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第十五届中国专利奖评选结果,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申报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荣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该项目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于军研究员及其团队成员辛勤汗水的结晶。于军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所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稻(籼稻)基因组“精细图”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筹)主要完成人:杨焕明,于军,汪健等详细内容请见本刊2003年第1期29页。完成单位: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主要完成人:孔祥银,张永莲等(1)发现大鼠生殖系统中的一个抗菌肽基因附睾功能基因组研究,既能揭示附睾在精子成熟、储存和防御中的作用机制,为雄性生殖调控理论的发展和突破不断作出原创性贡献,又能为男性避孕药的研制、男性不育症的诊治和日趋严重的性疾病传播防治等提供理论指导。张永莲研究组在大鼠和猴附睾一系列新基因(全长cDNA)中发现一个大鼠Bin…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于2003年11月28日正式批准成立,是中科院生命科学基础类研究所。目前研究所的科研、支撑、管理人员共计184人,中科院院士1人,中研院院士1人。研究员15人,其中百人计划7人。现有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共计197人。  相似文献   

4.
彭辉银农业昆虫与生物防治专家,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0年出生于湖北秭归县,1967年参加工作,武汉大学毕业。多年从事昆虫病毒学、流行病学、生态学及病毒杀虫剂研究与应用,多次获得国家、中科院、省部级科技奖励,是“生物导弹”治虫技术的发明人。曾主持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课题、国家基金及中科院重点课题共28项。1978年获国家科学大会奖,197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三等奖,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二等奖,1991年获湖北省昆虫学会青年科学家奖,1992年获中国科学院三等奖,1995年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获欧共体第二届尤里卡世界发博览会《国际特别荣誉金奖》。2002年获湖北省科技发明二等奖。2002年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技术发二等奖。发表研究论文78篇,获得国家专利4项。  相似文献   

5.
今年,对于中科院院士、华大基因研究院董事长杨焕明而言是颇具意义的一年,距离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完成已有10周年。在近日召开的欧洲科学开放论坛上,作为会议特邀的主题演讲者之一,杨焕明在《基因与"生物的世纪"》演讲中  相似文献   

6.
张自强 《学会》2006,(11):63-63
10月19日在榕开幕的福建省科协第六届学术年会、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上,举行了第十三届“运盛青年科技奖”颁奖典礼。省市科技、教育、新闻界人士、学术团体及香港运盛集团的代表共800余人到会。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的有:省政协副主席、省科协主席、中科院院士吴新涛,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其凤,中国工程院院士、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卢耀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吴以成,中科院院士、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薛其坤,中科院院士、省科协副主席谢联辉,  相似文献   

7.
20 0 1年 6月 9至 1 0日 ,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生态学过程研究”和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典型生态系统生产力区域模式及环境服务功能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综合研究中心举行。项目主持人于贵瑞研究员主持了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副所长、《资源科学》主编成升魁研究员 ,中科院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站长胡春胜研究员 ,沈阳农业大学刘新安教授 ,王伯伦教授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吕厚荃副研究员 ,北华大学郭忠玲副教授以及项目组成员 30余人。…  相似文献   

8.
点击徐冠华     
科学技术部部长。1941年12月出生于上海。198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1959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十五中学,后进入北京林业学院学习。1963年毕业,进入中国林业科学院工作,任研究实习员、教师、助理研究员、研究员。1979年至1981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从事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研究。历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所所长,研究员。1992年1月当选为中科院地学部学部委员。1993年2月任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1994年8月至1995年任中科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9.
<正>周向宇,1965年3月生于湖南郴州,1985年本科毕业于湘潭大学数学系,1990年在中科院数学所获博士学位,1998年在俄罗斯科学院Steklov数学所获俄国科学博士学位,2002年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邀请报告,2003年至2012年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所长,2008年至2011年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湘潭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0.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6,(3):F0002-F0002,F000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5月7日。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四光教授为首任所长,此后斯行健院士,赵金科院士,吴望始研究员,曹瑞骥研究员,穆西南研究员先后任所长,现任所长为沙金庚研究员。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是我国唯一从事古无脊椎动物学和古植物学研究的科研机构,也是亚洲最大的古生物学研究所,并被外国学者誉为“世界三大古生物学研究中心之一”本所拥有一大批资深的专业人才,其中有12人先后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1.
2015年4月23日,由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九届大北农科技奖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谢华安研究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陈志敏副主任,社会奖励处陈苏处长,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金洛研究员,大北农集团常务副总裁宋维平,大北农集团总裁办主任莫宏建,大北农科技奖办公室王丹玉主任,大北农科技奖办公室张子平副主任,新闻媒体朋友以及行业代表出席了本次新闻发布会.至此,2015年第九届大北农科技奖评选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2.
1基础性研究奖王恩哥见本刊1996年第6期457页。王跃飞男,38岁。1988年在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硕士学位,1992年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之后在中科院计算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1月至1997年7月在德国柏林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中科院数学所研究员、副所长。在值分布论、复动力系统、复方程理论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在Mues猜想方面,对70年代初提出的涉及导数亏量和的Mues猜想,建立了一个重要引理,使对Mues猜想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证明除去个别例外,Mues猜想…  相似文献   

13.
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6):444-445,478
1 首席科学家张立德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九五”攀登计划预选项目“纳米材料科学”首席科学家。 1939年出生。 196 4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 ,196 7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生毕业。曾多次主持国家、院部级重大科研项目 ,取得多项科研成果 ,曾获国家、院部级奖 5项 ,获发明专利 7项 ,发表SCI索引的论文 130余篇 ,国际会议邀请报告 4次 ,国内会议邀请报告 19次 ,出版专著和编著多部。解思深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194 2年出生。 196 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 ,1983年获中国科学院物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2):122-123
1 学术指导吴文俊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19年出生于上海。 194 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 194 9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中国数学会理事长。 1990年创建数学机械化中心 ,并任主任。研究工作涉及拓扑学、数学史、数学机械化等众多学术领域。 195 6年因在拓扑学中的示性类与示嵌类方面的卓越成就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0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90年获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 ,1993年获陈嘉庚…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寄语     
丁伟岳,1945年出生于上海市。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78年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成为“文革”后第一届研究生。1982年获硕士学位,并开始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及其在微分几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期报道的文章来自于:中国农业部副部长李家洋院士、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万建民教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继峰研究员、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朱敏研究员、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研究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教授与曾辉教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转化医学中心薛志刚教授。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中国人》2004,(10):39-39
该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是植物抗病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调控及其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植物抗病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调控;基因工程途径改良棉花;新型真核表达系统-转基因微藻。课题组组长孙勇如研究员生于1939年,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83年获德国洪堡奖学金并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植物研究所进行两年的合作研究。现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主持863、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学进步三等奖及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郑颖辉博士长期从事超强超短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她负责完成的“阿秒脉冲的啁啾控制”成果于2013年获第八届“饶毓泰基础光学奖”二等奖,她本人2011年首批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当选2012年度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A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5):395-396
生态环境中心“高效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获“CAIA”奖一等奖该中心江桂斌研究员负责的“高效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获2003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CAIA)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样品前处理是目前分析测试工作的瓶颈和国内外研究的薄弱环节,研究发展高效率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获奖项目对膜萃取和流动注射在线样品预处理以及采用新型固相萃取材料分离富集环境污染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创新成果。高能物理研究所发现一新共振态由中、美科学家组成的北京谱仪合作组在分析1999年秋至2001年春获取的5800万J/psi事例…  相似文献   

20.
谢家麟     
<正>谢家麟(1920年8月8日-2016年2月20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被誉为"中国粒子加速器之父"。谢家麟院士是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前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高能物理实验基地的建造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带领团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亚洲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我国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