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高幸子 《中国青年科技》2003,(1):64-64,F003
记者:您如何以优异的成绩走向今天的岗位? 麦总:读书时学的是一种方法,跟很多人一样,最终工作跟读书所学的并不一致。其实当时我很平凡。很多人最终做什么工作,成为什么样的人,跟他读书时代的成绩不一定是相关的,最重要的是他对工作,对人生的态度,因为读书确实可以给人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至于你走到社会上,你的机遇和你本身为人处事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严浩平 《发明与创新》2011,(1):I0020-I0020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就说明了“读”的重要意义,读书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读”除了读懂其义,同时还需要读出文采、文意、文气、文的内涵,这样才能算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名言道出了读文章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读和写是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3.
剪辑的风光     
现代人都很看重时间效益 ,读书只是一种业余的消遣 ,往往是零打碎敲的。忙里偷闲地读点书 ,而且又是杂七杂八的 ,能否做到“开卷有益”呢 ?当然可以。这就需要剪辑的方法 :不同的学科领域形形色色的知识在智慧火花的映照下会活跃起来 ,有意无意地会衔接、粘连、拼合起来 ,于是一条崭新的思路在你的脑海里渐渐清晰了 ,你为之惊喜若狂。要说读书的艺术 ,善于剪辑当然是属于高层次的思维功能了。研究更是如此。研究一个课题 ,要想一气呵成那就不容易了。事实上 ,研究是十分艰巨的 ,一年不行 ,可能用几年 ,一代人不够 ,也许几代人。杨振宁博士有…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脱离实际的读书之风一度盛行,越来越多的学人在"唯有读书高"的论调下成了只会读书的"读书人"。陶行知从实用角度出发,提出书是一种工具,是给人"用"的。同时,作为工具的图书不应是少数人的专属,人人都当读书用书。本文力求详实地介绍陶行知的工具主义图书论,为当今全民阅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美国省理工大学电气和医药工程专业的亚裔研究生付明哲开发出一款魔镜,不仅能照出你的模样,还能测出你的心率。魔镜全名为镜面心率测量仪:这个双向镜后放置了一个配有摄像头的监控器,监控器与一台笔记本电脑相连,只要人站在镜子前,他的心率就会显示在镜面上。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革新》2011,(7):54-54
美国省理工大学电气和医药工程专业的亚裔研究生付明哲开发出一款"魔镜",不仅能照出你的模样,还能测出你的心率。"魔镜"全名为"镜面心率测量仪":这个双向镜后放置了一个配有摄像头的监控器,监控器与一台笔记本电脑相连,只要人站在镜子前,他的心率就会显示在镜面上。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全民阅读的时代,所以"读"显得特别重要。因而,作为现代社会的教师,我们要想培养出会读书的学生,就要教会学生怎样读书,引导学生读出文章的含义,读出文字的味道,从而在读中获得需要的知识,获得滋养。  相似文献   

8.
茫茫云海 ,思索之舟出没其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 ,因为面临的问题层出不穷 ,如暗礁 ,似恶浪。思索之舟 ,使我们从容自如。驾驭它 ,人生便化险为夷。孩子一生下来 ,就充满了好奇心 ,他的嘴巴就是一个问号。思索 ,这是人类天性与乐趣。瓦特烧茶壶 ,爱迪生孵鸡蛋 ,法布尔观蝉影 ,贝多芬听鸟声……思索造就了一个个名人。歌德说得好 :“谁不用脑子去思索 ,到头来他除了感觉之外将一无所有。”古人云 :“俯而读 ,仰而思。”读书离不开思索 ,华罗庚先生称此为“带着问号读书。”他每看一部新书 ,只有开头时翻几页后合书关灯 ,在黑暗中思索书里的…  相似文献   

9.
<正>能读出他人的心,一直是我们期待能够拥有的超能力。现在,科学家已经成功实现了"读心"的过程。他们发现,人脑神经元不仅会对说出来的单词产生反应,同样会对默读的单词有所反应。设计适当的算法,就能实现无声的"心声"到有声的声音之间的转化,从而读出一个人的内心。比如,一个人在心中默读一段演讲,电极记录下大脑相关区域的活动,然后利用电脑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而能力的获得离不开阅读,我们的任务是通过阅读培养孩子们的读书能力和习惯。根据孩子们认识事物的逐步渐进的过程以及我们的教学规律我们总结出这样一种思路,即---读顺、读熟、读懂、会读这样一个思路。读顺,就是学生自己把课文读通顺,着重培养视读的广度和精度。读熟,就是学生不断的反复阅读课文,并且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认识。读懂,是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赏析,进而体会,从更深的层次理解课文的过程。会读,即能够用自己学到的读书方法,读书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能够更好的掌握阅读各类书籍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1.
《科学生活》2007,(6):86-87
据说读书可以消暑,这或许是某些好书之人的个人经验。夏天读书,还是读得满身大汗淋漓的居多,读书消暑大概也只是一个善良的童话。不过话说回来,大热天还真是不大乐意动弹,这个时候读书似乎是一种不坏的选择。想想,这次你读点什么?不妨从这期推荐的书中找找看,相信会找到可以帮助消暑的书籍,让你我忘记炎热。  相似文献   

12.
正理想催人奋进,指引着我们为之努力、拼搏。我们的人生,因为有理想而变得绚丽多彩,我们的生命之花也因理想的存在而绽放。理想是十分美好的,它充满着每个人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是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树立了理想,你就已经迈进了成功的第一步。然而,光有理想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勤奋努力。因为,勤奋铸就成功。自古以来有很多人为理想而奋斗着。周总理有一个理想,他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不断努力地读书钻研,成为新中国第一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一书中多次谈到了阅读,他认为那种只会死读教科书不会真正阅读的人,是"不善于思维"的人;朱熹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也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可见,语文教学局限在课堂是有缺陷的,其源泉应源于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14.
正人生的风景有三种:以别人为风景,做别人眼中的风景,做自己心中的风景。没有自信的人,以别人为风景。一个人若没有自信,便无法端正地看待自己,认识不到自己的价值,也无从审视自己的优点,所以只能欣赏别人的风景。别人就是一英雄,就像情人眼里出的西施,从头到脚,哪一点都好看得不得了。没有自信的人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太低,低到尘埃里。然而,尘世如河,你把自己放得太低,就容易被淤泥砂石所覆盖,就容易沉寂在黑暗中,人生当然过不好。  相似文献   

15.
徐锡麟,字伯荪,是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早年读书喜天文、算术。曾被聘为绍兴府学堂算术教师,还曾在绍兴设立特别书局,宣传革命排满等。徐锡麟从六岁起就埋头读书,读书时能排除一切杂念,读到重点和警句时,就打上句号,然后去请教父亲。他说:“我每天要吃饭,我也每天要读书。若一天不吃饭,肚子就会饥饿,若一天不读书,脑子里也会饥饿。”他的读书方法以“三心”“两结合”为其特点。所谓“三心”,即专心、细心、恒心。“两结合”一是读书与修身养德相结合;二是读书同锻炼身体相结合。专心读书治学,要想有所建树,因素是多方面的,其重要的一点就是…  相似文献   

16.
玩看书     
2014年4月,著名填词人林夕来湖州给大学生讲课,他的演讲主题就是“游戏时读书,读书时游戏”,他说读书的时候只是单纯地读书就太可惜了,游戏的时候只是简单地游戏也学不到东西.人的时间太宝贵了,对于游戏与读书这两件事,完全可以一心二用,用游戏的心态读些无用的书.  相似文献   

17.
在周桂钿教授的书房里,堆放着各式各样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他说每个人读书的方式都不同,选择读哪些书也不一样;而就一个人几十年的生涯来说,  相似文献   

18.
李东 《知识窗》2005,(12):25
读书可以修身养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使人变得聪明睿智.古今中外许多名人以书为伴,将其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他们酷爱读书,把它当作人生的一大乐趣,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听一听名人们对书的比喻,这些发自内心深处的赞誉无不给人以极大的启迪,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去读书.  相似文献   

19.
读书是教师不能懈怠的人生功课,更是教师成长的动力源泉和腾飞羽翼。教师要贴地而行,多读本专业的书;择高而立,多读大教育的书;居外而观,多读教育教学之外的书。与此同时,教师在读书时,还要与实践结合起来,方能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20.
罗西 《知识窗》2005,(1):47
有一位企业家朋友Y,我不是很喜欢他,他为人总是很张扬,甚至张牙舞爪的,但是他现在是福建地产界的英雄.记得读小学时,他因为天天要帮助妈妈卖早点,所以经常迟到,没少挨老师的批评.有一天,他又迟到了,老师罚他站在教室门口,可他站不到一分钟,自己不打一声招呼就大摇大摆进去了,老师觉得权威被一个毛孩子挑战了,所以非常恼怒,拍桌子说:"你玩完了!看你那孬样,没有明天的!"可是这位同学不卑不亢地应了一句:"有一天,你会后悔说这么一句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