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近年来,新闻标题开始大胆地运用“悬念”,这一技巧的表达,大体上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利用“互相矛盾”的现象。制造标题的悬念。二是运用违反常理的手法,采用逆向思维,制造悬念。三是借“映衬”,制造悬念。四是利用比喻、比拟修辞手法,制造悬念。  相似文献   

2.
读点制造悬念悬吊读者的阅读胃口,是叙事性文学作品里的常用技巧。下面这篇小说的魔幻般的魅力正是源自“误会”与“悬念”,每一个“结回”之处都有作者的巧妙安排。  相似文献   

3.
作为大众传媒和大众艺术,影视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商品。影视节目的竞争,就是对观众注意力的竞争。而悬念正是作用于观众的牵引力,它强化了观赏时的审美快感,是一种增强影视作品观赏性的有效方法。笔者对悬念的定义、悬念的作用、制造悬念的方法及运用悬念提升节目收视率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试图在悬念的原理和运用实践中寻找到悬念与节目嫁接的些许规律,以求对节目收视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的艺术创作,一向重视悬念这一技巧的运用,如话本,拟话本。作者为了达到吸引听众的艺术目的,大量地采用了悬念这种方法。《醒世恒言》是先用引子制造悬念。然后转入正文;《拍案惊奇》同样以悬念的手法表现人物,开展情节;章回小说让说书人说到紧要关头,突然煞住说:“要知事后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把听众的心悬起来,使他们急切等待下文,以此吸引住听众,然后慢慢道来,一层层的揭开谜底,或者再生芽枝,到一定的时候回过头来说下去,从而达到“口耳相传”的目的。好的故事之所以能走进千家万户,代代流传,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悬念技巧在故事创作中起了十分突出的作用,对此应当认真做些研究,推动故事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通过阅读教学中的反思,认为阅读教学利用感情渲染、结合生活、制造悬念、扩大外延等方法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  相似文献   

6.
王尔德在每一部喜剧中都注重悬念的设置,他基本上沿用了“告诉观众,瞒住剧中人”的方法,充分利用人物的“前史”等秘密制造悬念,但在不同的剧作中又略有变通.悬念的精心设置,是王尔德喜剧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体现了王尔德对传统戏剧艺术的模仿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所谓悬念心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对正经历的事物或认知对象作集中注意力探索和思考的心理状态,实践表明,悬念心理与学习活动关系密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制造悬念,并巧妙利用,就能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就会收到如同说书人的“且听下回分解”所产生的特殊效果。本文就如何设置悬念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常言道: “好题目是文章成功的一半。”何谓好题目?请看下面实例。制造悬念,引人入胜。一篇以“认真”为话题的作文,一考生拟的题目是《2×3=5》。暂且不去看文章的内容和文字,一见这题目,就让人顿生疑团: “2×3”怎么会等于“5”?让人想探个究竟,这就是悬念效应。考生  相似文献   

9.
谢建永 《宁夏教育》2008,(11):48-48
一、巧设实验,制造悬念,培养兴趣 心理学认为“好奇”是每位中学生的心理共性。学困生表现更为突出。“奇”可唤起他们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注意力。我经常在走上讲台的同时,把演示实验器材放在讲台上,学生看见了这些新奇的“东西”,他们的注意力就集中在这些“东西”上。在讲授课时,先给学生制造一些悬念,让他们带着这些悬念听教师讲解。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新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二册写作的第二单元“写出事件的波澜”中提到了“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如制造悬念、运用抑扬、巧设伏笔……设计巧合、铺陈误会、着力突转”六种方法。对其中的每种方法,我们均可按以下步骤指导学生作文:第一步,教师要把“悬念、抑扬、伏笔、巧合、误会、突转”六个概念分别介绍得清清楚楚,让学生心里明明白白;第二步,从中外文学名著中分别找出运用“悬念、抑扬、伏笔、巧合、误会、突转”写法的实例,向学生详细介绍,让学生对六种写法感受得真真切切;第三步,从中学生优秀作文中分别找出运用“悬念、抑扬、伏笔、巧合、误会、突转”的方法较好的作文,让学生有样文模仿。因为模仿——创造——再模仿——再创造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以修辞学为角度,从辞趣和辞格这两种修辞手段的运用上对QQ个性签名进行探讨。分析其中蕴含的特色鲜明的辞趣:音趣和图符趣;探析其对辞格的应用,着重解析QQ个性签名中仿拟、同异、衬跌、设歧、曲解、析词、双关、矛盾、婉曲、呼告等辞格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从六个方面对叙事作品中的悬念进行分类,以揭示悬念本身的不同属性和功能:位于局部的悬念和横跨全篇的悬念;主题性悬念和非主题性悬念;顺时性悬念和逆时性悬念;封闭性悬念和开放性悬念;顺应性悬念和逆变性悬念;规定性悬念和不定性悬念。  相似文献   

13.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创设数学情境的六种方法:埋伏悬念,创设情境;制造冲突,创设情境;类比联想,创设情境;引用实例,创设情境;引经据典,创设情境;活动探究,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14.
情景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课堂导入阶段采用设置悬念法、介绍背景法和身临其境法等,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不愤不悱"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角色扮演法、小组比赛法和情景再现法等,可以使学生尽可能地融入课文,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中悬念设置的主要技巧和方法:一是倒置设悬;二是连环设悬;三是隐形人设悬以及运用哑谜、切隔、反常、危局等方法来故布疑阵,营造氛围。由此说明成功设置悬念能给读者提供多层面的审美参与,成功的侦探小说可以承担起文学的多种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6.
审美意境的创造是以物为基础,以“我”为主导进行的。审美意境是在意的作用下对世界万物各种矛盾的选择、陶冶和浓缩后形成的新生命。审美意境或造成悬念,或欲露故藏,造成神秘感,给人以想象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林白的小说《回廊之椅》将影视叙事技法消融在文学的表现形式之中,使读者既能享受到类似观影的"震惊"效果,又能品味到文学叙事的审美"灵韵"。这种小说中的电影化想象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蒙太奇手法的综合运用、神秘氛围的渲染和大量悬疑的设置和富有动感和美感的镜头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采用巧设悬念、引导探究、研讨释疑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达到增强学生求知欲和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物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巧妙地寓于具体的情境中,造成悬念,引起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学习愿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身临其境,贴近生活,提高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来自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还来自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悬念"作为一种戏剧表达方式应用于教学中,能缩短学生与教师、历史事件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课堂制造"悬念"的主要方法包括:转换叙事方式,用文学创作中"倒叙"、"隐叙"的方式;运用历史认知的心理机制,制造认知信息的落差与冲突、放大历史发展的落差与冲突的方式;运用停顿、设问等方式控制呈现节奏,把复杂的历史事件的相关信息次第展示。这些方式使史料不再静态,而是在学生和历史事件间架起了对话的桥梁,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