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事说、美刺说以及正变说是<毛诗序>吸纳<春秋>学说后的新创造.<春秋>学说对汉初<诗>学的转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毛诗序>表述方式与引事明诗多与<左传>相合.考察西汉学术源流,<毛诗序>当成于贯长卿之手.贯长卿之学术特征、生活时代及文献记载三者都切合<毛诗序>作者的特定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宋代贾昌朝本人做了详细的介绍,对其出生年代及为官经历做了考证.关于<群经音辨>的成书年代,史传无载,通过对<音辨>的研读,能够推断出其成书年代当不晚于景祐四年(公元1037羊).<群经音辨>从北宋到民国时期,共有23)个版本流行,本文对不同版本做了简要的介绍,为<群经音辨>研究提供了一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3.
<韩碑>是李商隐诗集中较为独特的一首.关于此诗的主旨,前人多认为是赞美裴度、韩愈淮西平叛一事,褒奖韩愈所作的<平淮西碑>,为此碑被推倒鸣不平,兼表达李商隐评定叛藩的政治主张.本文则通过对有关史料以及李商隐对韩愈态度的详细分析,认为<韩碑>一诗是义山仿韩戏作,意多嘲讽,主旨在于讥讽韩愈热衷名利、攀附权要、为文不德,以至遗留笑柄.宋代以后尊韩风气太盛,以至前人对<韩碑>诗主旨进行了错误解读.  相似文献   

4.
讽谏作为诗歌的一大社会功用,从<诗经>时代就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正是<诗经>中大量的讽谏诗开启了中国讽谏诗之端,对后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屈原便是一继承者.屈原的作品特别是<离骚>所流露出来的讽谏意味正是继承和发展<诗经>中这种讽谏传统而来的,同时这种讽谏特质在经过屈原的发展后,随着时代的变化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逐渐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上讽喻、批判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5.
从全部的中国礼学史着眼,隋唐礼学正处于对两汉、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礼学进行整合的重要时期,<礼记正义>正是其时礼学风貌的代表作.孔颍达等人选取<礼记>及郑玄注为权威经注本,并为之撰作<正义>.在这当中,以孔颖达为典型的唐初官方学者,颇为重视北方礼学传统,强调<礼记>为三<礼>学的重心所在,并在这一基础上整合南北礼学.而融合的结果,是使得郑玄礼学体系更具义理色彩.这对唐、宋以来的官方礼学具有深刻的影响,也改变了中古礼学的面貌.  相似文献   

6.
中日家族文化既存在亲缘关系,又走向了分流发展,其同中有异的文化形态影响到中日作家的家族书写.巴金的<家>和岛崎藤村的<家>是中日现代家族小说的典范性文本,对两部<家>进行比较,既能阐明中日家族小说文化蕴含的异同,又能揭示出中日家族叙事的各自风貌.两部小说所书写的"家"的悲剧、家长权威的放逐和传统婚姻的承受,亦呈现出不同的情形.中日两部<家>的家族叙事同曲异调,家族悲剧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7.
"二次戡黎说"只注意到今本<竹书纪年>有文王、武王都曾戡黎的记载,却冬视了今本<竹书纪年>与清华简<耆夜>武王戡黎时间的不同,清华简<耆夜>与<史记>、<逸周书>、今本<竹书纪年>在纪年问题上仍存在尖锐矛盾.清华简<耆夜>"作"字不能理解为创作,而是指演奏,周公见蟋蟀闯进来,演奏<蟋蟀>三章,不能因此断定周公是<诗经·蟋蟀>的作者.清华简<耆夜>并非周初文献,与<尚书>、金文等文献对比,可知它很可能成书于西周中晚期至春秋前段.  相似文献   

8.
来新夏 《寻根》2004,(4):80-88
高士奇字澹人,号江村.浙江钱塘人.生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卒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一说康熙四十二年),年60岁.家贫鬻字谋生,后被明珠推荐进入内廷,因便捷善迎合,为康熙帝所宠遇,每随扈出巡,遂利用权力大肆贪污.<啸亭杂录>卷三<郭刘二疏>引郭琇劾高等纳贿敛财罪状疏称:  相似文献   

9.
<法宝联璧>是一部卷帙浩繁的佛教类书,由陆罩、庾肩吾、徐摛、刘孝威等三十余人奉梁简文帝萧纲敕进行编纂,至梁代中大通六年(534)纂成.其书今佚,惟萧绎所作<法宝联璧序>尚存.笔者试从<法宝联璧>一书的编纂背景、编纂时间、编纂地点和机构、编纂者姓名、书名、卷数和篇数、内容和性质等角度入手,对此书的编纂情况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0.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邦炜先生从1962年发表<论宋代的官田>一文以来,迄今已在宋史领域艰辛耕耘了40多个寒暑.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的<宋代婚姻家族史论集>(以下简称<史论>)是其自选集之一.<史论>收录论文21篇,大致分为婚姻、妇女、家族、皇族四个部分,凡35.5万言.<史论>一书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作者从事宋史研究的轨迹.通读全书,我们认为张先生研治宋史至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巫瑞书 《寻根》2004,(4):42-44
作家吸收民间文学、民俗文化的丰富养料,经过提炼、熔铸,熔入作品,这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上极为常见.陶潜的<桃花源记>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相似文献   

12.
小说创作伴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从神话发端到传奇故事到现实主义的人物性格刻画到现代人物的心理描写,再到后现代的精神分析、意识流叙述,今天已经到了整体揭示和描写人物丰富的人性即文化人格的阶段.当代人已经不再是以某一种单一的性格面具或内心倾向出现在社会与作家面前,作家也不再以刻画典型性格为成功,优秀的小说作品已经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塑造文化人格,当代小说批评应当与时俱进,从人物性格分析进步到文化人格研究,而<白鹿原>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的范例.  相似文献   

13.
对于让无数人充满遐想的大理,无论是外观者还是内视者,都曾作过足以满足我们想象的描述:<白国因由>的奇幻,<蛮书>中忽隐忽现的历史痕迹,以及<唐诗>这部煌煌巨著中那些划时代的诗歌巨子们比如杜甫等对南诏的诗意写照、<徐霞客游记>中真实而充满激情的记载、当然还有作为南诏大理艺术史上可称为鸿篇巨制的两幅绘画长卷<南诏中兴图传>与<张胜温画卷>上人神共存的独特传述与历史的钩沉……然后,就是电影<五朵金花>中传神的影像重现,一代文豪郭沫若在诗文中对大理石与蝴蝶泉的激情挥洒,再然后,就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用超乎现实的笔墨对苍山洱海的绝对想象,以及无数个版本的电视影像的无尽诠释……这些,显然已经足够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知识分子很早就注意以自然界的景物来比照自己,尤其是梅竹松柏精神.这种以梅竹松柏精神比照人的品格,最早源起于<诗经>,之后遂成为文人寄寓情感品调的最主要的咏歌对象,寄寓着中国文人特殊的文化品位和情感.  相似文献   

15.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很多诗篇真实地记载了当时所发生的自然灾害,如旱灾、虫灾、地震、疫灾等,生动地描绘了灾害状况及受灾民众的苦难生活.为了祛除灾害,虔诚地祭祀天地神灵就成为时人经常性的一种活动.此外,政府对灾民施以救济也是一种祛灾救荒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章的"不朽说",是中国文论史上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魏晋进入了"文学的自觉时代"."不朽说"在确立文学独立、崇高地位和超越儒家传统的"三不朽"思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不朽说"的产生则主要应归因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儒家意识形态的解构和作者独特的个体特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百年来《水浒传》成书及版本研究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0世纪以来<水浒传>的成书和版本研究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与总结,内容涉及<水浒>的成书过程、成书时间,<水浒>版本问题中繁本与简本的关系、版本的演变,以及<水浒>祖本及金圣叹是否腰斩过<水浒>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西南民族大学秦和平教授新著<基督宗教在西南民族地区的传播史>,洋洋洒洒34万字,通过对18世纪末以来天主教和基督教在西南民族地区传播的历史描述,研究了宗教传播必备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分析了基督宗教自身的适应与改革,探讨了少数民族受众的心理变化和宗教诉求,史料翔实,见解独到,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19.
对今本<仪礼·乡饮酒>"坐捝手,遂祭酒"中"捝"字的解释,历来注释家分歧颇多.文章认为,汉代的<仪礼>写本中有"捝"和"帨"两种写法;郑玄训"捝"为"拭也"乃其假借义.郑注中作为"捝"字古文的"说"应读"始锐反",训"擦拭"义.由于"说"字的这种用法太过稀少,所以大型辞书皆未予收录,而研究者却不能不辨.  相似文献   

20.
由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编纂的<巴蜀文化研究丛书>现在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套分别由历史学、考古学和民族学专家编撰的丛书,向各界读者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巴蜀文化的丰富内容和精深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