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写稿要慎重     
新闻要确保其时效性,但必须慎之又慎,倘若稍有草率和疏忽,就很容易出现差错。本人学习新闻采写之初就曾有过深刻的教训。那是在一个乡级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小运动员苗永刚奋力拼搏,夺得百米赛之冠,我就地写了篇“特写”送往郊区广播站。途中,我曾提醒自己:是否将誊清的稿子再审视一眼。但一转念,原稿已交有关方面审核过,估计不会  相似文献   

2.
作为基层通讯员,平时接触文件的机会少,看书报也有限,因而写起稿来难免有盲目性,见啥写啥,稿件采用率低。要想改变这种境况,我体会到要做到“三要”。 一是要设法了解各个时期的宣传动态,使写出的稿子能跟上形势。我写成的第一篇消息便是如此。当时,正值1992年冬季,为了掌握这一时期的宣传动态,我便跑几里路出沟,到公路沿线农户家中听了几次广播,掌握了“护林防火”是这一时期的宣传要点。有天晚上从村护林员那儿得知,村上因年初村民上坟烧纸引燃山火及滥烧地边,被乡上年度总结通报批评,村上决定改进工作,狠抓落实的情况。没几天,果然见村上大会小会讲护林防火,并采取层层承包制,责任落实到人,还成立了两个预备打火队。我便采写了《岩湾乡护林防火措施落得实》的消息投给县广播站后不几天就播发了。  相似文献   

3.
书信往来     
《视听界》1986,(5)
编辑同志:您好! 5月6日县广播站播出我采写的小故事《“圆镜”没有破》以后,想不到故事的主人公小×立刻找上门来,气咻咻地责问我:“你写这篇稿子为什么不告诉我本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们采写的《农村水田电费为什么这样高》、《土地在呻吟》和姐妹篇《土地在呐喊》等三篇稿子,先后获得了辽宁省县区优秀广播节目二等奖和三等奖。在采写这些稿件的过程中,我们有深刻的体会:关注“三农”必须要做到心到和身到。也就是说,要想报道好“三农”方面的稿件,记者必须要深入到农村去、扎根在农民群众之中,才能写出有份量的稿件来。具体要做到: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     
编者老师: 我是农村青年,读过几年中学,毕业时,在我的老师指导下,给本县广播站投去第一篇稿子。时过不久,广播站给我寄来了稿件采用通知单。这时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从此我就喜欢上了新闻写作。可是总写不好。1986年在朋友处见到贵刊,它的可读性、实用性吸引了我。1987年我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挤钱订阅了贵刊。祝贵刊越办越好! 从业余通讯员逐步走上滑县焦虎乡副乡长岗位的徐淑霞,利用分管乡镇企业的有利条件,经常深入企业采写新闻稿件,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图为徐淑霞(右)正在安阳市尚品木业公司采访公司负责人…  相似文献   

6.
谢顾问:我初学报道,常为稿子见不了报而苦恼。一些有经验的通讯员告诉我:“你要多上搞,想好‘点子’最重要。”可又听有的领导讲:“要深入基层抓‘活鱼’,不能养成关起门来想点子的习惯。”我迷惑了,到底怎样看待“点子”呢?53511部队何毅何毅同志:一个让你多想“点子”,一个却反对想“点子”,看起来是矛盾的,其实是统一的。首先要明确,采写稿件是要有“点子”的。所谓“声、子”,就是采写稿件的侧重点或曰主题,有时候“夫子”屯包括稿件的形式或表达方法。如果采写稿件时。C中无“卢、子”,而是东抓一把,西抓一把,那就…  相似文献   

7.
谢顾问:我在采写新闻稿件时,常常因为稿件时效性不强而“告吹”。我向一位老报道员讨教,他开导我说,搞新闻要“打提前量”,估计一定要发生的事实,可以提前5—10天就把稿子写好,尽快发走。不然,稿子到了编辑手里,往往就成了“马后炮”。我不明白,为了不使稿子成为“马后炮”,就得“打提前量”吗?36232部队张景奇张景奇同志:那位“开导”你的老报道员说的话是不可听的。新闻报道稿件的确应注重时效,有时候,一篇稿子的时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稿子的成败。但是,提高稿件的时效性,主要靠快采快写快发,而绝对不能用“打提前量”的…  相似文献   

8.
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已有十多年了。开始,我在一个乡担任通讯员,一九七七年十月到县委担任专职通讯干事。自到县委工作以来,我采写的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各种新闻体裁的稿件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及《北京日报郊区版》等报刊采用八百多篇(包括与记者合写的).有人问我:你写稿子一定有“诀窍”吧?其实,我的“诀窍”就是四个字:勤学多练。我是一九七四年三月到平谷县镇罗营乡当通讯员的,从那以后才开始给报社写稿。十多年来,我  相似文献   

9.
我当兵6年。学习新闻报道已5年有余,稿子写了一大摞,获报刊编辑和读者好评的优质稿也不少。作为一个资深“网络记者”,我采写的稿件网络点击量也持续攀高,可唯独个人档案袋里的“荣誉系数”却一直上不去。  相似文献   

10.
早春2月,我随报社组织的“贫困乡徒步采访团”,前往大别山腹地的湖北省大悟县黄站乡和花桥乡,进行了为期26天的采访。其间,我采写了17篇稿件,被省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了7篇,本报发稿13篇。其中,“黄站乡采访札记”一组6篇稿件受到了地委书记邓道坤的好评:“稿件很实在,反映的问题深刻,对搞好扶贫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性。”同  相似文献   

11.
我热爱党的新闻事业,已从事业余新闻写作40多年了。实践经验告诉我,写新闻稿要做到“准、新、快、全、多”。这是我多年来遵循的写稿原则。一是准。就是每篇稿件立意要准。要和党的宣传口径吻合,符合党的现行路线、方针和政策。报纸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报道中心,只有把握这个中心,采写的稿子才能切中要点,发稿命中率才会高。二是新。即报道内容要新。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不能人云亦云,那样写出的稿件就会枯燥乏味,没有新意。只有写出人人心中想,别人笔下无的稿件来,才会产生较好的宣传效果。这个“新”还包含写稿者的超前意识,即两眼紧盯上…  相似文献   

12.
多写短新闻     
我在农村基层工作,经常采写一些乡间短新闻。自去年四月以来,我先后在《四川民兵》、《四川农民报》、《四川工人报》等报刊,及县人民广播站发表了七十多篇稿件。还分别被《南充日报》、《四川农民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和通讯员。下面谈一点采写短新闻的体会。短新闻要凝聚一点,短小精悍。我开始写稿时,总想写出“大部头”,有分量的长稿。于是使劲拼凑材料,拉长篇幅,因而写出的稿子主题不突出,事例不典型,费力不小,不能采用。后来,我仔细琢磨《新闻与写作》上一些作者谈写作体会  相似文献   

13.
谢顾问:我搞报道已有4个年头了,虽被军内外报刊采用过一些稿子,可都是些“小不点”,甚至只是三言两语的简讯。有人劝我写些“大块头”,我也想写几篇一鸣惊人之作,可就是写不出来。为什么我就不能写出“大块头”的稿件?54951部队别培海别培海同志:作为一个已有4年采写史的老通讯员,想写出点有分量稿子,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一定要明白,有分量的一鸣惊人的稿子不一定非是“大块头”不可,有些“豆腐块”新闻同样也很有分量,同样受读者欢迎。你注意到每年被评上奖的好新闻了吗?它们不少是几百字的短新闻。能写出高水平的…  相似文献   

14.
一些通讯员常常因为写不出一篇象样的稿子而苦恼.我也曾有过这样的苦恼. 提高稿件采用率靠什么?提高稿件质量的关键在哪里?下面,我联系自己采写《亏心钱一分也不赚》一稿(载《北京日报》1983年9月10日)谈点粗浅的体会. 放箭要对准靶射箭比赛场上的运动员如果不对准靶子就放箭,那就是“无的放矢”.我们写稿子如同射箭,若抓不准问题,其针对性和指导性就差.因此,我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业余报道员,由于写稿的需要,经常求教于专职新闻干事和一些老报道员。他门有的对我说:“写稿要写得长一些,详细一些,文中引用的事例要多几个,便于编辑同志在改稿时选择,这样做稿件的命中率也高。”以这些话我将信将疑。后来,我采写的稿子见  相似文献   

16.
我是南昌陆军学院的新闻干事。记得初次来军报时,一些老新闻干事便来传经:“找编辑编稿,这是第一步,第二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找版面编辑。因为编辑编的稿件太多了,而版面有限,不找版面编辑落实,最终会前功尽弃。”我想也是这个道理。院校组编辑姜宁了解我这个想法后,也许看到我这个“朽木”可雕也,于是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今后采写稿件,我给你制订一个标准,就是要写我们编辑不得不编发的稿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什么是编辑不得不编的稿件呢?经过一段时间的采写实践和编辑的不断开导,我逐渐开窍了,注意从报纸上学…  相似文献   

17.
今年1月6日,《四川日报》一版刊登了我采写的稿件《西昌成为普及初等教育市》。这篇稿子发表后,在我市引起很大反响。回想这篇稿子的写作经过,要感谢《新闻与写作》杂志的指导。我1988年7月才开始学写新闻稿件。1989年7月月,订了《新闻与写作》,它对我采写很有指导作用。《新闻与写作》1990年第9期,发表了四川省汉源县委宣传部龚儒全同志写的《要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18.
闲暇时,不少业余通讯员在一起海侃,普遍的感觉是,费了好大劲写出的新闻稿,很难推销出去。有人便感慨道:“唉,现在的稿真难上呀!”稿子果真难上吗?我觉得,稿子难上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是,只要你的稿子质量上乘,就会由“难上”变“易上”。“三分靠采写,七分凭关系”的想法是行不通的。正如俗话所说的:“漂亮姑娘”谁不爱,稿子好那位编辑会将它拒之门外呢?根据我多年从事业余新闻采写的实践,如何提高稿件质量呢?一、动笔写稿时,不要只求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刚开始写作新闻时,我不加选择和思考,点灯熬油一气写出几篇稿子,…  相似文献   

19.
徐淑霞是滑县焦虎乡乡政府干部,自1986年到乡广播站工作以来,便踏上了笔耕之路。当时她一个人集值机、采编、播音于一身,经常深入工厂、学校、农村采访,不但自编自播了不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还给上级新闻单位采写了大量稿件。  相似文献   

20.
我从1983年开始写稿。采写什么样的稿件容易被报纸、电台采用呢?我采写的标准是:宣传贯彻党的政策、替人民说话和对发展生产有利。结果,县广播站用稿四百多篇,上级新闻单位采用一百多篇,连续三年被评为地、县模范通讯员。有一次,我下乡搞调查时,发现邢岗乡冯寨村缝纫专业户张长明,举办家庭缝纫学习班,每期每人交学费十二元,已办三期,共收学费三百多元,该乡工商所的人说他是“剥削”,罚他六十元钱。这是不符合政策的,我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