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往活动伴随着人的一生,以致成为人的基本的需要之一。马斯洛曾经提出,人类有五大类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一种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人的交往活动。意味着人对交往的需要。因为个体的归属就是个体对另一个体或群体的某种依属关系,这种关系只能是交往的产物。交往是维持人的正常心理、生理健康的一个必要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加强这些方面的修养。  相似文献   

2.
教育过程本质上就是一种对话过程,班级建设中的各种事件都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往中,运种语言交往过程表现为一种论证的过程,而论证需要理由,如果这种通过理由进行论证的活动是发生在一个教师与一个学生或一个学生与一个学生之间,则为个体事件;如果发生在教师与学生集体以及学生集体之中的话,就成为集体事件。教师总是在处理着这种个体事件和集体事件的关系中进行班级集体建设。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72):22-23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新奇信息的刺激、精神活力的释放、自我肯定、自我实现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精神需要。这四种需要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动力,是学习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物质生产实践与精神交往实践过程中,为了协调利益关系、维系社会和谐与涵养精神生活,产生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指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价值观念以及实践活动的一种摄取状态。它是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状态、个体思想品德成长状况在需要层面上的折射。综合运用“社会哲学范式”和“人学哲学范式”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意味着既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需要的主导作用,也要充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个体需要的主体地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问题的研究,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关键命题,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教育过程本质上就是一种对话过程,班级建设中的各种事件都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往中,这种语言交往过程表现为一种论证的过程,而论证需要理由,如果这种通过理由进行论证的活动是发生在一个教师与一个学生或一个学生与一个学生之间,则为个体事件:如果发生在教师与学生集体以及学生集体之中的话,就成为集体事件.教师总是在处理着这种个体事件和集体事件的关系中进行班级集体建设.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其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使只具有本能和生理活动的生物的人,逐渐变成适应社会需要的人。而在这一过程中,是不可能没有体育的。体育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能有效地促进人体发育发展、提高机能、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7.
一、学校的教育过程是师生间心理交流的过程学校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共同的活动。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者的心理需要和教育对象接受教育的心理需要互相印照的过程,也就是师生间心理交流的过程。按照心理学的观点,人的活动是由需要引起的。人是一个生活的有机体,同时又是一个社会成员,人为了个体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必然需求一定的事物;这种需求反映到  相似文献   

8.
交往是人类基本的存在方式.人离不开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必然要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相互知觉和相瓦作用.教育交往是交往者在教育系统中的具体体现,是指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们在一定教育观的支配下,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和满足个体的归属感需要,运用教育影响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情感互换的过程.教育交往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师生交往最经常、最富有教育意义,最能体现教育交往特色.师生交往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交往过程.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要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正社会适应力是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过程,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一种重要方式。交往是现代学生完成学业、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使交往能力增强,合作和竞争意识加强,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并提高自己的生活适应性。交往不当,也可以使学生造成无穷的苦恼和悲伤,导致人际间冲突和矛盾。学校体育是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实践过程。教学交往实践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全面的心灵对话过程。语文教学的交往实践应有意识地使学生的心灵状态发生变化,启迪学生的心智,进行心灵的唤醒,呵护学生生命个体尊严,使语文教学交往活动具有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实践过程.教学交往实践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全面的心灵对话过程.语文教学的交往实践应有意识地使学生的心灵状态发生变化,启迪学生的心智,进行心灵的唤醒,呵护学生生命个体尊严,使语文教学交往活动具有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如何满足学生的基础学习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需要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状态。学习需要不仅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力求通过努力而满足的显性的学业目标需要,而且还包括那些保障和促进学生学业成功的隐性的基础需要,如学生心理安全的需要、自我感觉重要的需要、交往互动的需要、认知方面的需要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这些基础需要予以相当的关注和合理的满足。  相似文献   

13.
刍议师生交往中的情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一种特殊的情知相连的双向互动交往活动。在学校教育这一特定的环境内,教师和学生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接触,建立联系。师生之间的互动交往也就构成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二者“日久生情”,师生之间建立起来的情感关系也就成为维系师生交往的一个重要砝码。因此,探析师生交往中的情感关系,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就有着直接的重要意义。一、师生情感关系的内涵与功能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心理现象之一,是主体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  相似文献   

14.
论心理平衡     
心理平衡是个体在有目的活动中,需要获得满足,动机得以实现,情绪比较稳定时的一种状态。影响心理平衡的主要因素为需要的皖砌感和动机的强烈度,自我期望值和个人抱负水平,归因方式与公平体验,为了维持良好的心理平衡状态,个体应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良好的情绪,养成健康的个性,主动与人交往,参加集体活动。  相似文献   

15.
作为高级情感活动的文学创作活动,是一种对生活、自然、观念形态等建构式的整合过程。这种整合的深在动机是源于人的多层次的心理需要的,也就是说,是作家出于审美地表现人的需要缺乏的体验,而作家个体需要与社会集体需要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通过对作家创作动机研究,又进一步揭示作家优势需要体验在创作心理中诸如知觉、记忆、想象、情感、思维等因素都具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关注学生的自主成长,离不开对学生三种发展需要——缺失性需要、维持性需要、成长性需要的辨析。缺失性需要是一种低层次需要,是由低于正常标准的发展状态而引起的弥补缺陷、消除麻烦、甚至"痛改前非"的需要;维持性需要是学生维持常态生活的需要;成长性需要是超越常态标准的更高境界的追求,是一种发展需要。因此,运用教育智慧关注并敞开成长性需要,将其与开展高品质教育活动的过程融合起来,应该成为班级建设乃至学校各种教育活动持续改进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7.
交往是个体在群体中谋求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农村高中学生交往困难现象比较普遍:高中生交往困难的成因主要是沉闷压抑的教育环境以及由此造成的各种心理疾病和交往渠道的褊狭;交往困难对高中生的人格完善和长远发展极为不利:消除高中生交往障碍需要从多方面展开;更新学校教育理念,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是消除学生交往障碍,培养学生交往智力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8.
论课堂中的风险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为了交流信息而相互施加影响的过程。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它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主体关系。课堂中的交往既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同时也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最简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交往理论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和交往活动,凸显了交往在人和社会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交往是社会发展观的基本范畴.马克思在广泛意义上使用了“交往”一词,把交往看做是人与人或人与人群共同体之间因为一定的目的,通过中介物进行的相互往来和交换、相互作用和制约、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各种活动及其所结成的广泛的社会联系.在马克思看来,交往既是一种交往关系又是一种交往活动.而马克思交往理论在当代大学生日常管理中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大学生日常管理主要涉及到的是教师和学生就学生的日常管理进行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活动是基于师生交往基础上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班级,教师和学生个体、教师和学生非正式群体、教师和学生干部、学生干部和学生、学生干部和学生非正式群体之间的交往,是马克思交往理论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实践运用,是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因此,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交往理论于大学生日常管理当中,提升教师和学生交往的主体意识,以观念促行动;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交往的质量,进行有效交往;构建教师和学生之间交往的方式和方法体系,促进交往的信息化、现代化;创造教师与学生交往的生态环境,提倡和谐生态化交往.  相似文献   

20.
社会适应力是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过程,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一种重要方式.交往是现代学生完成学业、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使交往能力增强,合作和竞争意识加强,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并提高自己的生活适应性.交往不当,也可以使学生造成无穷的苦恼和悲伤,导致人际间冲突和矛盾.学校体育是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体育教学及日常活动、游戏中,在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上,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培养团队精神、学会接受困难与挫折,是学校体育在青少年的社会化教育中的重要职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培养,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