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日两国由于历史条件、经济发展速度和文化意识不同,表现在广告领域的状况也不同。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高速发展,广告事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已步入世界广告先进国家的行列。日本是世界广告大国.广告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探讨和研究中日两国广告发展的状况及其各自的特点,必将会使中日两国的广告事业在互相交流、学习、借鉴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广告的发展与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国广告业的发展迫切要求对广告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目前,实现广告教育目标与人才市场需求的对接,是摆在高校广告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高校广告学专业的教学状况,需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广告学专业创新教学模式展开研究,提出具体教学改革措施的基础上分析教学改革效果。以期促进高校广告学教育的发展,为我国广告业发展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中部崛起战略的背景下,针对中部地区广告业和广告人才需求现状,深度解析高校广告人才培养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而分别从知识结构、课程设置和实验环节等层面提出适用于中部地区高校的广告人才培养模式,以推进广告业和广告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中部崛起战略的背景下,针对中部地区广告业和广告人才需求现状,深度解析高校广告人才培养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而分别从知识结构、课程设置和实验环节等层面提出适用于中部地区高校的广告人才培养模式,以推进广告业和广告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日高校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创业教育体系。通过对美日高校创业教育的对比研究,认为虽然在教育理念内涵、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构成、培养体系构建等方面有着共性特征,但在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培养模式、资金渠道及支撑体系上存在差异。两国高校创业教育可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6.
国际竞争视角下中、印、美的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在美国掀起了对中、印、美三国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研究热潮。本文阐述了美国开展中、印、美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比较研究的背景,介绍了2007年3月在美国亚特兰大埃莫瑞大学召开的“印、中、美教育创新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并对印度教育崛起的前景作了分析,特别指出中、美两国在教育理念、教育环境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各有优劣,要相互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7.
傅琳雅 《时代教育》2010,(3):101-101
高等广告学专业要结合中国广告业的发展需要,理论联系实践,并改进、变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竞争力,推动中国广告业的发展,本文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办学模式三个方面对中国高校广告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性探索,以期为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广告人才提供一些策略性参考。  相似文献   

8.
德美两国研究生教育的相互借鉴与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德美两国的研究生教育对世界各国影响深远,在发展过程中,两国相互借鉴与创新,不断完善各自的培养模式,给各国提供了一个借鉴与创新的良好典型。这对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的研究生教育尤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姚燕 《考试周刊》2009,(13):40-41
本文从广告历史着手,着重介绍了近代中国广告业始终在学习中创新、发展的历程,阐述了西方广告业空前繁荣,创作出一批优秀广告作品,成为其商品打开全球市场、灌输西方理念、改变人们生活的排头兵,指出了中国广告业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本土广告人才的需求现状,深度解析了地方高校广告教育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分别从知识结构、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等层面提出了适用于地方高校的广告教育模式,以推进广告业和广告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广告设计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其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并借鉴国外广告设计教育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了关于加强和改善广告设计类专业教育的一些建议.促进我国的广告设计教育在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的大学除了8所联盟大学(G8)为研究型大学外,其余大学多属于研究与教学型大学,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澳大利亚的广告专业起源和发展都离不开产业发展,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职业化培养是澳大利亚广告教育的突出特点。在教学上具有以教师为中心的集中授大课和以学生为中心分组讨论小课相结合、详细的评分体系及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辅助手段等特色。这些办学特色对于我国的本科大学广告专业建设具有借鉴作用。如可以考虑构建有广告行业公司和行业学(协)会参与的广告类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多学科综合背景下的广告人才培养和重视教师职业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分析国内广告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揭示出当前广告教育与广告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提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主张由本科院校发挥理论研发优势,重点完成广告教育的理论教学;由广告公司与企业发挥实践环境优势,重点完成广告教育的实践应用教学,二者相辅相成,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广告教育社会化,解决当前广告教育的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14.
高校广告教育的课程观念转变和课程内容实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高校广告学专业课程和现代广告业发展及其人才需求存在着脱节缺陷,急需对高校广告课程建设进行观念改革和实践创新。本文在广告课程的观念转变和课程内容实践创新两方面提出有益的建议,以适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环境和趋势下高校广告教育和广告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广告教育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调研项目系全国广告教育普查(港澳台数据暂缺),截至2008年1月,全国共有322所高校开设了广告专业,76.32%的985院校设有该专业。经过24年的发展,中国广告教育虽然已经迈入了"腾飞期",但是在调研中我们仍旧发现了很多问题——广告教育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师资结构不够完善,课程设置也不够合理、不统一。  相似文献   

16.
在庞大的人才体系中,专业广告人才以其独特的身份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崭露头角。湖南省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使其对本土广告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现代广告市场的总体环境与广告人才需求的关系入手,以湖南本土广告市场对广告人才的需求为前提,对湖南本土广告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整合营销传播在民办教育品牌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秋  王丽芹 《教学研究(河北)》2005,28(2):135-136,157
主要论述了在教育产业化的今天,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对民办教育广告宣传的影响,广告在进入整合营销阶段所扮演的角色,整合营销传播中广告效应对民办教育品牌建设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美高校广告学专业的学科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学专业是目前中国高校中发展最迅猛的专业之一,但是中国高校广告学专业的学科归属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1959年的卡内基报告和福特报告成为美国高校广告学教育的转折点,广告学教育从此脱离了“术”而转变为“学”。这一定位不仅划定了美国高校广告学教育的学科归属,而且使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合法性得到证明。在中国广告学教育亟需与国际接轨的今天,我国广告学界和广告业界对此都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美国高校广告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广告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广告专业教育开展最早的国家。文章介绍了美国高校关于广告教育和广告学科的认识、著名的几个广告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分结构,探究和分析了美国广告专业教育的特点、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理念。  相似文献   

20.
Vít Šťastný 《Compare》2017,47(4):561-579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shadow education has become a major enterprise. Such is the case of the countries of the former Eastern Bloc, including the Czech Republic, which is in scope of this article. The study analyses the Internet supply of private tutoring lessons in academic subjects and assesses the micro- and macro-factors influencing the offered lesson price as set by private tutors.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of 2058 individual tutor profiles advertising online, the author found a very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tutors within the country and 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 of mainstream schoolteachers acting as private lesson providers. The higher the formal education and age of the tutor, the higher the price they offer per lesson. Male tutors set higher prices than female tutors, and tutoring in foreign languages is generally more expensive than in any other subjec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features of private tutoring supply have implications for equity in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