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讲,教学总是简单,交流太难,你应该不会只想做个"讲师",傻傻等待,……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会有以上的"教学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我想也不竟然,关键在于有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我们可以用扑克牌代替正负数来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  相似文献   

2.
我们老师经常会这样抱怨:"讲了很多遍的题目学生还是不懂","在课堂上做了很多遍的题目学生还是做错"。这到底是怎么了,是学生上课时没有认真听讲?是我们老师上课时讲得不清楚?因此要根本解决问题,就必须从错题入手,教师要认真地研究学生发生错误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及时纠错,促使他们在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当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教师只有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漏洞,让学生学会弥补知识漏洞,才能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高三复习课评讲练习、试卷几乎占了一半多的时间: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方式单一、气氛沉闷,效果就是每次考试后老师都会无奈地感慨:"这个问题我讲过多遍,学生还是错。"到底是我们教学方法有问题,还是学生冥顽不化?本文对如何改变当前高三复习教学普遍存在的教师授课模式单一,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被动、兴趣不高、复习效率低的情况进行了简要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教师发出这样无奈的感叹:有些题目平时讲过不止一遍,最多可能讲过十遍,过一段时间的测试题中,原封不动地出现,相当一部分同学依然出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呢?是学生学的问题,还是教师教的问题?这需要辩证地分析,学生固然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情况,但我认为关键还是教师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每次语文测试,学生都会在阅读短文上失不少分,因此,每次测试,当学生做到短文分析时,我总是再三叮嘱:"请你们把短文多读几遍,一遍读不懂,读两遍,两遍读不懂,读三遍,直到读懂为止,题目的答案就在短文里,只要你认真读,就一定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不,这次测试,当学生做到短文分析时,我又不厌其烦地向学生强调:"请你们把短文多读几遍,一遍读不懂,读两遍……"正在我提高嗓门滔滔不绝时,我发现学生殷鹏露出欲言又止的神  相似文献   

6.
雷发伟 《青海教育》2007,(12):54-54
在实际教学中,一般的教师教给学生的是"是什么"、"怎样理解"、"如何解答",但效果并不理想。难怪有的教师抱怨:"这道题我在课堂上讲了不知多少遍,结果还是错!"问题在哪呢?  相似文献   

7.
"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真笨!""讲了这么多遍还不明白,真是榆木疙瘩!"类似的话在教学中不知听多少老师讲过。当然其中大多是老师情急之下恨铁不成钢而言,但抱怨、责备、挖苦之后,是否改变了现状呢?结果,学生不懂的题依旧不懂,要犯的错误照犯,还增加了一分对学习的厌恶、对教师的反感。  相似文献   

8.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社会素质上来,农村的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数学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我想也不尽然.针对农村中学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中,很多老师有这样的感叹:为什么我讲了好几遍的题型还是不会呢?为什么我上了那么多的课而成绩却没有提高呢?也就是说,很多老师觉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成正比的,教师教得越多,学生就应该学的越多,其实大家也知道,这种关系并不成立。那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少教多学"呢?以下是我的看法"少教多学"的积极意史。  相似文献   

10.
<正>一、高效课堂相适应的课堂评价体系的建立1.课堂上应确立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时常听到有教师抱怨:张三真笨,这道题,我已经讲一百遍了,他还是不会做.这种情况我也经常遇到,有些教师过高地估计学生的能力,欲速则不达,在刚学完一章内容后,就拿中考经典题让学生做,有些学生做不出来,我们就应该思考了:为什么学生不会做?原因是在学生,还是教师授课的方法?首先,教师清楚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吗?其次,了解学生的学科基础吗?每讲一道例题就要仔细剖析:审清题意、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教与学"的过程离不开思维的对接,教师想的和学生想的不一样,沟通就不会畅通.教师表达的内容学生就不能理解,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就讲不明白.怎么办?全班有一半学生已经听懂,还有另一半不明白,就是再讲一遍,还会有一部分不懂,而此时教师往往不知道学生究竟哪个地方不懂,怎么办?"继续讲"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浪费,"不讲了"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损失.带着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我们不妨尝试一下"对学"这种方法."对学"顾名思义,一对一的学习,明白的给不明白的讲,或者两个不明白的相互讨论.由于是两个人,面较窄,不能做  相似文献   

12.
<正>"这种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到现在还是做得一塌糊涂。"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类似这样的"感慨"应该耳熟能详。为什么教师常有这样的"感慨"呢?我认为教师在试卷讲评过程中着重强调教师的"讲",而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应该由学生做主。美国大学有  相似文献   

13.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教给学生的是"是什么"、"怎样理解"、"如何解答",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的教师抱怨"这道题我在课堂内讲过三遍,结果他们还是错!"问题在哪呢?其实这样的教师只注重了讲,忽略了引导学生对"错"的总结、分析和纠正这一教与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乡村的初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窄、反应能力较慢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感觉: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单单是学生的问题吗?也不全是.针对这些现象笔者作了一些探究,摸索出了一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某一问题讲了很多遍,学生还是不懂;学生在课堂上反应很好,可考试时却不会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如果教师能反思一下学生上课倾听的现象,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让我们先回放一下某堂公开课上孩子们的倾听现象。一、倾听低效现象回放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数学教学难点的成因及其教学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 四师辩 "难", 是耶? 非耶? 某日,路过数学办公室门口,里面传来了激辩的声音,我止步静听: 教师甲: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我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还是听不懂,搞不清y为什么随x的增大而增大?为什么k>0,b>0时,直线y=kx b经过第一、二、三象限?看来一次函数的性质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7.
在素质教育下的今天,教学上更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可这几年在教学能力训练过程中,我总听到教师有这样的议论:学生不知怎么了,有些知识,我们老师讲了多少遍,练过多少遍,讲评过多少遍了可还是不懂,  相似文献   

18.
一次语文课,教师发现学生对所提问题不知所措,便责怪他们:"我经常说'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如果用心去读,去感悟,怎么解答不出来呢?多简单的问题呀!"教室里更静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可我读了不止三次了,还是不能理解.'阅读'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读才有效果呢?"  相似文献   

19.
在校园里总是能够听到教师那句熟悉的却不大引人注意的话,“这个问题我讲了不知多少遍,可还是答不上!”。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这句念叨过多年的老话,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 表面看,既然是教师讲过多遍,作为学生,按理都应该答上。为什么还有好一部分同学仍然答不上呢?其实,问题不在学生而恰恰就出在我  相似文献   

20.
家长会上我不断地叮嘱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问老师.”于是只要我走进教室,总有学生找我:张老师,这道题怎么算呀?以前我总是接过学生的题目读一遍,然后滔滔不绝地边讲边画图,还总是问学生听明白了没有.有时候我刚把题目读完,学生就“哦、哦,我明白了,老师我会了”.我问学生:“为什么我一读题,你就明白了?”学生说:“刚才我没读明白.”后来有学生问我问题时,我就说:“把题目再读一遍,出声读,用手指着读,一遍不明白再读一遍.”五年级时有一个学生最多读了11遍,终于读明白了题目,自己解决了问题.数学题一定要读,当然数学的读与语文的读不同,语文的读是朗读,而数学的读需要边思考边读,而且读和思考要留下“脚印”,不动笔墨不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