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进入10月份,考研倒计时越来越近,很多同学都忙着赶报考研冲刺班、点题班等公共课的复习。尤其是平时对政治等统考课复习较少的考生,临近考试,都把注意力集中到统考课的复习上来了。有关专家提醒,考研要特别注意专业课的复习。首先,政治、外语等统考课不再是拦路虎。记者在采访中  相似文献   

2.
基于某高校2011~2013年理科考研情况的调查数据,利用路径分析方法研究考研英语、考研政治、专业课一、专业课二、学校类别、体育基础对理科考研成绩的作用路径及影响力度.结果表明,专业课一、专业课二、学校类与对理科考研成绩有着直接因果关系,总效应均在33%以上,而考研政治和考研英语的总效应均在10%左右.建议考生要注意专业课二的复习,端正对考研英语和考研政治的复习态度,注意选择报考合适的学校.  相似文献   

3.
不知不觉,2013年考研复习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尤其是在今年考研时间大幅提前,冲刺复习时间缩水的情况下,该如何正确调整,最终修成正果?◎莫紧盯数学、英语,冲刺复习需调整策略多数同学们都是考研大纲发布之后才开始正式进行考研政治以及专业课的复习,但今年考研时间缩水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并且由于各门课程都需要占用一定量的复习...  相似文献   

4.
对于多数人来讲,考研过程中政治的复习可能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因为这些理论性的东西比较抽象,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再加上时间比较紧迫,其他科还有大量的单词、公式等需要记忆,所以如何在考研政治复习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是一件值得我们去深思、探讨的问题。下面结合本人在复习考研中的一点心得,谈一谈对政治复习的看法。首先,在时间的安排上一定要合理。政治理论比较枯燥,容易遗忘,所以战线不宜拉得太长。我本人是去年参加考研的,考了70多分,在理工科同学中还凑合吧。我认为复习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通览全书;第二…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为本校考研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校内考研网站很有必要。建立校内考研网站的目的是为了给本校考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帮助同学复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积分变换与数理方程,以及英语、政治等重要基础课,还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专业课。本文对这样一个校内考研网站的设计与制作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今年考研成绩出来后,我为自己的政治分数感到惊讶——竟然得了85分!回想自己走过的漫漫考研路,我觉得这个成绩来得并不突然,甚至觉得是应该的,原因在于我在政治复习过程中掌握了方法,并找到了乐趣。凭借这个沉甸甸的分数,我如愿以偿地进入清华园。我的切身体会告诉我,政治这门学科并不是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要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它,胜利往往得益于态度。  相似文献   

7.
1、考研专业网站考研加油站:www.kaoyan.com 国内影响最大的、也是最好的考研网站。其下属的考研论坛,数学、政治、法硕、计算机等方面做得相当成功。考研人:www.kaoyanren.com、www.kaoyanren.net 隶属于高等教育出版社考试分社的权威考研网站,公共科目的信息相当丰富,引导考生正确复习的相关活动较多。考研网:www.kaoyan.net 较早开办的一个考研网站,在英语方面做得不错。你来我网(Okhere):www.okhere.net 梦想时代公司的网站,专业课咨询是这个站的特色。雅舍网:www.yasee.net 比较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一转眼,研一的生活即将过半,北京早已白雪皑皑.我坐在温暖的宿舍里,经常会想起大学的美好时光.此刻,地大的化石林是否也已被白雪覆盖?很不情愿地,我也会想起2007年复习考研的经历.现在回想,心里依旧五味杂陈,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伴随我的都是枯燥无味的复习、挥之不去的压力、考研失利的打击和调剂成功的庆幸.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医学硕士一年级研究生的考研问卷调查,回顾性地讲述了他们当年准备考研的经历,准备考研所花的时间及复习的过程,以及他们临床实习与考研复习上时间的处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对打算考研的考生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石磊 《中国研究生》2012,(10):54-55
考研复习有三大法宝:参考书目、真题以及考试大纲,在这三种法宝之中,参考书目是基础,真题和大纲是引导,因此,要在考研的专业课上取得好成绩这三样是缺一不可的。下面,我就依次阐述如何才能掌握这三件秘密武器以及考试过程中的一些答题技巧。首先说一下参考书。众所周知,一般情况下,大部分院校都会为考生提供参考书目,以便考生的复习更有针对性。虽然,也有个别学校  相似文献   

11.
春天是个读书天!在这个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春季,决定考研的同学应该真正地把握这大好的时光来准备考研复习了。一般我们把3月 ̄5月作为考研复习的初级阶段,在首轮复习中,同学大多会遇到一些相同的复习问题、心态问题、时间上的安排问题,下面就针对这些问题给大家一些建议和意见,提醒大家在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报考公务员已成为高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的一项重要选择,然而很多考生的出发点不是考虑自身条件、爱好是否与国家公职人员的要求相符,更没有长远的,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事国家机关工作的思想准备。很多准备复习“考研”的毕业生在复习攻坚阶段,既要忙于外语、数学及专业课的准备,又要疲于应付国家及各地方的公务员考试,顾此失彼,得不偿失。如何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好个人发展方向,在公务员报考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毕业生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一、报考公务员应结合个人的志趣爱好及能力特点我…  相似文献   

13.
考研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枯燥的复习准备阶段。当我决定投身于千军万马的考研队伍中时,我的室友们都告诫我一定要处理好自己的感情问题,因为我和他分隔两地,毕竟考研是人生的大事,不是玩游戏。任何杂念或情绪的波动都将影响复习的效果。我能理解她们对我的担心,因为我是一个极度敏感,确切地说,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我的心里搁不下一粒沙子。即使是两个人的小吵小闹都无法使我全身心地投入紧张的复习之中,但是始终相信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在考研的艰难日子里我依然坚守着我的不一样的爱情。  相似文献   

14.
极限问题一直是历年考研高数中的重要考点,也是学生复习考研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以近几年考研高数真题为例,讲解了在考研高数中求极限问题常用的方法,以及对考研复习极限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今天是中秋假期的最后一天,难得清闲,坐在图书馆里忽然想写点东西。我是比较懒散的人,但一直喜欢读《中国研究生》上的关于考研感悟的文章,并以此来激励自己。老早就发誓等考上后一定要写点有关考研的东东,现在读研已经一年了,还是迟迟没有动笔。每天都在经历着平凡的生活,考研的事情似乎也已离我远去。今天终于完成导师交给的任务,空闲下来可以动笔了。  相似文献   

16.
今年的北京广播学院,报考研究生的人在我们研究生公寓楼下排出50多米,望着一张张充满焦急渴望的年轻面孔,我不由回想起两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考研经历…… 那时我从西北一所重点高校毕业已经7年。学的是中文,考的却是北京广播学院新闻广播电视业务这个炙手可热的专业。跨专业、跨学校报考的难度有多大,可能有过考研经历的同学都深有感触。 我的英语是1992年也就是10年前过的四级,61分。之后一直没学。到2001年开始复习时,是个连“日记”怎么拼  相似文献   

17.
考研是一场毅力的战争谁坚持到底谁才有可能胜出2006年3月12日,我双手颤抖的输入准考证号,闭上眼睛,按下ENTER键。我不知道结果究竟会怎样,可是我真的不敢面对,我害怕失败。终于,睁开了双眼,“414”三个鲜红的阿拉伯数字跃入我的眼中,“天啊!我成功了!”我一跃而起,完全失去了平时的稳重。正式开始考研复习是在9月初,在此之前的暑假,我虽然动过考研的念头,但始终是犹豫不决。一天,  相似文献   

18.
2006年7月—2006年9月巩固强化篇2006年10月—2006年11月考研攻关篇2006年12月精炼整合篇2007年1月~2007年考研前全力冲刺篇充实的暑假政治1.基础比较差的。在政治理论复习上要认真一些,考研政治辅导书起码要看一到两遍。同时还要抓练习,这是比较有效的。但不管是做题还是看书,政治理论复习当中都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生留学美国从1847年起至今已足足有一百五十多年了。我本人是属于抗战胜利后赴美留学,新中国成立初期归国那一批。我父亲教育家陈鹤琴则属庚子赔款奖学金那老一代留美学者。我的儿子是改革开放后去美国上中学的。近二十来我一直活跃于欧美同学会,和国内外留美学生有些交往。在这里我仅就我个人的经历谈一点个人对中国留美学生和中美关系问题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从大一刚刚接触到“考研”这个词,到2003年1月我正式踏入考研初试考场的时候,国家的考研政策已经有过三次“大动作”了。其中的一项,便是全国有34所高等院校具有了自主招生、自主划定考研复试分数线的资格。毋庸讳言我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尽管我的英语成绩略低于分数线,但凭借着总分和专业课成绩排名靠前,我幸运地以“破格”的方式进入复试,并最终被我的第一志愿——南京大学一国家重点学科录取。也许在那些正紧张复习、迎接考研的人看来,我是值得他们羡慕的——毕竟我终于挤过了“考研”这座更甚于高考的独木桥,由此跨入到研究生的行列。但因为“破格复试”的前提是即便录取也只能作为自筹经费生,所以“光环”背后实际隐藏着深深的无奈,遮蔽不了我心中那种包蕴着苦、辣、酸、甜等诸多滋味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