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早年毛泽东在湖南自治运动中提出的共和国思想,具体体现为其建立"湖南共和国"的政治主张。它是毛泽东对旧思想还没有彻底扬弃、对新思想也只是简单地吸收及对美好理想向往的产物。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提出了理论构想,但只是一个庞杂的矛盾混合体,在实践中只能是一种空想。研究它对于研究毛泽东后来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如何评价青年毛泽东发动组织的湖南自治运动,是研究毛泽东早期政治思想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存在着两种现象:一是估价过高,认为它是毛泽东第一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运用于中国社会,依靠人民来改造社会的一次有益的尝试;二是估计过低,认为它是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这些看法都脱离了毛泽东当时的思想实际,妨碍了人们对湖南自治运动本来面目的认识。笔者认为,湖南自治运动是青年毛泽东从激进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过程中一次改造社会的重大政治实践活动,对他以后建立固定区域割据和工农政权,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湖南自治”运动是指在皖系军阀张敬尧被逐出湖南后出现的一种主张湖南自主、自立,废督裁兵,公民制宪,实行民治的运动。“湖南自治”是毛泽东于1920年下半年积极参加的一次较大的运动。分析和研究毛泽东关于“湖南自治”的思想,对于把握毛泽东的思想发展全过程是有益的。一、从基础做起,提出“湖南自治”1.顺应历史潮流。1911年武昌起义后,湖南最先起来响应,建立军政府,接着陕西、江西、山西、上海、浙江、广东、云南等省的革命党人也纷纷响应,发动起义,宣布独立,成立各省军政府。正是在各省独立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复辟帝制,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  相似文献   

4.
在从一个民主主义者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毛泽东曾接受过多种思想的熏陶,并曾为改造中国、改造社会做过各种努力尝试。湖南自治运动对毛泽东从民主主义者转向马克思主义者产生过重大影响,在湖南自治运动中,毛泽东亲自参与和领导了"驱张运动",仅1920年就发表了数十篇文章推进湖南自治运动的发展。对毛泽东在湖南自治运动中的主要活动进行梳理,有利于我们了解毛泽东早期思想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早期政治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毛泽东早期混杂模糊的政治思想中,“确定无疑”的反军阀和反帝国主义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其基础和主流,但在如何救国救民的问题上,他受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大杂烩”式的思想特征,这一思想特征突出表现在他所构想的“新村主义”和“湖南自治”、“湖南共和国”的方案中。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史学界对毛泽东同志1920年发起的湖南自治运动褒贬不一,但对其原因却很少有人问津。笔者认为,只有深入地探讨其动机之后,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一历史事件。本文拟从毛泽东发起湖南自治运动的主客观因素方面作些分析,以期作引玉之砖。 1920年,毛泽东领导的驱张运动取得了胜利,军阀张敬尧退出了湖南。湖南各阶层人民异常兴奋,极想因此而使“湖南人管理湖南自己的事情”,实行“湖南自治”。青年毛泽东也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两月间连续发表十余篇文章,欲“划湖南为桃园”,建立“湖南共和国”。笔者认  相似文献   

7.
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湖南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与湖南丛书》一套五本,虽然种数不多,却生平、思想研究兼有,研究亦有深度,可算得是很有地方特色的一套好书。 首先,《丛书》使读者对青年毛泽东的认识更加全面了。一般说来,对于青年毛泽东的认识不外乎他领导建立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发表《民众的大联合》等等。丛书中《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轨迹》从文化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建党思想、国共合作思想、农民革命思想、妇女解放思想、地方自治思想等等十五个方面进行了整体探索,这种颇有深  相似文献   

8.
维新期间湖南地方自治在理论方面包括自保自强论、官治政治批评论、地方自治论和民智民权论;实践方面则有以南学会和保卫局为代表的一批地方自治事业。它是近代湖南民众政治参与的萌芽,也是全国性地方自治运动之先驱。  相似文献   

9.
湖南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迅猛发展,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湖南省的工运处于低潮时,国共两党重视农运的结果,与毛泽东的正确指导和李维汉的得力领导也有密切的关系。毛泽东得“农运王”的美誉乃实至名归,但李维汉对湖南农运的贡献同样功不可没,他在湖南大革命农运史上的地位应予以肯定。当右倾机会主义甚嚣尘上之时,处在两难处境的湘区党委主要执行了毛泽东的正确农运路线;“马日事变”使湖南农运转入低潮,表面上是党的右倾机会主义带来的后果,其实质是军阀争夺湖南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迎来了“德”、“赛”二先生,中国出现了“平民文学”、“平民政治”、“平民教育”等口号。早年在长沙上学的毛泽东,就深受“平民教育”思想的影响。他在一师办起的“工人夜校”为“平民学校”;他办起的湖南自修大学,“为一种平民主义的大学”;在他指导下编出的课本为《平民课本》;他办起的通讯社叫“平民通讯社”。所以当年任湖南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兼湖南第一师范校长易培基对人说:“毛泽东将来要当平民天子”。本文不拟泛淡毛泽东早年平民主义种种,只侧重探讨毛泽东早年的“平民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 一九二○年是毛泽东思想急遽转变的一年,这一年里,他的思想和实践,运行在两条不同的轨道上。一是通过在北京阅读有关共产主义的文献,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接触,建立起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信仰。回到长沙后,创办起文化书社,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二是积极策动和参加了湖南的“驱张”运动和自治运动,把他原来所接受的种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影响,来了一个综合性的实验和检验,这两种思想倾向有着原则的差别,方  相似文献   

12.
李欣  赵俊槐 《教师》2010,(22):127-128
内藤湖南(1866--1934)本名虎次郎,字炳卿,号湖南。今日本秋田县人,是日本近代中国学的重要学者。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学的研究方面,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且卓有建树。在日本汉学界也享有“东洋史的巨擘”之美誉。在中日文化关系论等方面,他主张“中日文化同一体”“文化中心移动说”。可以说他的思想曾对日本人的中国观以及日本的对华政策都产生过实际的影响。本文从内藤湖南的“中日文化统一体”和“文化中心移动说”中所出现的观点进行分析,从而论述内藤湖南“文化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毛泽东对湖南女青年觉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湖南“五四”时期之所以会涌现一批首先觉醒的新女性青年,与当时毛泽东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为此,文章从婚姻自主意识的唤醒、妇女解放方式的抉择、社会改造意识的确立、妇女外向意识的培育等方面,分析了毛泽东对湖南女青年觉醒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湖南学联是在声援北平学生运动,抵制张敬尧的独裁高压政策,湖南各界民众趋向联合的历史背景下成立的,组织完善、宗旨明确,毛泽东同志在其创立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湖南学联组织了罢课、抵制日货等活动,最后被张敬尧强行解散。湖南学联虽只存在一个多月,但在历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以人民为中心是一个重大历史和现实问题。毛泽东毕生关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出农民阶级做了重要工作、是中国革命主力军的论断,肯定了农民群众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中坚力量和革命先锋,批判了农民运动"糟得很"、"痞子运动"等错误论调,提出农民运动"好得很"的科学观点,并总结陈述了湖南农民运动十四件大事。其思想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光辉,推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发展,为当代中国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力量努力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6.
在五四时期湖南的报刊话语中,反对来湘主政的外省军阀与主张“湘省自治”构成一条自始至终掀起惊涛骇浪的巨流.从文化动因分析,湖湘文化“政治本位”的精神特质在其中起着重要的规约作用.首先,“政治本位”者考虑的最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其次,“政治本位”者十分强调“天下”、“国家”、“社会”这样的关键词,敢于担当;再次,“政治本位”者有十分强烈的主政意识、执政意识和从政意识.但“爱省”而不“爱国”的这个“国”,是state,不是nation,是北洋军阀把持的政府,是黑暗腐朽的中国社会,而不是民族意义上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是他独具特色的主体素质作用于时代潮流与社会需要的重大成就;独立思考的“求实”“求真”是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的精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毛泽东政治思想的本质内容;个人与集体,小我与大我的关系是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的重要课题;与时俱进,探索不止的人生观是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常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以蔡和森、向警予、李维汉、李立三、罗学瓒、张昆弟、李富春、蔡畅、萧三为代表的湖南青年,怀抱“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志向,引导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向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发展。其中,蔡和森是最早提议建党并取名“中国共产党”的人,并建议新民学会在法国的分支“工学世界社”更名“少年共产党”。正因为有蔡和森等湖南青年在海外从事建党实践,毛泽东评价他们与国内建党的创始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海外的创始人。摘要:湖南青年学子;赴法勤工俭学;海外建党;五四时期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关于教育的论述,是他留给我们的重要思想遗产之一。加强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过去、现在和今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作为党和国家的领袖,毛泽东非常关心、非常重视教育事业。他不但亲身参加过教育实践,而且十分重视教育思想建设。他青年时代从事过教育工作,曾是一个“教育救国”论者,以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对旧教育的弊病进行了抨击。1921年他参加党的一大后回到湖南,先后创办了韶山农民夜校、湖南自修大学、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等,把这些新型学校作为培养工农群众、革命青年和革命干部的阵地。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他倡导教育要培养革命干部,并为提高工农兵的政治文化水平服务。此后,他为我们党在各个历史  相似文献   

20.
论湖南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湖南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阶级斗争的尖锐激烈特别是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湖湘文化的深刻影响、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湖南的广泛传播以及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领袖的培育带动,湖南现代人才鼎盛,形成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