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以生为本:朴素的课堂真理 阅读教学,其实很简单——读书活动。学生平时的读书,是自在的自为的;课堂教学中的读书,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指导的读书活动。这种有目的、有组织的阅读,要体现以生为本,这样才能凸显其价值。今天,张老师带领学生经历了读书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时时处处以学生的需要和实际为出发点,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学会读书。  相似文献   

2.
<正>阅读在我等看来是何等快乐的事啊!但在一些人看来却是苦差事,说什么"读书苦,苦读书"甚至于发出了"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哀号。阅读的"三有":有心、有形、有行,是爱读书者的必须。让阅读变得快乐,首先得有心。要打心眼里觉得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愿意读书、喜欢读书,因为读书益智、读书养生、读书交友等等好处都为一般人所认同。如同吃饭睡觉一样,爱读书的人一天不读书就会浑身不舒服。书不离手、手不释卷是  相似文献   

3.
谈到读书,贾平凹总是津津乐道。读书的滋味甜酸苦辣涌注心头,贾平凹也时常流泄于笔端。说的最多的,却是一句话:“读书有福”。读书有福?福从何来?读书有福,福从收获中来。贾平凹曾经用调侃的方式历数过爱好读书的种种不是,但是,好读书的各界书虫,从贩夫走卒到学者贤哲,古今大有人在,为什么?贾平凹说,当然是“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读书能“识天地之大,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如此知识广博,洞晓人生,既自知又知人,当然会让你在面对绞尽脑汁都很难理清头绪的纷繁世事的时候游刃有余,举重若轻;读书能“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  相似文献   

4.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曾留下了自己宝贵的读书方法以示后人。鲁迅有"跳读法",老舍有"印象法",华罗庚有"厚薄法",爱因斯坦有"总、分、合三步法"。名人的读书方法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我认为,名人的读书方法未必就适合自己。因为时代的不同,环境的差异,性格的出入,都会影响到读书方法。个人觉得,读书最重要的还是专心致志,沉思其中。所以为了做到自己读书时心无杂念,我便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专心度,提高自己的读书效率。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一方面,我读书时手中必定要拿一支笔,边读边思考,有时有了一点不同的观点,便及时地写在书的旁边;另一方面,当自己心思  相似文献   

5.
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就必须加强学习,注重读书,领悟读书的好处。读书有百利而无一害,对领导干部来说至少有五大好处:读书可以汲取知识营养,读书可以增强大局意识,读书可以升华思想境界,读书可以帮助察今识人,读书可以传承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我读书的第十个年头,与邓老师读书的时间大致相当;但与邓老师读书的情况大不相同。现在读书条件很好——有明亮的电灯,有丰富的读物,有繁多的资料,有方便的网络……但繁重的课业负担使我曾经对读书望而生畏。现在,读了邓老师介绍自己学生时代的文章,感受邓老师的现身说法,聆听邓老师的谆谆教诲,我对读书又有了新的认识:让读书为我们插上翅膀。在邓老师给我们上课之前,我不曾感知语文课可以让人快乐。在小学与初中,语文课便是笔记课,手  相似文献   

7.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却有很多种答案。有的人为求知读书,有的人为敲门读书,有的人为修养读书,有的人为猎奇读书,有的人为消遣读书,也有的人觉得读书没什么用,所以不读书日前《人民日报》披露一组数字,2011年中国人均阅读图书4.3本,而韩国是10本,俄罗斯是20本,以色列是60本,等于中国人的13.9倍。有专家分析,中国人读书量之所以明显降低,主要原因是"功利性"作怪,因为读书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所  相似文献   

8.
读书的方法很多,因人而异.读书没有捷径,读书要下苦功夫,有一定量的时间作保障,付出一定量的脑力劳动.但读书有没有窍门儿,据我个人来看,应该有一些.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每天要做大量的工作,还要做很多的家务,还有多少时间来读书?我想,要在有限的时间提高读书的质量,需要掌握一点小窍门.下面,用“三个一”来概括我读书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老师的嘱咐     
《初中生》2010,(1):58-58
有个不成器的读书人,要送儿子去读书,特地请自己过去的老师嘱咐几句。老师想了想,写了一副对联: 好读书时不好读书 好读书时不好读书  相似文献   

10.
日本小学的读书指导,以配合语文教学为主,制订了一个读书的指导系统。这个系统在各个年级都规定了具体的目标和内容,讲求循序渐进,在配合课堂阅读教学,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方面,能起到比较有实效的作用。目标和内容可概括为:低年级目标是“培养兴趣”,即喜欢读书,主动读书。中年级主要是“多读”,读书量较大,读书种类较多。高年级主要是“有选择地阅读”,根据目的和要求,有选择性地读书。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习无他途径,唯有读书一条路,读书、读书、再读书。然而,这读不是傻读,而是有要求、有目的地朗读,让课堂书声琅琅。在读书过程中,要及时引导、探究问题,以读促解、以解助读。  相似文献   

12.
与书相伴     
《新作文》2007,(4)
人生好比一次长长的旅行,在旅途中有快乐、有烦恼,也有很多思想。曾经有人把这一切记下来,就成了书。读书就是读许许多多的人生,读书就是叫你如何去生活。所以,读书的本质就在于阅世读人。人的一生要读很多的书。"人生始自读书时",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都在读书。幼时读书,为的是识文断字。少时读书,为的是博览群书,汲取知识。开始上小学,教科书是我们读书的主体。长大一点,  相似文献   

13.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诚不歁我,读书是最有意义的事。童年的读书之乐;少年的读书之思,青年的读书之悟;壮年的读书之得;  相似文献   

14.
据说在犹太民族,母亲要在《圣经》上抹蜂蜜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让孩子从小树立观念:书本是甜的,而且书中有智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犹太民族人均每年阅读65本书。读书兴趣浓厚,犹太人将读书视作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才造就了如此令人羡慕的读书风景。的确,读书有了热情,持之以恒才能顺理成章。但是,单单有兴趣,读书未必一定有收获,关键得读好书。  相似文献   

15.
听作家讲故事,其实就是阅读作家写的书了。而读书有三种境界,一曰为功利的读书,二曰为事业的读书,三曰为人生的读书。  相似文献   

16.
教师,因其"传道授业"的使命和职业特性,理应是书香社会的引领者,理应是读书人。但现如今,似乎比较缺乏真正能静下心来读书的教师。教师为什么不读书?也许可以用几个反问句来回答这一"奇特"的问题——教师有时间读书吗?教师有心情读书吗?教师读书有用吗?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家书》包含了十分丰富的训导其子弟读书的真实思想:读书之道要有志、有识、有恒、读书之道贵在专,读书之道当谦恭,他还提出一些具体的读书方法,这些训学思想对我们进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熹读书法     
中国古代学者对如何读书有不少论述,其中最有影响的, 当推朱熹读书法。朱熹是宋代著名的教育家, 一生读书万卷,学识广博。死后, 他的弟子把他的读书方法概括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读书、指导学生读书要有方法,有技巧。 2.通过走进家庭、漫步校园、走向社会,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3.分享读书感悟,让学生在分享中懂得书是知识的源泉,书也会带来无限的乐趣!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一直以崇尚读书为荣,并且以好读书、苦读书的精神著称于世。“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都是古代人勤奋读书的典型例子。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人似乎都变得懒惰了,不想读书了。2008年,有个国际性的调查显示,我国国民的阅读率低得让人脸红。虽说我国每年出版的各类图书大约有三四十万种,但户均消费图书不足2本。有读书习惯的居民仅占总人数的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