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话题聚焦     
随着大陆逐步开放,出版业开始走向集团化经营,面对已具规模的大陆经营势力,台湾应以何种策略拓展大陆市场,就此问题,《中国时报》发表了台湾资深出版人彭惠仙先生的个人看法。他认为相对已在大陆市场建立起垂直整合和水平整合的制造业来说,台湾出版业或者说是广  相似文献   

2.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由于台湾当局对中国大陆政策的开放,许多出版业者早已展开部署,只待时机成熟,便可迈开脚步前进,部分大型出版公司挟着雄厚的财力拓展华文市场,对台湾的出版生态将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城邦集团是其中相当积极的出版者,去年香港分公司业绩不错,今年预计在星、马成立分公司,出简体字版本。此外,对中国大陆市场亦将伺机而动。  相似文献   

3.
港台之页     
弥补文学断层台湾出版30年代文学作品台湾《中国时报》最近报道,1988年以前,30年代文学一向被台湾当局列为禁书。近几年则可以在流动书摊上找到不少品质粗劣的盗印本。1987年底,台湾当局开放在台出版大陆出版物,30年代文学在台得以重见天日。不少出版商相继争取大陆方面授权后在台正式出版30年代文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自由时报》、《联合报》、《中国时报》三家代表性台湾报纸有关台湾与大陆商签ECFA议题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对三家报纸ECFA议题报道的不同点做出简单梳理,发现报纸的议题呈现终难避免一定的政治倾向。ECFA议题成了不同党派和利益集团之间争吵和利益冲突的阵地,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自由时报》一味反对,《联合报》和《中国时报》无意争执,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5.
台湾《中国时报》记者董成瑜不久前曾来北京进行采访,并在该报连续发表几篇报道,对祖国大陆近几年来出版业的发展变化,发出惊叹:中国出版业何时吸纳了这么多年轻而有为的专业人才,又何时变得这么具有国际视野、这么具有战斗力?  相似文献   

6.
半月要闻     
柳斌杰:大陆对台湾出版政策会更加开放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会对台湾采取一贯的更加开放的政策,支持台湾出版业来大陆发展。以后,凡是我们开放和向国际社会承诺开放的领域,会首先对台湾开  相似文献   

7.
到大陆去! 2002年5月份台湾《光华》杂志有一篇报道,题目是“台湾出版业者各显神通抢占大陆市场”。该文显示,近期台湾出版业兴起的一股进入大陆市场的风潮,也受到了台湾媒体的高度关注。这一现象,对大陆出版人来说,同样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时报》报道,台湾世界书局最近出版了大陆作家所写的《张爱玲传》和《林徽音传》。总经理严初表示,该书局今后将以出版人物传记和文史哲著作为主,希望能以此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何丽芳 《东南传播》2011,(12):134-137
本文通过对《自由时报》、《联合报》、《中国时报》三家代表性台湾报纸有关台湾与大陆商签ECFA议题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对三家报纸ECFA议题报道的不同点做出简单梳理,发现报纸的议题呈现终难避免一定的政治倾向。ECFA议题成了不同党派和利益集团之间争吵和利益冲突的阵地,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自由时报》一味反对,《联合报》和...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台湾政权经历二次政党轮替后,八次"江陈"会谈重新启动中断多年的两岸官方协商渠道,受到国际与两岸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对台湾《中国时报》(支持国民党)和《自由时报》(支持民进党)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发现台湾立场在几个方面影响两岸新闻报道取向:会谈在大陆举行时《自由时报》的采访报道机会远远小于会谈在台湾举行,因此报道量波动明显;《中国时报》的社论和引用的消息来源绝大部分支持"江陈会"所探讨的两岸合作议题;而《自由时报》的社论和引用的消息来源,则是以反对"江陈会"探讨的两岸合作议题为主。在海峡传播研究中有必要对党派立场与大众传媒的两岸新闻报道之间的关联做更为广泛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港澳台之窗     
郝明义挥别商务印书馆解读台湾阅读市场变化曲线 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郝明义,决定于1999年12月底辞去职务,专心经营他自创的大块出版社后,立即成为台湾传媒关注的焦点。台湾《中国时报》先后发表了该报记者陈文芬、徐淑卿采写的有关郝明义对迈向新世纪的台湾阅读市场和未来出版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港澳台之窗     
台湾《中国时报》发表人物专访——杨德炎 台湾《中国时报》“开卷版”于1998年2月26日发表该报记者徐淑卿对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杨德炎的专访。报道说,由于政治因素,北京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杨德炎,在来台参加“商务印书馆”成立百年与台湾商务印书馆50周年的庆祝酒会后,便于18日匆匆离开台湾,回避了次日揭幕的台北国际书展。  相似文献   

13.
台湾《中国时报》、《联合报》和《自由时报》同为台湾媒体界三大报纸。论文从《中国时报》前身《征信新闻》、《征信新闻报》到《中国时报》的发展,回顾了报纸的创刊与发展,对《中国时报》的现代化集团式经营作了解读并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港台掠影     
港台掠影台湾传媒转载北京市档案馆开放三十五万卷历史档案的报道在新华社报道北京市将在四月底对外开放三十五万卷历史档案之后,引起岛内传媒关注,岛内两大民营报纸《联合报》和《中国时报》立即予以详细转载。有岛内朋友认为,这的确值得注意,它不仅在学术、文史、档...  相似文献   

15.
台湾旅德著名作家龙应台不久前先后在台湾和上海的报章上著文,介绍德国出版业的发展和阅读状况。发表在台湾《中国时报》上的文章题名为《爱文学到这种地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文章题名为《一本书的背后》。她在文中写道:数字是能泄露秘密的,比如说,在人口8000万的德国有2109家出版社(包括前东  相似文献   

16.
(记者 安琪)随着两岸相继加入WTO,两岸三地尤其是大陆与台湾地区出版界的往来日渐热络。以往两岸出版界的交流与接触,大多集中在图书版权贸易及互访联谊活动范围内,而双方对各自内部的出版交易行为了解甚少。另外,入世后,大陆出版市场将对零售业和发行渠道顺序开放,这无疑给了港台地区尤其是台湾出版业无限契机。因此,从去年开始,台湾业界就陆续有业者积极参与大陆相关的图书订货会。而  相似文献   

17.
台湾《中国时报》最近发表了莫昭平的文章,谈台湾出版大陆书籍的情况。文章说,台湾出版大陆图书,热的时候,让本土的出版品直冒冷汗;冷的时候,让书商急如锅上的蚂蚁。近半年至一年来,从书市、读者以及出版者的反应与动作来看,“大陆热”都已迅速冷却,“一窝蜂”已变成“细水长流”;“发高烧”也退化为“平常心”。大陆作品“出版热”烧得最旺的颠峰,是前年及去年上半年。虽然政府在前年11月才正式开放大陆出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陆加入WTO,各行各业开始大举西进,连一些英语教学与出版集团也趁势(大陆加入WTO及北京迎接2008年奥运会)抢攻大陆市场。台湾继《常春藤解析英语杂志》、《空中英语杂志》、《英语文摘》、《徐薇英语》登陆后,历史  相似文献   

19.
齐飞 《新闻世界》2009,(4):74-75
本文选取《自由时报》和《中国时报》两家具有代表性的台湾报纸,对其北京奥运报道做内容分析,以期对两家报纸奥运报道的不同点作出简单梳理,并从中一窥台湾报纸对北京奥运报道的着眼点及其报道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八、台湾的报纸出版业(下)三、两大报系从60年代中期起,《联合报》与《中国时报》两张民营报纸的发行量均已超过国民党的《中央日报》,成为台湾最有影响的报纸。而1967年与1978年两报分别创办《经济日报》与《工商时报》,则标志着两大报系的诞生。从70年代起,两大报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