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诗人飞雪生长在黄河下游的一个村庄。他从黄河那开阔的性灵中受到启示,他把他的激情、理想追求交给黄河。为了对梦魂牵绕黄河母亲的秉性有更多的了解,他不辞千里之遥,风尘仆仆到黄河中上游深入考察和采访。他蘸着黄河的浪花抒写黄河的苦恋之情。“搜尽奇峰打草稿”,他的文采来自对黄河、对家乡的热恋之情。正如他说:“我是黄河的儿子”“是黄河冲积的这方土地,养育了我,滋润了我,使我成长为文艺百花苑中的一朵小花。”飞雪散文以黄河口为基地,辐射整个黄河流域。《飞雪散文集》《草思集》《黄河三角洲风采》等展示着黄河散文系列蔚蔚壮观。飞雪笔下的黄河,千姿百态:既抒写黄河峥嵘的  相似文献   

2.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这一描写黄河的诗句,不但写出了黄河一泻万里的气势,写出了黄河横空出世、落天走海的神态,更是抒发了中华民族大气磅礴的胸襟、写出了黄河之魂、民族之魂。现存的李白诗中,咏及黄河流域山水田园的有100首左右。他这种对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及对黄河儿女的感情之深是无与伦比的。李白自青年时代仗剑辞乡出蜀之后,大半生几乎都处在漫游的生涯中。而他所漫游的几乎一半时间和地区,都是在黄河流域,足迹遍及甘肃、陕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黄河流经之处,都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李白出…  相似文献   

3.
儒家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化的重要内容。其“大学之道”的人生目标;“知、情、志、行”的品德要素;“自省”、“慎独”的修养方式无不对现代道德教育之目标、过程及方法的形成以启迪。  相似文献   

4.
第七讲 爱国     
黄河之滨。长江之畔,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圣土。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面对祖国灿烂的文化,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怎能不激情满怀?怎能不热血沸腾?以天下为己任,视天下如一家,爱国爱民,这就是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深切的回报。文明古国情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诸葛亮一生的简要叙述,赞扬了他的高风亮节,讴歌了中华民族宝贵的道德情操。同时抒发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照虫性,对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他还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7.
简评     
石文的《树下》写了三件事,无不表现出作者对油桐树的一片痴情;油桐帮助他健康成长,性格坚强,唯其如此,所以当它受到伤害时,他能够挺身而出,先求之以情,  相似文献   

8.
尚德义是一位以声乐创作闻名中外的作曲家,被誉为"中国花腔艺术的开拓者"。他的艺术歌曲扎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结合西方的作曲技术手法,细致考究,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性,雅俗共赏性,走出来一条属于自己风格的音乐创作之路。他所创作的艺术歌曲无不体现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彰显了他横溢的才华和极高的艺术修养,开创了中国艺术歌曲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水,无色、无味、清澈,是生命之源. 李白有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天水.天水孕育了中华民族. 我赞美天水. 朱熹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暗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方塘的水为什么会如此清澈?是由于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不断输入活水.一切事物不断更新发展,才能永葆活力.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具有多层次的内涵和多方面的特色,本文只就"人情美"这一视角进行审视,从爱情、亲情、邻里乡亲之情、阶级之情和民族之情四个方面来探讨作品中所展现的人情美的瑰丽天地。  相似文献   

11.
《小读者》2008,(4)
认识著名学者季羡林的人无不对他充满敬仰之情,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学识,更重要的是他为人处世的高风亮节。那是2003年的一天,我去北京大学见一位中学校友。校友约我在北大图书馆门前见面。  相似文献   

12.
【写作经】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用那坚强的臂膀谱写民族的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当我们唱响《黄河颂》时,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黄河在哭泣,因为她的血脉不再畅通,她的体魄不再强健,她的气流不再均匀。亲爱的同学们,赶快去听听黄河母亲的声音,在心与心的交流中碰撞出感情的火花,然后拿起笔,抒写你的黄河情吧!怎样才能更好地抒写自己的黄河情怀呢?第一,整合资源,找到抒情着力点。对于黄河,真正到黄河边上体验生活的人不多,我们更多的是从书籍、影视、网络中去搜集资料,通过整合资源,找到  相似文献   

13.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因其"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火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塞堡,无不经行。"所以他的诗雄奇瑰丽,风格奇峭,读来令人慷慨感奋。特别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既不落一般边塞诗的俗套,也不失边塞风情的惆怅。给人以雄奇之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4.
"《黄河之声》走进校园系列活动"进行中在音乐的国度之外,他是诗人、书画家、是他口中的一个普通编辑。和音乐相似,一个人的声音灵魂也具有伸展的力量。叫醒你沉睡的心,打破你的认知和习惯,体会音乐、诗歌、书画、文字……一切因为艺术而萌生的情  相似文献   

15.
汤显祖戏剧美学思想之核心,是属于与理学相对立的"情"的范畴.汤显祖特别强调"情"的作用,认为创作者是"为情作使",强调"神情合至",描绘理想境界.他宣称他的"临川四梦"都是"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产物.汤显祖正是以"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创作主张,构成了他的戏剧观与文学观之核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最早的诗歌来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后来又经过文人加工而成。关于诗歌的内涵,《诗大序》阐释得十分精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可见诗歌的产生,乃是由于内心为外物所感,在口则发而为诗了。诗歌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情"和"韵"。"情"是内在的,"韵"是外在的,"韵"依附于"情"。诗人表情的主要手段是创造或选取与情相吻合的"意象",并且找到与内在之"情"相吻合的外在之"韵"。  相似文献   

17.
黄宗羲作为极具代表性的遗民老耆,多变的时代赋予他多变的人生,但作为文人,他重"情"尚"奇",馨香瓣折"情至之情"和"万古之性情",兀傲奇崛,诗歌意象奇特,意境荒寒,对有清一代"祧唐祢宋"的诗学思想变革具有开疆拓土之功.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不但孕育中华民族的文明,还直接孕育了"黄河文学"这个文学门类。"黄河文学"是黄河与文学联姻后产生的一个美丽的宁馨儿。本文提出"黄河文学"一命题,并对"黄河文学"研究的价值与可行性进行分析,试图为当代文学中"河流与文学"关系问题方面的研究,探索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  相似文献   

20.
李红修 《成才之路》2013,(26):86-86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确,当今的中学生爱美之心最急,情最切。所以,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如何将中学生的爱美之心,与中学语文课中浓厚的美的氛围相融合,在潜移默化中,使得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知美、欣赏美。什么是美?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从美与善的关系角度去思考,提出了"尽善尽美";俄国现实主义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响亮的提出":美是生活";而革命导师马克思则认为":劳动创造了美"。语文课美在哪里?首先,语文课本中那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无不闪现着耀眼的人性美:保尔·柯察金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英雄,以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以他那顽强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