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信息接受过程中,受众并不单纯只是一个被动的接收器,他们的选择和反馈同样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如果想要保证信道的畅通,那么一种媒介和受众互动的良性循环不仅重要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了。表面上报纸媒介只是一种传播信息的途径而已,可事实上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它充当了社会公众代言人的角色。对于具体受众来说,发生了什么、怎样发生以及如何评价,他们一般是无权涉及的,也许那些直接提供信息源的受众例外。这实际上涉及到一个话语权的问题。选择怎样的事件,如何表述等诸如此类的权力,均掌握在媒介的手中。作为社会话语空间的主…  相似文献   

2.
周桂羽 《东南传播》2023,(4):128-131
跨媒体叙事是我们时代重要的叙述模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深刻影响着后媒介时代的受众。受众是媒体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媒介融合带来的权力变动影响着跨媒体叙事文本的生产过程。同时受众作为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其与信息生产者的权力关系也深刻影响着跨媒体叙事产业的发展。基于赋权理论视角,从意义生产与解读、受众内部的权力关系、受众与资方的经济博弈三个维度分析后媒介时代如何赋权受众。研究发现,在后媒介时代,跨媒体叙事不仅赋予受众极大的生产权力,同时也提升了受众解码信息的自主性。受众内部之间、资方与受众之间在权力的博弈中寻求平衡。不同维度上的权力重构在文化与经济上共同促进了跨媒体叙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技术是推进当今世界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种新的传媒技术的出现可能打破媒介权力划分,改变媒介存在的形式,也改变了受众的角色。新的传媒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自上而下的媒介权力赋予与受众参与在传媒技术变革的推动下有了新的诠释与意义,受众的进阶式的媒介参与大大增强了媒介信息和现实的融入感和一体化的感受。整个过程将"人"作为重要的基点,受众的能动性与选择性决定了媒介的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4.
报业竞争“城市化”与农村市场“荒漠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玲 《新闻前哨》2006,(5):16-17
大众传媒应该面向全体人民,全方位地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但是,在现代中国,大众传媒与受众之间的关系颇为尴尬。这种尴尬主要表现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相等的信息待遇。大众传媒对农村受众漠视,广大农民在媒介内容中缺失。这就是中国传播界经常议论的话题:报业竞争“城市化”与农村市场“荒漠化”。  相似文献   

5.
杨慧琼 《新闻界》2005,(2):43-44,51
一种普遍的观点是:网络媒介的受众是主动的,而传统媒介的受众是无自主性的接受媒介强塞给他们的信息。网络用户在搜寻信息、发布信息上不同于传统媒介受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和使用者,又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批判的受众与受众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观察阐释性的研究方法,探讨受众开展理性批判的意义.受众的批判从学习客观质疑、提倡多元思维、加强认知能力、介入媒介生活等角度探讨受众的批判权力.而批判的受众则从扭曲批判意识、放纵批判言行、滥用批判权力、缺失媒介素养等方面研讨受众开展批判存在的主要问题.受众有批判的权力,但并不拥有发表有悖法律、道德的言论自由.审慎接受信息,理性开展批判是现代成熟受众的基本规范.媒介素养教育有助逐步解决受众开展批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媒介受众定位的战略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俊 《当代传播》2001,(6):84-85
媒介经营包括信息经营、发行经营、广告经营等具体方面,但是贯穿其间的主线则是受众定位。新闻媒介要取得相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就必须清楚地了解:我们的服务对象是什么人?他们需要些什么?其特殊性究竟在何处?这些关键的问题都需要受众定位去解决。可以说.在媒介经营的流程中,受众定位是“切入口”,而信息、发行、广告等均是“输出口”,切入的东西不对路,输出时就不可能得到良好的回报。所以,在当前趋于白热化的媒介竞争中,我们应该将受众定位视为媒介经营的首要问题来认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新闻媒介已越来越…  相似文献   

8.
以媒介素养考察农民与媒体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当前国内的媒介素养研究的文献梳理基础上,文章认为,作为一种面向全体公民的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理应涵盖各种人群和各个社会阶层的受众。提出以媒介素齐作为考察农民与传媒关系的一种视角,考察农民与媒体之间的真正的关系状态,以使农村受众更好地使用大众传媒、参与传播活动,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文章还从“对大众传媒的认知”、“对媒体信息的接收、理解与评价”和“对大众传媒的使用与传播活动的参与”等三个方面计论了用以考察农村受众媒介素养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汤霞玲  汤劲 《今传媒》2012,(7):151-15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视频媒介已经成为高校内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以高校电视台、户外电子媒介、食堂视频等为代表的高校视频媒介逐渐成为高校信息传播的新高地。高校视频媒介的受众主体是全体在校学生,他们的需求成为了高校视频传媒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本文采用实证分析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高校视频媒介进行受众调查研究,旨在从受众角度给高校视频媒介的建设提出建议,以助其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璐璐 《青年记者》2007,(14):37-38
麦克卢汉认为电视媒介是一种清晰度很低、使人深度介入的冷媒介。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说一经提出就引起学术界的激烈争论。直到今天有关冷热媒介的争论和质疑似乎还是没有结束。麦克卢汉认为热媒介就是传递的信息明确清晰,接受者无须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需要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低的媒介,如广播、电影等。冷媒介是指提供给受众的讯息模糊、不充分,  相似文献   

11.
进入大众媒体时代后,报刊、广播、特别是电视与网络在生活中的比重扩大,社会普遍认知媒体具有强大影响力,受众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被动的接受并被影响。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受众在多元化选择中变得主动,其主体地位日益凸显。一方面我们承认媒介的强影响力可能造成媒介权力滥用,导致信息流通不畅、新闻报道夸张渲染娱乐化、社会责任感缺失。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受众需求对于媒介的反作用,受众地位提升后的正负面角色。在新闻实务中需探讨媒介权力与受众需求的关系平衡中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如对网络新媒体等平台的运用,媒介发散思维的创新操作。  相似文献   

12.
李剑 《新闻实践》2009,(7):67-67
服务性报道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媒体重视.笔者作为跑农口的新闻工作者,觉得如何做好服务性的农业报道.很有讲究.十分重要.因为农业报道的着眼点是农民,主要受众也应该是农民,而农民恰恰是信息相对闭塞、对市场驾驭能力较低的"弱势群体",所以更应该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3.
受众,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接收信息的人,包括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和VCD等电子媒介的观众,以及互联网的网民。本文主要阐述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内地运用随机抽样方法研究受众的历史过程,分析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某些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新中国成立的50年中,新闻事业也同共和国的历史一样,经历了曲折和磨难,新闻受众工作和受众研究也走过了曲折的道路。 建国初期,为继承和发扬重庆《新华日报》、延安《解放日报》和邹韬奋同志主办的《生活》的优良传统,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  相似文献   

14.
人类与媒介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受众生态环境。媒介的传播范式及其受众意识的偏离极易引发对媒介生态平衡的破坏,造成不同群体问的信息资源不平等。媒体往往主要对准城市中具有高消费能力的受众,而忽视广大的农村受众。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受众生态环境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着重探讨了如何通过加强农民媒介素养教育来改善农村受众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从受众视角出发,聚焦媒介平台对受众的剥削.研究发现:媒介平台受众剥削的基础是资本扩张形成的结构性霸权加剧了受众异化;媒介平台对受众剥削呈现出三重异化下三重剥削的新特点;媒介平台对受众剥削的布展逻辑是基于算法推荐机制下对受众进行的数据控制和驯化.当前,为使受众免受剥削,就必须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厘清数据权力边界,培养受...  相似文献   

16.
郑艳华 《今传媒》2015,(2):159-161
媒体融合发展,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和方式与传统时代迥异,他们更看重即时化、可视化、个性化的信息。他们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阅读兴趣必将影响信息传播的未来走向,必将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受众在哪里,媒体的未来就在哪里。在媒介社会化和社会媒介化的今天,为适应这种变化,传统媒体纷纷转向网络。面对竞争和挑战,传统媒体融合互联网思维理念,加强创造性采集力建设,培养新闻记者采集信息的发现力、集合力和技术力三种能力,以优质的新闻报道吸引受众注意力,对新闻和舆论传播产生革命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周海 《新闻传播》2006,(10):62-62
网络这一新型媒介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大众传媒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被动地位,但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同传统媒介一样,网络传播者也承担着“把关人”的角色,受众仍然会受到把关人的信息控制。 在网络媒介中,受众不再是纯粹的接受者,同时还是发送者,这种双重身份的角色使受众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实现。对于网络受众而言,反馈信息易如反掌,电子邮件、聊天室、论坛、公告板等方便快捷,可以畅所欲言,而且传递及时。  相似文献   

18.
名传播学施拉姆曾指出,受众参与传播,犹如在自助餐厅里就餐,媒介只是在为受众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饭菜,至于受众吃不吃、吃什么、吃多少,媒介无能为力。这里所反映的使用与满足的关系,折射出受众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接受和参与,受众本位意识在新闻传播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媒介批评对于规范新闻媒介行为,促进媒介的发展和改革起着重要作用。普通受众是新闻媒介最广大的信息接收群体,他们理应在媒介批评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普通受众媒介批评实践虽有所发展,但整体却处于弱势地位:普通受众参与媒介批评的数量少,媒介批评质量相对较低,影响力不足等。造成这种弱势地位的原因有媒介双重属性、普通受众自身批评能力较低、批评渠道不畅通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至少在短时间内仍会是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部分,但农民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相同的信息待遇,大众传媒对农村受众的漠视,广大农民在媒介内容中的缺失,这种关系的持续发展从而形成:媒体对农民的忽视;农民对媒体的漠视。大众传媒与广大农村受众之间的关系的疏远也成了不争的事实。而这种尴尬的局面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大众传媒的生存空间、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