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儿童的意义世界就是儿童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周遭人、事、物的形象、价值和精神世界的整全感受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不断追问"这是什么"和"意味着什么"而不断将周遭事物纳入自身视野,并基于自身生命体验,对其价值进行确认,有选择地建构自己的认知和生命世界的过  相似文献   

2.
<正>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都有优点、缺点,也都有不完美的地方,正如万物生长都有它自己的轨道一样,向日葵追随太阳,小草渴望阳光雨露,而我们纵使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也不必刻意迎合他人,我们只要坚守自己的心灵,尊崇自己的内心,做到"挺起胸膛,做自己",便可以保持一份淡泊心境,活出精彩的人生。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每个人都会有他个人的感觉,都会根据  相似文献   

3.
存在主义有句名言,“人以他人为地狱”,其精辟之处是概括了世界对个体的影响——即人们是通过他人“看到”自己的,既可以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批评,异化出他人画出的地狱般的自己,也可以通过他人的肯定,变成美好而智慧的自己。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人以他人为天堂”。  相似文献   

4.
"感恩"是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是一种美好的情怀.中华民族素有"感恩"的传统,表达了人们对他人帮助、对社会关怀的美好感情. 感恩是情感需求的满足 人,离不开群体,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这个分工越来越细的巨大链条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间为他人付出.而我们自己也在不知不觉受到社会的"恩赐":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人的关爱,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慷慨赐予等.整个社会就是在这种不间断的付出与获得的循环中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敏勤 《中国教师》2014,(17):49-52
<正>托尔斯泰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有人想改变自己。"要改变现状,就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就要改变自己的观念。观念正确与否,对结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要适应社会,适应变化,就要改变自己。教育教学亦是如此。教育教学中有许多需要改变的地方,而这一改变就要从改变教师自身开始。现结合"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节课谈谈自己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趣味点读吧     
每个人都期望在镜子里看见自己,不一样的自己。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常常对自己不满意,期望着有另一副模样,却在不经意间忽略了自己的美好。这个世界是需要重新发现的。当然,自己,也是需要重新发现和认识的。因为你自己,就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世界。我希望你能喜欢那些明朗温暖的颜色,你将从中看到一个比你想象中更可爱的自己。  相似文献   

7.
<正>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希望与那些有高尚品质的人接触,希望自己进入一个美好的心灵世界。而学生的可塑性又是最强的。每位教师每天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张张学生的脸,而应当是学生的心灵,我们应该让学生原本美丽的心灵世界变得更加美好。首先,培养学生要有健康的情绪。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不难发现他们会因为一些小事而烦  相似文献   

8.
正有一首歌唱道:"岁月在晨昏中悄悄流去,身上的伤痛需要擦洗,放慢一点奔波的脚步吧,要把微笑送给自己……"把微笑送给自己,就要为匆匆奔波的脚步减压,我们曾为自己平平常常的生活而自卑,在心灵的库房里堆满沮丧和叹息。其实,我们已经为创造美好的人生尽了最大的努力,至于生活给我们多少回报,让我们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那都是生活本身的事情,有时并不能完全由我们自己作决定,我们可以赞美他人的成功,羡慕他人的富有。但绝不可以轻视自己的平凡,  相似文献   

9.
世上本无什么移山之术,唯一能移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现实世界中有太多的事情就像"大山"一样,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或至少是暂时无法改变的."移山大法"启示人们,如果我们无法改变事情,我们就改变自己.如果别人不喜欢自己,那是因为我们还不够让人喜欢.如果无法说服他人,那是因为我们还不具备  相似文献   

10.
<正>龙应台的文字就像刺破平静水面的冰山,虽然只窥见一角,可就是这一角,就能让我们了解到这水面之下,其实是一座结结实实的冰山。其实,大多数人会是龙应台在《野火集》中批判的那类人,不关心国际格局变化,总觉得即使有所谓的"关心",也不能改变什么,无良的商贩依旧在制造"毒奶粉",工厂依旧把没有处理过的污水直接排放到自然界,贪官依旧横行。而我们宁愿闭上眼睛,堵上耳朵,假装还自己一个清静、美好的世界。直到龙应台告诉我们:你,就是因为你自己,作为一个普通民众,缺乏  相似文献   

11.
认识一个人很难.因为我们对他人的判断往往受到舆论的影响。“三人成虎”,有三个人就能影响我们的判断。遑论众口一词。在我们的印象中.韩寒是一个不留情面的爱骂人的家伙.但本文作者还原他的形象:有点害羞,很少社交.不抽烟不喝酒……是一个挺不错的人。真实地了解一个人,你要走近他.和他交流.而不是靠他人的言论来判定。  相似文献   

12.
人的主观能动性司空见惯,但其很容易蒙蔽人的客观实在.人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变化,都与自身的生理条件、社会环境与他人存在密不可分.事物的任何选择最终都会取决于自身需要,而不会因他人的意志而改变,这也就是事物存在的客观性.人的主观选择非但不能否定选择主体客观实在,反而会因为自己的主观选择而更加说明自身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3.
人拥有眼、耳、口、鼻、舌,用之与外界相通;有双手、双脚,用之与世界接触;用心与他人互相感知。我们会把因为某种原因缺少了某个器官的人称为"残疾"。作为父母及教育工作者,如何让孩子学会使用自己的各种器官,让它们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孩子不成为一个"健全的残疾人"?  相似文献   

14.
何峰 《大学生》2013,(9):41-41
正"故事"有时是一种局限,比如有被害者心态的人,会错过与别人真诚交流的机会。但"故事"也可能是一种解放和动力,比如当孩子因为自己的努力而被鼓励和认可,从而更加相信成功和认可都是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而改变的。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故事"中。我们甚至不能够选择我们要生活哪一个"故事"。我们脑中的"故事"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一遍一遍地回放着,不断被强化。我们通过这"故事"去理解世界,决定如何行为。对我们来说,"世界就是这样"。我们就像生活在水中的鱼,浑然不觉水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色彩,就像七色的彩虹有着不同的色彩。这个世界就是因为有着各种各样的色彩才变得如此的灿烂美丽。有些人因为自己的色彩不同于别人就刻意去改变。如果人人都这样做,那这个世界岂不是只有一种色彩,那岂不是很单调、很乏味?有些人看到自己和他人不同,就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别人,没有认识到自己。其实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而这个多彩的世界就是由每个人的闪光点所创造的。著名球星马拉多纳说自己不值得被人崇拜,就是因为他只读过小学。他就这样否定了自己,我觉得这是不足取的。虽然他只读过小学,可他能以精…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年轻的世纪,青春与知识的结合足以让我们行走天下,指点江山。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奋勇前行,一路高歌,从不把责任和使命当成挂在嘴上的口号,因为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成功改变自己、改变他人、改变世界。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作为教师,我们时刻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着学生。好的教师不仅能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能以其坚定的信念、美好的理想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的一生。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曾经无奈,曾经彷徨过。历史课是学校的“副科”,中考只能占政史地生四科总分的30%,得不到人们的重视。一度我曾想去考研究生,离开这个不受人待见的岗位。但当一颗躁动的心平静下来时,我渐渐对自己的职业和专业有了新的认识。既然我很难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那为什么不试着改变自己呢?作为教师,我不希望这一职业仅仅是自己谋生的手段,而是能…  相似文献   

18.
善待人生     
周瑞金 《高中生》2010,(28):1-1
人来到世间是为了享受生命的美好过程。让生命过得充实、愉悦、有意义,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人生价值的真谛就是:"爱自己,爱他人。"  相似文献   

19.
高墙内的未成年人肯定常常在忏悔,同时也在回忆他短暂而美好的时光。可惜,这美好因为扎根太浅,过早地让邪恶替代了。未成年人走进高墙,是社会的悲哀,是家庭的不幸。在我们反思的时候是否应该考虑如何让“美好”深深地扎根。人,成年人,未成年人,之所以会触犯法律,原因有:1.无知,一点都不懂法;2.是因为私欲的极度膨胀,理智失控,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触犯法律了。其实,私心人人都有,但是不能膨胀到损害他人、损害社会的程度。怎么不让童真被玷污,怎么让童年真正美好?从我的职业准则谈——是让孩子认识美好,向往美好,崇尚美好,…  相似文献   

20.
正那时,我们懵懂,我们青涩,有那么一个人让我们念念不忘,不管后来彼此有没有在一起,但那份单纯和美好都会在我们心底的某一处静静地安放。我们总以为人生有无数可能,怕这个,怕那个,到最后也就剩了一个可能而已。——《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如果这个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而我不愿意将就。——《何以笙箫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