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澜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尽管我们在课前做了精心的预设,可是在开放的课堂中“生成偏离预设”的现象还会常常出现,这种“非预设生成”往往带来两种结果——尴尬或精彩。  相似文献   

2.
“预设生成”是每堂课必须经历的,我们课前的“预设”都希望在课中能够“生成”,一堂课能否得到丰富的“预设生成”决定这堂课成功与否。但是,并非所有的“预设”都能“生成”。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当学生不能顺利出现“预设生成”时该怎么办?笔者认为要看预设的内容而定。如果是本节课中不可缺少的、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或比较重要的方法等,那么一定要想办法促使其生成。那么,在课堂中怎样促其生成呢?笔者经深刻反思想到了以下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有“节外生枝”的情况。反思生成,教师要运用“民主”“、欣赏”和“智慧”来引导这些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使之开放地纳入预设的课程目标之中,促进课堂的良性发展。让我们的思品课堂因“节外生枝”而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4.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追求生成有效性涉及“课堂成本意识”,其实质是使学生获得“道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淡化课前预设,关注课堂生成,这是新课标理念下一道亮丽的新景观。然而,对生成的过分热衷与宠信,非但不能收获期待的精彩纷呈,反而导致文本失落,课堂失控,“生成”也最终沦为“无成”,着实令人叹息。  相似文献   

6.
岳金春 《今日教育》2007,(10S):39-39
生成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就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一轮的课改中.老师们对“生成”是倍加珍爱.课堂也常常因生成而精彩.但有些教师却被生成牵着鼻子.不仅课堂失控了.“生成”最终也沦为“无成”.真是令人叹息。[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叶楠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不少教师站在关注生命的高度,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课堂生成,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景观。但目前有的教师忽略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东西,教学处于静态化、程式化,一次次失去了培养学生发展的机会。 如何把握课堂生成,使静态课堂走向动态课堂,达到师生共度生命历程呢? 一、精心预设.有效预约动态生成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预先作出周密的安排。“凡事预则立”,虽然“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布卢姆),但是  相似文献   

8.
翟立安 《数学教学》2009,(11):9-9,11
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教师设计图纸,学生看图造房”的过程.但是,最近参加教学研究活动,发现许多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老师讲解多、课堂生成少,有的甚至回避“生成”.  相似文献   

9.
王环 《辽宁教育》2012,(1):52-53
第一堂必修课: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课堂上精彩的生成,来源于课前精心而科学的设计,而所有的教学设计都首先要有“得”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和“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语文的课堂教学也在不断摸索着最佳的“新课堂”形式,其中“生成性”课堂已经逐渐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术语,而语文课堂要以生成为价值追求,也早已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众所皆知的新课程理念。然而当“生成”一词在课堂上、校园里、论坛中、教育教学杂志上成为舌尖上的热点时,我们不得不凝神静思——在我们为体现“生成”而生成的课堂实践中,“生成”是否也应该贴上“打假”的标签!  相似文献   

11.
从生命的角度来看,每一节课都应该是不可复制的生成过程.所以真实的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对那些意想不到的“高见”和“高潮”,教师应发挥教学机智,促进有效生成.  相似文献   

12.
识字与生成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而识字教学则是低年级语文的“重头戏”。面对大量抽象的生字,我们的识字课不应只是直白告诉和生硬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课堂创生开发的过程,那么,如何开发识字课的“生成”资源呢?  相似文献   

13.
范晓燕 《学语文》2013,(5):55-56
时下.高中作文教学的课堂呈现形式多种多样,点评课、赏析课、专题课,各有各的特点。其实,作文课的最本真形式就应该是写.作文课堂就应该是写的课堂。把作文课上成写作课不容易,因为写作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由学生的写作实践构成的纯生成的课堂。但是作文课又必须是写作课,因为学生写作的能力只能通过写作实践来提升。这是矛盾又是挑战。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要艺术地处理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关系。有效的写作课堂应该是“生成因预设而精彩。预设因生成而丰富”。笔者曾执教一节写作课,教学内容为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记叙文单元训练——《写人要凸显个性》。  相似文献   

14.
江鸥 《四川教育》2006,(11):32-32
课堂讨论需要精心预设,预设与生成是一对水乳交融、和谐共生的孪生兄弟。预设,是为了课堂讨论更好地生成,但预设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不是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也不是不可为或不必为而为之的故作“姿态”。因此,课堂讨论的预设应为生成留足空间,应理性地认识生成、宽容也接纳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巧妙地利用生成,进而把生长性生成与创生性生成融为一体。怎么精心预设课堂讨论呢?  相似文献   

15.
“冷场”,是教师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尤其是公开课、比赛课上,教师就更加不愿意出现“冷场”。因为多年以来不少教师认为,课堂上出现“冷场”,哪怕仅有一次,就意味着这节课是不成功的。而在笔者看来,课堂的“冷场”是教学中的正常现象,有的“冷场”是可以预料和设法排除的,有的“冷场”是防不胜防的。但不管是可以预料还是预料不及的“冷场”,我们都无须害怕和慌张,只要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机智地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灵活应变地驾驭课堂,“冷场”不会成为成功课堂的“大敌”。  相似文献   

16.
叶谰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不少教师站在关注生命的高度,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课堂生成,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景观。但目前有的教师忽略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东西,教学处于静态化、程式化,一次次失去了培养学生发展的机会。如何把握课堂生成,让语文课堂涌动生命的活力呢?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它所提出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往往无法预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成性课堂具有不可预定性,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可以说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只有预设的课堂也许是有秩序的课堂,但会缺乏些许灵气;生成的课堂也许会乱一些,但可能会因此而精彩。课堂要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的互动中才能生成。  相似文献   

18.
2006年第1期“捕捉预设的镜头”刊登后,许多教师都来稿讲述有关“预设”与“生成”的课堂遭遇。其实“预设”与“生成”是不能分割的。充分“预设”是精彩“生成”的基础,但不能否认“生成”需要更多的教学机智。“预设”似乎更易掌握,“生成”却总是有意外。本期DV——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让我们看看下面几位老师是如何面对意外而“生成”、收获满堂精彩的。  相似文献   

19.
2006年第1期“捕捉预设的镜头”刊登后,许多教师都来稿讲述有关“预设”与“生成”的课堂遭遇。其实“预设”与“生成”是不能分割的。充分“预设”是精彩“生成”的基础,但不能否认“生成”需要更多的教学机智。“预设”似乎更易掌握,“生成”却总是有意外。本期DV——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让我们看看下面几位老师是如何面对意外而“生成”、收获满堂精彩的。  相似文献   

20.
2006年第1期“捕捉预设的镜头”刊登后,许多教师都来稿讲述有关“预设”与“生成”的课堂遭遇。其实“预设”与“生成”是不能分割的。充分“预设”是精彩“生成”的基础,但不能否认“生成”需要更多的教学机智。“预设”似乎更易掌握,“生成”却总是有意外。本期DV——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让我们看看下面几位老师是如何面对意外而“生成”、收获满堂精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