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幼儿园里,教师与孩子朝夕相处,每天都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透过这些真实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而且可以从中了解到教师的教育观念。老师爱我了丹丹升入中班后,不像过去那么爱上幼儿园了。妈妈问她怎么了,她说:“老师不爱我了。”“怎么不爱你?”孩子说不出来。老师既没有批评丹丹,也没有惩罚丹丹,那么为什么丹丹觉得老师不爱她了呢?家长百思而不得其解,只好委婉地向老师讲述了丹丹的心思。这位老师立即意识到自己教育工作中有疏忽,并作了改进和弥补。几天以后,丹丹高兴地对妈妈说:“老师爱我了!”妈妈急忙问:“老师怎么爱你的?”丹丹说:“她轻轻  相似文献   

2.
<正>家长与老师因为学生而联系,现在家长、学生、老师状况如何?与过去相比,他们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现在的学生吃饭时,女儿突然对我说:"人的一生就是被利用。"虽然知道她知识面很广,知道的东西很多,但九岁的孩子竟说出这样的话,我不能不感到惊讶。我没问她为什么这样说,只是开导她:"怎么能说互相利用呢?是互相帮助。"她说:"是啊,老师帮助学生学习,学生帮助老师挣钱。"  相似文献   

3.
王莉 《江西教育》2022,(6):73-75
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一些家长向我诉苦:"王老师,怎么现在做家长越来越难了啊?为什么突然如此强调家庭的教育功能,还要专门制定一部法律呢?一直说要给家庭减负,这样不是...  相似文献   

4.
王莉 《江西教育》2022,(5):73-75
<正>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一些家长向我诉苦:"王老师,怎么现在做家长越来越难了啊?为什么突然如此强调家庭的教育功能,还要专门制定一部法律呢?一直说要给家庭减负,这样不是在增加家庭的负担吗?现如今,做父母是不是难上加难了呢?"这番话的确说出了部分家长的心声,问出了他们心中的疑惑。甚至还有一些人说:"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5.
儿时的记忆中,家访是件普通而又天经地义的事。现在,却似乎成了“稀罕物”。家长们在抱怨:老师怎么不家访了?孩子们在诉苦:老师只会请家长,向家长告状。那么,教师如何看待家访?家长是否欢迎家访?家访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什么作用?家访将以何种良性状态生存与发展呢? 本期我们将围绕上述有关家访的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教师,作为一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更是因为他们对每一位学生如太阳般的关爱和谆谆教导。我们常常这样责备学生: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家长挣钱供你上学容易吗?别人的作业都能写完,你的作业为什么写不完?你怎么又迟到了?别人能考好,你怎么就考不好?现在不好好学习,明天怎么生存?我以前以为这就是爱。这里面包含了老师们的含辛茹苦和谆谆教诲。但透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和感受到学生内心的痛  相似文献   

7.
原来认为,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宾馆商店是服务人的地方。因此,就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现在说教育也成了一种服务呢?这岂不是把学校等同于宾馆商店了吗?教育一贯高高在上的,怎么能迁就于人呢? 后来想明白了,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这是一种通过课程产品促使学生发展并令其愉悦的精神性服务。教师作为服务者,与学生、家长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假如平等关系都无法建立,那还奢谈什么服务呢。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背景 “撕卷门”事件:2010年1月,各大媒体报道的某校的“撕卷门”事件,学校、教师倍感压力,教师工作畏首畏尾,让人堪忧. 被拍下的“证据”:某日,某学生家长找到校长,出示一张孩子趴在走廊写作业的手机照片.家长说,孩子已多日被停课,原因是作业未做或没做完.家长质疑:走廊上补作业算不算体罚?孩子的课能随便停吗?…… 我们思考:学校教育怎么了?学生作为家与校、生与师的重要“链接”,他们对学校、对教师的了解有多少?学生向家长传递了怎样的信息?他们有怎样的诉求?  相似文献   

9.
常听家长抱怨:现在做父母真难!自己忙了一天,回家还得陪孩子学习!今天听写这个,明天检查哪个,唉!孩子被弄得神经兮兮,大人更是没精神上班,老师到底是怎么教的?也曾听老师们抱怨:现在孩子真难教!昨天作业没写完,今天东西没带齐,家长是怎么管的?每当听到这些抱怨,我的内心就很纠结:现在的教育怎么了?大家为何如此焦躁,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
在助残日来临之际,为配合我校搞好聋健结合教育,我班部分幼儿和聋哑学生联合排练了一些节目。一天早上,一位小朋友的家长拉着孩子气冲冲地跑进教室责问我:“为什么这次排节目没有我的孩子?是我孩子智力差,还是没有给你们老师意思意思?你们老师不给孩子参加活动的机会,孩子怎么可能得到发展?”听了这话,我心里非常难过,难过得几乎掉下泪来。我强忍着内心的委屈,刚想开口解释,没想到这位家长竟“砰”的一声关上门走了。  相似文献   

11.
在学校里,与家长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班主任与家长交流是一门艺术,需要技巧。交流得好,会让家长心悦诚服,积极主动与老师配合教育孩子;交流得不好,则适得其反。作为班主任,以下几种情况应尽量避免。1.告状。孩子出了问题就打电话给家长或叫家长到学校,这是家长很害怕也很反感的事情。孩子难免出错,有了问题,班主任应该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而不应该推给家长。教师与家长比起来,教师毕竟是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的,毕竟是掌握了教育方式方法的,大事小事都叫家长,只能显示班主任的无能。“孩子哭了抱给娘”,这在学生管理上不可取,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失去对老师的敬重。2.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任何一位家长,无论他的孩子多么顽劣,都不希望别人当面数落,更何况有些班主任会在办公室里,当着许多老师的面对家长数落学生,这会让家长很没面子,结果只会让家长窝着火回家训斥甚至打骂孩子,无益于问题的解决。3.指责训斥家长。学生犯了错,有的班主任会对家长说“:你的孩子怎么回事啊?老出问题。“”你们怎么教育的?“”你们也管管孩子!”等等。遇上好脾气的家长,也许不会说什么,但有些家长会反驳你“:我们的孩子在家很好,在你那里怎么就不听话了?“”孩子交给你了,老师怎么教...  相似文献   

12.
张玉香 《山东教育》2005,(13):57-57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书。在独生子女时代,没有哪位教师不希望学生成才,也没有哪位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在前所未有地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的同时,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恨铁不成钢”的体会:无论怎么唠叨,孩子根本“不理那一套”,你的付出,他并不领情。孩子究竟怎么了?是他们不懂事,还是我们的教育观念出了问题?孔屏在她的《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一书中,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回答了这个问题: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家长和老师,首先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老师和家长自己。作为一个从事心理咨询和家庭教育研究十几年的有心人,孔屏…  相似文献   

13.
"高年级某某同学敲诈低年级同学100元钱":"同学之间因一点小事用刀拼":"某学生用拳头砸向自己的老师,只因老师问他为什么上课不做笔记!"……听到这一桩桩、看到这一幕幕,我深感痛心."人之初,性本善",这些孩子怎么了?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认为学生精神的空虚、行为的失范、道德的堕落,有家庭教育的责任,有社会教育的责任,但更主要的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作为教师,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了.  相似文献   

14.
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日益白热化的今天,经常能听到教师们抱怨:"现在孩子真难教,家长是怎么管的?"也会听到家长抱怨:"孩子成绩差,老师到底是怎么教的?"于是,望子成龙的家长带着本该无忧无虑成长的孩子奔波于各种辅导班。现在的教育怎么了?大家为何如此焦躁,我们的教育何为?其实,溯本求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幸福。想办好教育,我们就要促使教育与外部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达到最优化,营造"绿色教育"。  相似文献   

15.
前几天,看到一位教育媒体编辑在朋友圈发的截图,是他替一位教师发的求助:"有个问题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部分家长跟老师沟通时没名没姓的,什么称呼都没有?不理他吧,他会觉得我们没素质.理他吧,又觉得憋屈."这位编辑问:"老师们,遇到类似问题,你们会怎么处理?"  相似文献   

16.
郑蓓 《幼儿教育》2012,(11):6-7
生命教育这么丰富的内容,对幼儿来说可行吗?我们又该如何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呢?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对生命有着许多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生病?树叶为什么会掉下来?为什么人会死掉?死是什么?回想一下小时候,当我们提出类似问题时,家长和老师是如何回答的呢?过去,针对上述问题,大部分家长和老师的回答是:"等你长大后就知道了。"或是以一些带有教育目的的善  相似文献   

17.
他,14岁;她,50岁;他们是师生,确切地说,如今,他们是生死相对的师生。为什么老师视如正常的批评,学生却为之轻生,为什么同一件事情,老师和学生却有大相径庭的看法?是哪一点,刺破了生命的底线? 几滴墨水,一条生命,是什么使这原本毫不相干的二者成为因果?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教师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相似文献   

18.
李伟 《现代教学》2014,(5X):77-78
<正>当教师将教育责任扛于一己之身时,也正是教师承担起莫大压力之时。从案例中不难看出这是一位有责任感的教师,及时处理了学生的问题,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与引导,并事后将情况告知家长。整个事件的处理似乎周密而妥当,其结果为什么事与愿违?教育目标有分歧吗?从案例中可以得知,老师要替学生保管手机的原因是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违反老师要求"以及"自制力差怕影响期末考试"。家长表示执意将手机要回的原因是"马上又要期末考试了,怕他情绪不好又要考不好"。显然,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但为什么还会产生分歧呢?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1月6日,河南《大河报》载文报道:郑州市不少小学乃至一些中学,都要求家长批改学生的家庭作业,据说这一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对此,绝大部分家长既纳闷又愤愤不平。批改家庭作业都是教师的职责,怎么现在就转嫁到了家长头上?有家长说,这是老师在偷懒,有失职的  相似文献   

20.
林社福 《广东教育》2003,(10):40-41
教育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为什么低年级的学生事事找老师告状,而高年级的学生却常常和老师“对着干”?为什么课堂上学生说起“节约用水”头头是道,课后却对校园内“哗哗”的水龙头视而不见?为什么小孩在教师家长面前“老实”得令人不安,而在教师家长背后却“叛逆”得令人心跳……为此,我们于2000年9月确立了小学生自主德育的新课题——《小学生自我管理活动模式探索》。本课题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家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