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遭受着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的双重磨难.如何有效地治理灾荒,并有效的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政府的主要任务.围绕晋察冀边区的救灾制度立法,灾荒造成的社会问题,地方政府的救灾,国民政府的救灾,民间力量的参与,以及中共其他根据地的灾荒及其治理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有益的成果,但是也存着一些不足,诸如全面地论述晋察冀边区的灾荒治理,没有与同时期国民政府的救灾形成对比等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民主革命时期,作为根据地政权监督重要形式的群众监督,以其广泛性、实效性成为根据地民主政治实施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三个时期建立的民主政权中,根据地群众通过民主选举、控告举报、参与陪审、检查政府工作、座谈会等多种监督形式,保证了根据地政权的民主运行。各个时期群众监督的主要宗旨就是要监督根据地政权,是不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不是遵纪守法,是不是工作上廉政高效,是不是在生产、工作、斗争中起模范作用,是不是密切联系群众,体现人民的利益。在一定意义上而言,民主革命时期的根据地群众监督机制,对当前我国政府监督机制的改善仍有积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动员自身所能影响的所有社会资源进行抗日战争和从事中华民族的最终解放事业,中国共产党依靠根据地政权、群众组织,凭借社会制度与政策,对根据地社会进行了变革与整合,从而使根据地社会得以良性运作,并在抗日与建设的总目标下有力地组织起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重要条件.整合中积累的经验主要有:(一)中国共产党确立的目标和制定的政策因应了时代要求;(二)既按照根据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结构的不同特质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措施,又根据三个结构之间相辅相成的特点,在制定、实施政策时注重了系统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影响;(三)注重了人的能力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互动;(四)最大限度地发挥乡村政权和群众组织的整合与组织功能.这些经验给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北海银行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创建的主要银行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北海银行充分发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银行的历史使命,建立起独立的金融体系,使根据地军民自主掌握经济命脉成为可能.北海银行在开展货币斗争的同时,发放各种形式的生产性贷款,支援根据地经济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战争、灾荒等原因,抗日根据地的弱势群体问题非常严重。对此,局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了基于根据地特定历史条件的救助体制,制定和采取了因类而异、积极与消极相结合的政策与措施,救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地在社会救助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对今天的社会救助工作及和谐社会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富农属于农民的范畴,是农民阶级的一部分,但有其自己的性质。中国共产党对富农阶级的认识及政策的制定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富农阶级的性质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政策,由限制富农、到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和财产、再到中立富农、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探索求真的精神,从而正确地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中一个难题——富农问题。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徐州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救荒成为地方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漕粮通过多种方式被用于地方救荒,在地方社会救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漕粮救荒成为徐州地方荒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漕粮参与地方社会救荒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经历了逐渐完善的过程。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发动和组织农民运动,提出一些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开始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土地分配办法和土地革命路线。期间,“左”的错误导致了土地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与错误。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果断地改变土地政策中的“左”的做法,制定减租减息政策,实现土地政策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不同历史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不同的人权主张.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开展工人运动和维护工人、农民的权益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通过的《宪法大纲》,规定了人民应享有的种种权利,是百余年来中国宪政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争取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作为最迫切的任务,在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保障人权的施政纲领和法律条例.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人权主张集中在废除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实行人民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权利方面.建国初期通过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奠定了新中国宪法的基本模式和框架,对中国宪法的发展和保障人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梁军峰 《红领巾》2005,(4):38-4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中创立了“三三制“的民主政权模式.它不仅有效地保证了人民充分行使参与民主政治和共同管理民主政府的权利,而且调动了各阶级、各阶层的积极性,为巩固、建设根据地,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扶贫济困、改善民生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尤其是在革命根据地建立,共产党开始局部执政以后,面对天灾人祸,党领导各根据地从实际出发,实施了一系列标本兼治的救灾措施,不但使根据地安然渡过了灾荒,而且为今天的防灾、救灾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红十字运动史上的特殊时期,战争救护需求迫切,而自然灾害频发,自身经费支绌.面对30年代接踵而至的水旱灾害,中国红十字会转变救灾机制,在资源动员方面设立专门性的募捐机构趋于常态,募捐方式趋向单一,劝募策略运用呆滞,国际性求助范围及形式转变;在应急反应方面总会的统筹力度下降,临时性救灾机构大减,善款发放的主体转变,放赈形式“浮于表面”,放赈队伍踪迹模糊;在监督方面逐渐形成民众、内部和政府三层监督体系.这一救灾机制的转变是中国红十字会历史演进中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社会组织历史嬗变的多样性与曲折性.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根据地农民的思想意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空前的民族救亡意识;民主平等与政治参与意识;重视教育意识;相信科学、远离迷信的意识;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等.这些观念的变化,反映了根据地农民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极大提高,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政府文明、民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建党基地是指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秘密建党中创建与发展的依托基地。根据建党基地的影响大小,建党基地又分为具有全党意义的建党基地和地方性的建党基地。大别山地区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全党意义的重要建党基地,这一建党基地始于武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经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的发展,形成鄂豫皖苏区根据地这一全党重要建党基地,经抗日战争时期的豫鄂边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大别山根据地而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别山地区建党基地是经历了建党各阶段并在各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全国性建党基地。大别山地区建党基地具有建党时间早、党员人数多、党组织发展快、有根据地做依托等特点,为中国共产党建党提供了创造性经验,为中国共产党发展为全国性大党和夺取全国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条件和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理论和政策使中国农民 在革命根据地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在党中央统一部署 和领导下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工农红军和革命政府,开展游击战争,形成了历史上空前的根据 地星火燎原之势;在革命根据地内,广大农民是根据地武装斗争的主力军、政权建设的基础和经济建 设的生力军。在革命根据地建设中,农民发挥了革命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在晋冀鲁豫边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又从中做梗,破坏救灾工作.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胜利战胜灾荒,保障边区人民的基本生活成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必然要求.边区政府采取紧急救济灾荒,号召各地踊跃募捐,调剂余缺,发动运输、纺织等使边区人民顺利度过灾荒,成为根据地时期抗旱救灾工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滁州学院学报》2018,(3):36-42
荒政是中国古代政府因应灾荒而采取的救灾政策。明代中后期的统治日趋腐朽,社会矛盾激化,各地灾荒频仍。滁州从地域上介于长江与淮河之间,最常见的是水灾、旱灾、蝗灾和疫疠,其中尤以水旱灾害的交互发生为最。本文基于《叩阍书》《请免津粮疏》视角,分析了明代中后期滁州灾难深重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搜集了地方官员和郡绅民众抵御自然灾害、安定人民生活、恢复社会生产、稳定统治秩序的救荒安民之策。通过探究明代中后期滁州荒政,对当代江淮分水岭地区综合治理提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富农问题,是贯穿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特殊而复杂的问题。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富农政策并不一样,大致经历了从打击到联合,从排斥到共存,从限制到取缔的复杂过程。文章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的富农政策,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建国初期的农村政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威震南疆大地,有力地反击了国民党反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使西南半壁的反动统治急剧动摇”。在这两次起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扩大和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影响,使边疆深受苦难的各族人民看到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之光。在武装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建设"民主的模范区"为指导,推动各根据地进行了全方位的政权建设,在局部地区率先实现了真正的民主政治.中国共产党始终抱持抗战与民主不可分的政治理念,积极推进全国的政治民主化,并逐渐成为全国政治民主化的领导者和决定性力量.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创立了崭新的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把政权理论建设推向了一个新高度.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权建设,在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