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普莱西案确立了美国公共教育种族隔离的合法性,它的产生植根于美国南方公共教育的发展过程之中。内战之前,美国南方公共教育的萌芽中就包含着种族隔离的因素;重建时期,尽管南方白人普遍反对公共教育,但由于激进共和党人的推动以及黑人的积极响应,南方的公共教育系统得以建立;随着共和党在南方势力的削弱、黑人的妥协以及白人的反对,南方最终确立了种族隔离的公共学校系统。1896年的普莱西案虽然规定教育中要做到"隔离但平等",但黑人的教育远远落后于白人,使得公共教育中的种族矛盾和冲突变得更为尖锐。  相似文献   

2.
瑞典融合教育经历了从隔离到一体化再到融合的过程.以融合为导向的教育改革和政策、以普通学校特殊班级和工作小组为主的模式和以特殊教育技能培训为基础的师资保障,是瑞典融合教育高度发展的特色所在.但瑞典在融合教育的过程中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如医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移民带来的不平等问题以及特殊班级和工作小组模式带来的效率问题.瑞典融合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为我国随班就读工作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美国IDEA法案的演进及其特殊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球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与人权发展的角度看,通过立法来实施和保障特殊教育已成为各国教育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特殊教育的发展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残疾人特殊教育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参与机会是否平等、是否享受平等人权的基本尺度。美国《障碍者教育法》(简称IDEA)自1975年颁布以来,不仅对美国特殊儿童平等回归到普通教育环境有明显的改观,而且对美国特殊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世界各国特殊教育的立法与实践都有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云飞 《文教资料》2005,(28):18-21
在一个标榜民主、平等、提倡人权的社会制度之下,华人社会这一群体凭藉自身一百多年来的努力,终于有望跻身于主流社会之内,美国华人的身影活跃在全世界人民的视线之下,华人对美国社会的贡献是一目了然、毋庸质疑的,但是令人感到惊异的是,华人并没有获得对等的公正待遇。本文拟从华人移民对美国的贡献,华人的生存现状以及华人局限于这种现状的原因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华人移民的贡献1.早期华工移民在美国历史上,华人是最先入境的亚洲移民群体,虽然华人迁徙美国的历史可追溯至18世纪末,但真正意义上的移民始于1848年之后。1848年加利福尼…  相似文献   

5.
90年代以来,全纳性教育成为国内外特殊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这一研究对传统的隔离式教育提出挑战,将回归主流教育引向深入,为实现“人人受教育”的目标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一全纳性教育的概念自1770年法国创立世界上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以来,直至本世纪六、七十年代,特殊教育活动一般是以特殊教育学校的方式将残疾儿童安置在与普通儿童相隔离的教育环境中完成的,即所谓“隔离式教育”。隔离式教育强调残疾儿童身心障碍的特殊性,偏重运用某些技术作为教育手段,而忽视社会环境的作用,导致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分离。70年代…  相似文献   

6.
1965年以来美国华人新移民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美国华人新移民人口、经济、政治特征以及文化适应的分析,旨在说明新移民与老移民有很大的不同,进而阐述中国移民对当代美国所起的重要作用。许多新移民有较高的文化程度,他们中的许多人受过高等教育或受过专业训练。不像早年移居美国的老移民,新移民更愿意去实现他们的“美国梦”。新移民也是1965年移民法的受惠者。在社交上,新移民比老移民在唐人街以外有更多的接触,一些人作为同事生活在白人中间并与白人共事。政治上,新移民比老移民更关心他们的权利,他们逐步地参与美国政治生活。华人新移民在跳出美国种族樊篱的同时,在有活力的主流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育》2006,(8):53-53
近年来,美国“在家教育”呈上升趋势。据估计,大约二三十万美国儿童离开学校、在家里接受教育。不过,采用“在家教育”的多为白人家庭。现在,华人家庭也开始这种尝试。  相似文献   

8.
邹湘  向瑶 《教师》2019,(2):90-9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特殊教育需要大会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市召开,发表了著名的《萨拉曼卡宣言》,这个宣言是特殊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标志着走向融合是"21世纪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国近年来也一直在提倡"平等、融合、共享",特别是到了2017年之后,很多特殊儿童家长开始强烈要求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普通学校就读。我们在实践"平等、融合、共享"的同时,不知不觉会看到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特殊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劳作与付出,也会意识到当前特殊教育教师在这个特殊的工作环境中所产生的心理问题。文章基于融合教育,探讨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特殊教育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对它的期望提高,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融合教育已成为响应学生特殊教育需要的主导力量。香港的融通课程作为一种尝试,对特殊学校、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期望,了解这一课程的产生背景、内容及优缺点等,能够给特殊教育的课程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0.
全纳教育理念追求教育公平、机会平等,尊重个体差异,主张普通学校应接纳所有儿童,认为社会应构建全纳学校、全纳社区,进而构建全纳性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教育资源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更新.在全纳教育背景下,对特殊教育资源进行界定,得出全纳教育理念及特殊教育资源对教师、教育的启示.特殊教育资源应从本国具体历史条件出发,突出对特殊教育运转和发展的信息、价值、功能作用,并应将之用于特殊教育实践活动当中.  相似文献   

11.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残疾儿童的教育安置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话题与不断变迁的实践,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贯穿了整个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整体来说,它经历了制度化特殊教育之前的个别教育阶段、独立设置的隔离式特殊学校阶段、由单一到多元的融合运动阶段。而全纳教育的出现,则为残疾儿童教育安置提供了一种新的转向。  相似文献   

12.
朱寅年 《师道》2003,(12):18-19
在说正题之前,我先说一段华人在美国的历史情况。二百多年前自数万名华人进入美国西岸开矿筑路后,在异国他乡的大批华人就开始生活在美国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之下,在美华人一直受到不平等的待遇,许多权利都被剥夺了。华人为了争取权利进行了大量的斗争。大批华人要求美国政府还给华人作为纳税人应有的权利,其中包括子女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使得美国政府对华人不得不重视起来,直到距今五十多年前美国才将《排华法案》撤销。1974年,旧金山市华裔学童控告该市教育局教育不当,联邦高等法院判华裔胜诉,敕令校区更新新移民的教育方式,促成美…  相似文献   

13.
背景提示 世界特殊教育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中国特殊教育也有了120多年历史。但长期以来,特殊教育都是一种隔离的、封闭式的教育,这不利于残疾人最终走向社会、融入社会主流,也不利残疾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从本质上说,更是对残疾人教育均等权利的无形侵害。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这种隔离式教育的弊端逐步被人们认识,世界范围内的特殊教育开始进行着以“回归主流”为口号的教育改革运动。1994年,在西班牙召开世界特殊教育大会,并发表了著名的《萨拉曼卡宣言》,明确地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新理论,主张让残疾儿童少年到普通学校和普通学生一同学习、一同发展。普通学校要对残疾儿童实行“零拒绝”,并为特殊儿童少年提供合适的教育。这次会议在世界上产生极大的反响,被视作特殊教育发展的“里程碑”。此文就是对这一特殊教育新理念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美国少数民族追求教育平等的过程是以取消学校种族隔离、实现种族同校为主线的。在美国教育发展的进程中,种族隔离一直占居着主导地位,直至联邦最高法院对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的隔离但平等违宪的裁决,才在法律上确  相似文献   

15.
杜爱平 《海外英语》2012,(1):191-192,197
该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解读了菲裔美国作家卡洛斯.布洛桑的自传体小说《美国在心中》中形形色色的白人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角色不仅作为典型形象展现了各种矛盾深刻对立的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更作为激励人觉醒的力量对主人公Allos的成长和成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是白人女性象征了布罗桑和其他菲律宾移民们心中理想的美国,象征了美国友善美好的一面;也正是白人女性作为一种治愈力量,治疗主人公遭遇不公和残酷对待后的创伤。而白人知识女性启蒙和引导Allos接受教育,实现了他心灵的觉醒,逆转了美国教育的功能,使之从一种美国的文化适应策略变成菲裔移民们颠覆与重建的利器。这些白人女性也增强了主人公颠覆旧世界、建立一个现代主义新世界的决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多元化教育运动源于六七十年代的民权运动,它是一场自发的、民间的、全国性的教育改革运动,其目的在于为黑人、亚裔美国人、美国土人、西班牙语系移民及白人中未被体现或未被充分体现的群体争取平等教育的权利,进而争取社会上享有平等的权利。原来的民权运动主要是以主流化的价值观来为非主流化的群体争取平等权利,而多元化教育运动则试图在化教育中体现非主流化群体的价值观。以争取形成一种新的美国化。这场运动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距离其目标还很远。  相似文献   

17.
在70年代末,英国开始在其教育制度中实施"一体化"(integration)的教育,即打破特殊教育的隔离式教育的状态,将有残疾的学生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纳入到普通学校去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大量专业助手被美国普通学校聘任以协助普通教师和特殊教育专业人员为特殊学生提供特殊教育及相关服务,成为美国融合教育不可忽视的人员支持力量.经过多年发展,美国融合教育专业助手制度日趋完善.本文分析介绍了美国专业助手的概念、职责、聘任、培训与发展及监管与指导,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美国融合教育专业助手制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自19世纪30年代起即注意兴办特殊教育。随着时间的流失与国情的演变,在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之后的今日,其特殊教育之实践与理论已有明显的进展。在实践上,独立的、隔离的特殊教育机构,如特殊学校、特殊班已日渐凋零,代之而起的是把普通班当做全体学童的教育基地。越来越多的特殊教育设施是要任何一位学童都在普通班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在特殊教育理论上,把中小学教育制度分成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两个系统以各展所长的观点已逐渐受到批判,认为这是旧式的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20.
特殊教育是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的.它是以特定的组织、以特殊的方式对特殊的对象实施的一种教育.实施特殊教育的组织既包括特殊学校,也有普通学校的特殊班级或小组.特殊教育的对象是那些在生理和心理上有缺陷、在学习上异常困难、或在情绪和行为的表现上有问题的人.根据这种对象的特点,特殊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以及它的指导思想都与普通教育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特殊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它与普通教育共同构成教育体系的两条主线.同时,二者又是相互依存的.这不仅是因为特殊教育最初由普通教育分离而出,而且还由于至今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仍相互接纳对方分流出来的学生.美国特殊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跌宕起伏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之初,恰恰表现出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这种若即若离,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同时,美国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变移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因.本文就美国特殊教育的观念及其方式的发展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