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强调人性本善,并开创性地提出了"本心"思想,使性善具有了形上之义。王阳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心之本体",得出人心至善的结论,既肯定了人性本善,并对其加以丰富和发展,又强调了心体的无滞性及其所追求的本然的自得之乐,而这一思想的形成则与其丰富多变的为学经历和坎坷不平的入仕经历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6,(1):40-45
孟子心学功夫论主要有不忍人之心、操心和存心、不动心三个层面。不忍人之心是孟子心学功夫论的出发点,操心和存心体现了孟子德性修养功夫的不同面向,不动心则彰显了孟子心学功夫论的理想境界。这三个层面体现了孟子道德主体性人格修养理论之完整与丰富。  相似文献   

3.
孙应鳌的美学思想以普遍性原则的“心”为本体,心作为一个形上范畴,它潜在于每一个人,至善无恶。他以“求心”功夫纯化心体,讲求在El用常行中使本然之心转化为明觉之心,呈现出与天地万物圆融为一的仁境和具有中和之美的乐境。孙应鳌的美学思想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对当时文学艺术风尚转变及清代朴学之学风具有一定的影响,对后世美学理论的建构也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明代理学家薛瑄提倡"复性",理论依据就是他所继承和发展的孟子"性善论"和张、程、朱的本然之性、气质之性理论。他认为本然之性是纯粹至善的理,气质之性是"兼理气言",是与气质相结合的本然之性,是本然之性的现实体现。性本来"善而无恶",由于"气质之拘"才产生了恶。只有通过"变化气质"之功,才能使人最终去除物欲,实现复性。  相似文献   

5.
仁爱之心是蕴含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具有仁爱之心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为中国梦的实现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可靠的"筑梦人"。  相似文献   

6.
美育是一种重要的世界观教育。美术教育对美育承担着一份责任和义务。《美术之美)的美育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审美价值、认识价值、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道德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对于德育,我们都不陌生。而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体现了人们对美的渴望与追求。德国著名的古典美学家、美育创始人席勒曾经强调"道德的人只能从审美的人发展而来",认为美育对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王国维第一次在中国教育史上提高了美术教育的地位,把美术教育纳入教育结构之中,与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并列。蔡元培也非常重视美育,他说:"美育者,应用  相似文献   

8.
心能美育是一种基于儿童文化心理机制的教育模式,其最直接的教学载体就是动漫文化。运用动漫审美教育技术,心能美育能够激活儿童的心理潜能,并具有独特的美育蕴涵。它既是图文时代的审美教育,也是美育先行的温暖教育。  相似文献   

9.
《论语》中孔子论政有本然之理、实然之势和应然之道之分。本然之理指由人的道德属性、生理属性推出政权辐凑形成的三种模式:独阴无阳(纯任政刑)、阴阳相间(礼乐政刑相间)、独阳无阴(纯任礼乐)。此理之落实则有实然之势,一是正常政体西周,其政道是天下为家,治道则是政教并流;二是变态政体春秋,其政道为僭越篡夺,治道为礼崩刑重。孔子为匡治之,提出悬设的应然之道,其为理想政体,托名为唐虞之治,政道是天下为公,治道是为政以德。  相似文献   

10.
探究大学美育的本质是大学美育理论研究的核心议题。基于对大学本质的认识,把准大学美育的根本特征,形成大学美育本质的新观点:大学美育的本质是育学术之美与人格之美,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学术审美意识和能力与造就他们美好的人格,并将培养他们的学术审美意识和能力与造就美好人格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最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以美育人是艺术教育的本质规定与使命担当,美美之教是艺术教育的应然理想境界。要实现以美育人目标,达到美美之教境界,学校艺术教育必须切实扭转功利化、技术化倾向,不忘初心,不断改进,真正回归到育人本位。  相似文献   

12.
《淮南子》讨论的人性有本然性和应然性两个层面的含义,人性受之于天,是其本然之性,人性应符合于自然,这是其应然之性.大部分人是不能自发合乎于“道”的,人生学习和修养就是认识性和反诸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提出教师要做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政治认同"是高中思想政治的学科素养之一。文章以政治教师的视角,结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运用矛盾分析法和联系、发展的观点论述了教师与学生的辩证关系,进而达到对成为具有"仁爱之心"好教师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4.
作为"情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冯梦龙"至情"思想是针对理学思潮"理为情之范"的"情"、"理"观和"知"先于"行"的人伦秩序实现途径提出的。在对理学思潮以上观点驳难过程中,冯梦龙赋予其"至情"思想至少三方面的价值内涵:一是强调"情"之"真";二是强调"情"之发生缘于道德主体"不忍人之心";三是强调"情"之义无返顾精神。这些价值内涵的赋予,既体现了对李贽"童心说"思想的接受,也是其在确立与强化道德主体的伦理责任感成为社会改革当务之急的大背景下,对孟子提倡的绝对主义伦理精神的重新高扬,使其至情思想呈现出鲜明的复古特征。  相似文献   

15.
立足卫生类高职院校美育现状,围绕新时代美育精神和抗"疫"战中医务工作者展示出的社会美,开展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在凝练具有学科优势和中医药专业特色的美育体系基础上,通过大美育课程体系、活动融入、实践参与、环境创设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把医学美育融入思政实践,让医学之美与思想之美浸润校园,做到以美育人、以美育心、以美育德.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是"万世师表",重温陶行知有关教师的论述,以陶行知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加强师德修养,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像陶行知那样,有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对教育对象的关爱之心,对教育责任的恪守之心。  相似文献   

17.
吴清芝 《课外阅读》2010,(11):35-35
最近重新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我深深地为先生的思想、理念和品德所感染。先生有一段话特别震撼我的心灵:“要想完成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学生。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看,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实践中体现出来的伟大的师爱,不但对今天的教育现实有着强烈的针对性,而且与目前党和国家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息息相通。也正因为如此,今天的每一位教育者重温一下陶行知有关师爱的论述,感受他那对学生的一颗晶莹纯洁的爱心,不但应该,而且很有必要。本文是作者通过学习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些感慨。主要从奉献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学术界尚未研究过的李大钊的美学思想和美育思想,重点论述了李大钊革命的美育观和平民主义的审美观。同时将李大钊的美育思想与蔡元培美育思想进行对比研究,挖掘了李大钊美育思想的独特价值。这一研究成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学术界尚未研究过的李大钊的美学思想和美育思想,重点论述了李大钊革命的美育观和平民主义的审美观。同时将李大钊的美育思想与蔡元培美育思想进行对比研究,挖掘了李大钊美育思想的独特价值。这一研究成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统美育与当代人格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传统美育,弘扬优良传统文化在当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传统美育的主要内容,传统美育的化育之道,并就加强传统美育与当前社会的人格构建的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