两个极端:有的人  相似文献   

19.
我练拳是以养生健体为目的的,几十年如一日,天天坚持练简化24式太极拳、88式太极拳和太极剑等。在锻炼过程中,我像书本中说的那样,每个动作部和呼吸紧密结合。如今,我已获得养生健体的显著效果。我今年77岁,没有老年病,同练音都说我像60多岁,很健康。 为了适应中老年太极拳爱好者的迫切需要,我特向您推荐《多练腹式呼吸有益肺功能》一文。依我所见,武术刊物、书籍和光盘中,从未有把腹式呼吸写得如此科学、实在、易懂、易做。我建议在《中华武术》杂志上转载,以供大家研究学习。 我的经验是先从简化24式太极拳练起,每个式子的扩胸动  相似文献   

20.
名家信箱     
江西省太极拳协会王慧钦(会员号000620)发来E-mail:我练习杨式太极拳17年了,但有两个动作我一直难以理解它的意义:一是杨式竞赛套路里的第四式提手上势,二是第七式手挥琵琶。这两个动作有什么不同?崔仲三答:杨式太极拳无论是传统套路,还是竞赛套路,其动作名称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动作劲力的要求。比较形象的动作名称就是白鹤亮翅。在这些动作名称中,有的注重技击手法的表现,比如搬拦锤;还有的是对劲力感觉的提示,比如手挥琵琶提手上式等。太极拳虽然有传统套路和竞赛套路的区别,但是,其内在的动作感觉是一致的。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