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寻丢自己     
两个同学,大学毕业一起采广州闯天下。甲很快做成了一单大生意,升为部门经理,乙业绩很差,还是一个业务员,并且是甲的手下.乙心理不平衡,就去庙里着急地找和尚,求神明相助。和尚说:你过三年再看.三年后,他找到和尚,很沮丧地说:“甲现在是总经理了.”和尚说:再过三年你再看。三年又过.他又见到和尚,气急败坏地说:甲已经自己当老板了.和尚说:我也从普通和尚成为方丈了.我们都是自  相似文献   

2.
禽流感在中国内地爆发是2004年中国首件重大突发性事件,虽然时至今日,疫情已渐渐平静下来,但是,当我们再次以新华社记的眼光回顾那段非常时期的新闻报道,仍然发现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回味和借鉴。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人主义精神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它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将目光集中在普通民众的命运和疾苦上,把  相似文献   

3.
日本仿佛是由一个个珠花项链串连而成的美丽岛国.静静地伫立在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海上。但是这个国家好像总是离我们既近又远.近的是1884年.如同欧洲的艺复兴的日本明治维新.给日本带来了社会变革的勃勃生机。中国清末时期,孙中山等一代革命志士为寻求革命真理而蹈海赴日,直至时隔百年的今天.中国留学亚洲的留学生仍将日本作为首选之地。但是一百多年来.曰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两次路上中国的土地,烧杀掳掠,这给中国人民造成了“百年悲情”,加之近几年纷扰不断的“钓鱼岛”纠纷.日术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对中国人民感情的伤害,都使这个本来离我们很近的国家在心理上好像拉开了一个距离。但是世界大同是人类的理想.即使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两国处于交战之际,也从未能湮没两国人民盼望世世代代睦邻友好的心声。何况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和平的历程是应该永远朝向未来的。  相似文献   

4.
一、超前规划.把好入门关,保证典型可树性 第一,典型的发掘要体现时代特点。典型要体现时代精神。展示时代的风貌。发掘典型时,要准确把握典型的时代性。站在油田持续稳产新的节点上,我们面临诸多压力与挑战。劳动力不足,需要我们优化劳动组织结构.挖掘人力资源潜能;稳产难度大.需要我们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提升开发水平。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发掘和选树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管理精英;刻苦钻研,敢于超越的科技专家;踏实肯干。技术过硬的操作能手;管理科学,业绩至上的基层样板。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传播和软实力建设”是当今外宣领域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命题。谈起“文化”,“传播”、“实力”,“建设”等词语.大家都很熟悉.但如果把其作为相互关联的概念提出来.就会感到其中体现着外宣工作者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因为.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对外传播领域本身.即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2006年8月31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跨文化传播与软实力建设”论坛.其宗旨“从中国日益扩大的对外交往.对外开放的需要出发.探索跨文化传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并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研讨深化对中国软实力建设的认识。”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说:“我们正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外宣格局.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对外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国的软实力。而跨文化传播与交流不仅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外文局局长蔡名照说举办“跨文化传播论坛”.能够与智者相聚.博采众长.对主办方和听众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跨文化传播论坛主持人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周长周明伟说:我们将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使这个论坛成为大家共同的资源.成为一个能够有效研究如何应对“向世界说明中国”种种机遇和挑战的舞台.为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和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目标作出我们的一点贡献。 在论坛举办期间.《对外大传播》分别采访了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著名学者余秋雨.美国百人会发起人杨雪兰以及中国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和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奇伟先生.同时又专访了《江边对话——一个基督徒与一个无神论者》图书的作者帕罗和赵启正先生。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对以上内容以“论坛”专栏形式系列刊出。敬请读者关注并积极参加讨论以为中国跨文化传播与“软实力建设”出谋划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逼近,民众越来越关心“中国”品牌的树立.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被点燃。越来越多的外宣干部和业内同行向我们表达了期待看到双语栏目的愿望。因此.我们自2006年第1期起开办了《双语视窗》栏目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看看周围的媒体,在《北京青年报》、《参考消息》、《国门时报》上有许多特粹的小短文.像一只只啄木鸟,善意地提醒了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尚味和国际接轨”的细节,读后让人回味不已。在获得借鉴意义的同时,也带来更深入的思考。我们效仿中英文对照的版面形式,旨在通过外国友人的视角来看中国,从中折射出东西方观念、习俗的异同。通过一篇精选样的文章.让读者在领略异域文化的同时,也能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维护和平、制约战争的因素在不断增长。同时,当今世界又处于大变动,大调整时期.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复杂问题和不确定因素时有发生、昨天的伊拉克战争,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布什政府提出的“邪恶轴心”、“邪恶国家”,今天的伊朗铀浓缩、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朝鲜的核曝炸……今天的世界怎么了,是人们变得不理智了,还是另有一番隐忧?本刊特邀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学者,为我们寻根湖源.解疑释惑.以期达到还原事件真相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李禾 《生态文化》2010,(6):36-38
一日闲来无事,随手翻开《红楼梦》.恰巧碰上贾府的人正在吃螃蟹.这才想起已是许久没吃螃蟹了。 离开家乡几十载.几十年在异地漂泊,如今市场上螃蟹的身价不是普通老百姓说吃就能吃的,所以吃螃蟹早已不是“吃”.只是偶尔买几只解解馋而已。  相似文献   

9.
从细微处捕捉生活的灵感。感悟生活,折射社会,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写作意境。西班牙记的这篇章记录了我们国人看来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折射出中国的进步历程和中国人的精神新面貌。很可一读。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传播和软实力建设”是当今外宣领域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命题。谈起“文化”、“传播”、“实力”、“建设”等词语.大家都很熟悉。但如果把其作为相互关联的概念提出来,就会感到其中体现着外宣工作者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因为.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对外传播领域本身,即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2006年8月31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跨文化传播与软实力建设”论坛成功举办。其宗旨是:“从中国日益扩大的对外交往、对外开放的需要出发.探索跨文化传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并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研讨.深化对中国软实力建设的认识。” 国务院新闻办公窒主任蔡武说:“我们正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外宣格局,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对外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国的软实力。跨文化传播与交流不仅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外文局局长蔡名照说:举办“跨文化传播论坛”.能够与智毒相聚,博采众长.对主办方和听众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跨文化传播论坛主持人、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周明伟说:我们将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使这个论坛成为大家共同的资源.成为一个能够有效研究如何应对“向世界说明中国”种种机遇和挑战的舞台.为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和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目标作出我们的一点贡献。 在论坛举办期间.《对外大传播》分别采访了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著名学者余秋雨、羹国百人会发起人杨窖兰以及中国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和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奇伟先生.同时又专访了《江边对话——一个基督徒与一个无神论者》图书的作者帕罗和赵启正先生。从笫十期开始.本刊已对以上内容以“论坛”专栏形式系列刊出。敬请读者关注并积极参加讨论.为中国跨文化传播与“软实力建设”出谋划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曾平 《对外大传播》2007,(11):26-28
肩负全党的重托和全国人民的期盼,中团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Z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中共十七大不仅受到国人的瞩目,也受到世界的关注.媒体的介入是衡量世人对重大事件关注程度的“晴雨表”来自世界55个国家和地区的310家煤体的1135名记者报名参加了十七大的报道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十六大时859人。有人说:十七大不仅是“民生盛宴”、“民主盛宴”,还是“新闻盛宴”。据了解,大会新闻中心仅在17日安排的集体采访和专访就达数十场。新闻中心的采访室不够用,连餐厅都被临时借用了。如此密集的安排,堪称新闻记者的“盛宴”,在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还是第一次.这些上会的记者们日夜奔波,在大会上捕捉了一个又一个的“亮点”.及时有效地把中共十七大的信息传给世界人民.为此.我们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今日中国杂志社、中国网的上会记者约稿,请他们在国际语境下,谈谈上会的经验和体会.以及在这个特殊日子里的难忘经历.我们把选些一一汇集起来,便有了这一组关于上会记者体会的文章.在他们的采访经验中闪现着智慧的火花.希望能给在外宣领域中的工作者带来一些启。  相似文献   

12.
谭谊 《职业圈》2007,(8X):183-183,174
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但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在教学评价质量要求上,在课堂教学评价上又有着明显的区别。研究和分清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刘鹏凯 《职业圈》2014,(10):24-25
服务区内的招待宴 有人说,难忘的事最初总是以最不明显的方式出现,不仅比平常还平常,比普通还普通。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老、少、边、山、穷县,一个苗、瑶、侗、壮、汉5族共存,仅有16.7万人口的小县,如何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我们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几年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外宣办、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和中国外文局的肯定,2000年在《宣传与文明》、《对外大传播》上先后刊出了介绍我们工作经验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两年前的夏季.正值我大学毕业前夕.我们班的29名同学,有的忙着考研,有的忙着找工作,只有我一个人在神往着一个地方——芬兰。我所在的大学与芬兰的大学有交换留学生的关系。在大三的时候,我有幸被选派到芬兰进行了短期学习,芬兰自此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芬兰是个美丽的国家.它东面与俄罗斯接壤,西面是名化学家诺贝尔的故乡瑞典.西北面是石油航运大国挪威,其南面则是浩瀚的大海。芬兰素有“千湖之国”的美誉,在33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分布着六万多个大大小小的湖泊.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达76%。而且.享誉世界的诺基亚公司(NOKIA)就诞生在芬兰。  相似文献   

16.
2006年8月1日开始,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中央对外新闻单位乘青藏列车采访团”在青海、西藏两省区采访,历时七天.沿途经过青海的西宁、格尔木,西藏的拉萨、当雄等地,就青藏铁路通车后的运营状况,对西藏、青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农牧民生活改变,环境保护、旅游业的发展、传统文化保护等问题进行了广泛采访。来自全国32家对外新闻媒体的51名记者参加了此次大型报道活动。大规模地组织各路外宣媒体采访西藏,这是第一次。谈及组织这次采访的背景和起因,领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七局副局长王丕君说: “三年以来,国际、国内都非常关注青藏铁路的修建,特别是去年以来,国外的报道很多,大部分报道是负面的,主要是引用国外从事“藏独”分裂活动人士的话来说三道四。因此在通车以后一个月,我们想组织记者乘青藏列车去亲眼看看通车一个月以来的实际情况.作个判断,让西藏、青海当地的各方面人士说说他们眼中的‘环保路’、‘幸福路’、‘致富路’,可能更有说服力。” 记者们此行肩负着向世界介绍青藏铁路和通车后藏区人民生活的真实情况的使命,大部分人又都是第一次踏上雪域高原。让记者们兴奋不已的不仅是列车途跨越莽莽昆仑.穿过长江源头沱沱河,翻越唐古拉山,绕过藏北草原,直抵拉萨,还因为对他们来说列车就是捕捉新闻的一个绝好渠道。乘车途中,他们接触到乩车长到调度中心,乘务员等铁路沿线的基层人最;到了青海、西藏的藏区后,他们可以直接到普通藏民和参与青藏铁路建设的建设者家中.和他们进行交谈。一路走下来,他们不但获得了很多新闻故事,而且也产生了很多感受和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应广大读者要求,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本刊开办了《前沿访谈》栏目。这是本刊为加强地方外宣报道而开设的一个新拦目。本刊记者将深入到地方外宣战线的“前沿阵地”,通过对省一级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挖掘出他们身上那些充满智慧的外宣理念和经验,精心采撷那些行走在路上的鲜活的故事,以期为我们的外宣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本栏目与中国网合办,采用平面煤体刊登与视频直播或录播曲方式同步进行.殷切期望读者关注此专栏.请各省(区、市)外宣办主任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拨冗接受采访。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个栏目会朝着大家预期的目标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员工精神是一种崇高的信仰、强大的力量、不息的信念.企业从初刨到逐步奏响辉煌.都离不开优秀员工所具备的崇高的精神。优秀的精神更是员工从普通成长为卓越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9.
半年前就想采访陈吴苏,在采访的前期准备过程中.我们逐渐走进陈吴苏多彩而独特的世界。陈吴苏是对外友协会长,兼中俄友协、中国欧盟协会会长,还是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会长:20年以前他担任过团中央书记、北京市副市长和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陈昊苏是陈毅元帅的长子.另外,他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多本诗文集。  相似文献   

20.
“你们送报时是不是像美国电影里演的那样.很潇洒地一甩手,把报纸扔在人家院子里面?”“当然不是这样的.全世界最难伺候的,恐怕就是日本人,订我们的早报和晚报的话.一个月需要3925日元,虽不是很贵,但很多客人摆的架子要比‘上帝’还大。偶尔比平时晚送到20分钟.就把电话打到店里投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