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构建湘西踏虎凿花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平台的必要性;介绍了建设踏虎凿花数字化保护平台的两个关键技术,即数字技术与ThinkPHP框架;通过详细分析踏虎凿花数字化保护平台的设计和实现步骤,并采用ThinkPHP框架开发安全网络平台,对湘西凿花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灵活、细粒度的控制访问,在资源的数字化和系统安全两个方面达到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国逐渐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数字化技术在诸多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成为新时代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在各国文化不断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现代文化的进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如何进一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其传承与发扬提供条件已经成为各国文化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渠道,在数字化技术作用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突破传统的局限,取得更为显著的进步.为此,本文将重点探索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找出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具有一定实践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对智慧城市、数字化传承体系等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文化遗产数字化现状进行讨论,特别对北魏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现状及意义进行分析,进而基于智慧城市的视角构建北魏文化数字化传承体系,包括北魏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分类体系、北魏文化数字化传承策略体系、北魏文化数字化传承方式体系、北魏文化数字化传承技术体系四个部分,设计了北魏文化数字化传承共享平台,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传承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柳州师专学报》2016,(2):10-13
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拓展了非遗保护的途径。从数字化采集、数字化呈现、数字化传承和数字化传播四个方面探讨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泥鼓舞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与实践,丰富与创新了非遗的保护方式和传播路径,促进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泥鼓舞的有效保护与传播。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一直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本文通过移动互联APP技术,探讨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利用移动互联APP技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开发提供新的途径.基于移动互联APP技术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扩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面,同时也提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效果,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达到活态的、自觉的、积极的目的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引入数字动画制作和传播技术,有利于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和传承的信息整合水平。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动画)的目标、功能、构架和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客观地认识与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动画)这一动态系统的演进规律及趋势。动画不仅可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现实问题,也会成为人们在现代视觉文化语境下,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视化和传播传承,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可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7.
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具有双重的意义和价值。提高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力度,需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增强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的责任意识;构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完整体系;建立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激发人类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描述了计算机技术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木兰文化的数字化平台技术构建方法,并就该平台构建中的关键技术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受现代生活方式和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已经濒临消失,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存储、传承、保护和传播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分析总结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网络传播形式及网络传播现状,找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展示平台的不足,提出将社交网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方式,提高其信息分享效率和信息传播潜力。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在旅游开发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在审视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详细剖析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具有可以创新非遗项目传承人制度、创新非遗文化传播途径和实现非遗资源的整合利用等价值;目前荆州非遗数字化保护面临传承危机、受众危机和保存危机等问题;荆州要通过建立并完善非遗资源库、构建非遗数字化博物馆、形成立体化数字传播渠道等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以大别山区为个案,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能够扩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推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促进传统文化发展;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当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中数字弱势群体居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化传播技术融合度较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内在价值体现不足,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忽视受众群体差异等现实困境。应着力提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数字化技术运用能力,切实提高数字化传播技术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程度,重点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内在价值提升,积极拓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准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3.
京剧、书法、中医针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是世界级的文化艺术瑰宝。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对传统民族文化带来了冲击和变革,如何科学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效思路和方法。根据民族文化的信息特性,采用数字信息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采集、储存、处理、展示及传播,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换、修复和再现,还原为共享和可再生的数字文化形态,以达到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协同创新战略的提出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结合通化师范学院“长白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在非遗保护中的成功经验,探讨了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实行协同创新战略的具体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加强完善非遗的法律法规建设,做到依法保护;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规律,建立非遗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进基于传承非遗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的现代科技手段广泛真实地传承非遗。  相似文献   

16.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依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深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并将非遗文化引进课堂,构建非遗文化的教学体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节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少数民族节日文化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是当前研究数字化手段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数字化生存现状,引入并阐述虚拟现实技术概况,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特点,探索其在少数民族节日中应用的意义和途径,论证虚拟现实技术在整个非遗数字化保护和传承中的优势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之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将陕西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中传承及创新,不仅能够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发展,而且能够丰富高校的研究项目,使高校更好地发挥服务社会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传承及创新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阐释高校在陕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创新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提出高校在陕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创新的有效路径,以期为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对于研究世界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分析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剖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工...  相似文献   

20.
文化传承离不开教育,大学教育肩负着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与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使命。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基地等载体,是充分发挥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生产、研究、教学、宣传、展示的积极作用。高校非遗"传承基地"如何运用好自身资源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关系着"非遗"事业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